分享

双面邹忌

 江北大汉 2022-05-08 发布于江苏省
邹忌是战国时齐国的美男子,与此同时,他还是齐威王与齐宣王时期,齐国的相国,国家的重臣。而他最为让人熟知的或许是这样一个故事:某一天早上,他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身材容貌,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妻子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人有求于自己,所以,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而齐威王则因为类似的情况,受到的蒙蔽可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他上朝向齐威王进言,建议他广开言路,察纳雅言。正是由于他的建言与齐威王的虚心吸纳,让齐国国力日益强盛,最终成为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国家。
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齐威王忠心耿耿的邹忌——忠臣邹忌。然而,邹忌还有他另外的一面,亦即为了他个人的私欲,不惜设置陷阱,赶走齐国倚重的武将田忌的属于“阴奸”的一面。而从这一面来看,我们或许可以把他归在祸国殃民的奸臣之列。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中,记录了这一事件: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又作公孙阅等,生卒年不详,齐国人,此时为邹忌的门客)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听后不得不出走楚国避祸。
邹忌前后的表现出入为什么这么大?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在封建社会为官之人中的不少人“尽忠”乃是为了能够得到朝廷或者说是国君的赏识,进而博取更高的官位。而为了保住自己现在的位置也可以说既得利益,他们是可以罔顾其它的。
就邹忌后来设置陷阱坑害田忌来说,便充分地反映了人性的弱点——自私自利:田忌因为有孙膑的辅佐,三战三捷之后声名大振,其在齐威王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已经超过了邹忌,并对后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利益”之类已经不是邹忌优先考虑的东西。他优先考虑的是什么?是自己的相位、俸禄。而为了稳固自己的相位,哪里还有什么做人的底线和原则?为国君尽忠、为百姓谋得幸福之类,自然也都被抛在了脑后。而这样的邹忌,到底属于“忠臣”,还是“奸臣”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