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725本书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信息上》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信息上:职场第一课·信息管理》。很多职场人士大概都有如此烦恼:由于阅读速度慢,需要阅读的资料不知不觉堆积如山;阅读效率不高,读后就忘;对于发表评论和进行发散性思维感到棘手;信息到用时方恨找不到…… 从接收信息到处理信息,再到输出信息,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而且容易因不得要领而事倍功半的过程。在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时,我们该如何系统地提高大脑快速、准确地采集、解读、吸收和活用信息的能力呢?01. 想做好信息管理, 你的逻辑思维过关了吗?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我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即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总面临着“表达让人不知所云”的困境,那么便是逻辑思维能力弱的表现。下面是有关判断逻辑思维能力的小测试,你如果回答“是”越多,就越要注意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上级安排了工作,总是需要向别人咨询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 面对多项工作,常常每件事都做一点,临近截止日期,大多数都未完成;
- 阅读一本书,常常看过以后就忘,或者根本没有看懂作者想说什么。
02. 常见的四种信息排列逻辑 拥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本质,解决起问题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举个例子,理解复杂的信息时,逻辑能力好的人通常能够很快抓住信息排列的规则,快速地从中筛选出自己的需要的内容。以时间为序的文章,有着明显的步骤和次序。它的内容往往是如何通过做出一系列的行为获得某个结果。在这类文章中,常常会有序数词出现,比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在序数词后,会紧跟概况性的句子,有时会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后文往往是对这些标题的阐述与说明。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者将部分组成整体的一种表述形式。为了更好地阐述,有时作者会将信息进行重组,划分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这些独立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文章的全部。又叫“重要性顺序”,即按照程度深浅,重要与次重要排列。对于以程度为顺序的文章,我们可以先精读重要的部分,泛读或略读次重要的部分。对于想要速读的文章,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速读时只抓住骨架部分即可。常见的文章结构主要有4种:对照式: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或者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表达方式是人们在表述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和手段。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记叙:将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场景的转换等过程叙述出来。叙述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说明: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释清楚,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议论: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严谨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景物、心理等的状态具体描绘出来。一篇文章往往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熟悉这些表达方式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规则,可以使我们在阅读时事半功倍。比如,想要关注事件的进展,则着重查看记叙部分;需要知道产品的参数,则重点查看说明部分;欲知作者的观点,则偏重查看议论部分。一个段落是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存在着逻辑关系。它们分别是:转折、假设、并列、递进、选择、因果、承接和条件。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难,我们可以根据关联词来判断,例如:“虽然……但是……”“即使……也……”“一边……一边……”等。这些关联词能够帮助我们在精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信息。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因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必逐字逐句阅读。只要明白了文章中字词句段的排列关系,就能删繁就简,减少信息干扰,对文章中的要点一目了然。03. 如何通过阅读提升逻辑能力? 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都带着对未来的满满期待。为了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职场新人往往会购买大量的书刊来充实自己,认为书读得越多就能进步得越快。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人只是满足于“阅读”这种形式,在阅读时有一种“自我陶醉”感,阅读后并没有什么长进,以致出现“读书并没有什么用”的想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被动接收的信息,没有经过思考来帮忙消化,就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我们应当把阅读视为一个交流的过程,作者在用文字与我们对话。当作者将他的观点或者他所知道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时,我们应当做出回应。这回应可以是认同、怀疑、反对和提出疑问。这个回应的过程即我们思考的过程。即文中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论点多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它是全文的中心,在文中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论点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并且要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即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想要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必须要举出强有力的事实,或者正确的道理。其中,事实论据包括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的数字、可靠的史实、亲身的经历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的著作、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论据不仅要确凿还要典型,要能够与论点保持一致。即如何来证明这个观点?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叫作论证。如果用的是“摆事实”的方法,那么就是事实论证;如果用的是“讲道理”的方法,那么就是道理论证。在文章的开篇提出怎样的观点,在结篇时应当归结到这一观点上,即论证的过程中不能离题。思考文中的观点在逻辑上是否成立,其实就是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一条线是否言之有理,合乎逻辑。04. 将信息置于 横竖坐标轴上思考
由字、词、句、段构成的文字表达,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平面。按我们日常的阅读习惯,无论是看纸质文件还是电子书刊,似乎都是在阅读平面化的信息。当我们将对信息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说的是什么”时,这就是一种浅层阅读的状态。而那些博闻强识、能举一反三的人,好像是因为比我们阅读了更多的信息、拥有超越常人的记忆力,其实并不尽然。关键在于,在他们的脑海中,所阅读到的信息是以立体的方式存在的,信息与信息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深入思考需要刨根问底,需要反复地询问“这是为什么”。初次做这种思考方式的练习,我们可以从信息中已经给出的要点来进行梳理。在熟悉这种思考方式以后,再加入自己更多的思考内容 —— 通过上面的演示图我们可以发现,置于竖轴上的那些要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某种联系。整个竖轴是沿着同一个问题不断地思考而产生的一条思考线,由一个信息推导到下一个信息,信息之间步步关联没有跳跃。将信息置于竖轴上分析与思考,是我们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和整理,从而产生新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缜密性和严谨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思维固化,形成思维定式,不能从原有的思路里跳出来看到更多的可能。想要走出思维定式,需要我们多问问自己:“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可能性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不必有联系。将阅读到的信息置于横轴上排列,可以培养我们横向思考的能力。将信息置于横轴上思考,可以让我们受到其他事物功能、特征的启发,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将信息置于横竖轴上同时思考,就是在以立体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兼顾“这是为什么”和“还有其他可能吗?”,多进行这样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获取信息。05. 多角度解读信息 文字本身是没有意义倾向的,如果不能多角度地解读信息,它们就仅仅是排列整齐的符号而已。停留在表面的阅读,既无法获取更多的知识,也不能提升与工作相关的能力。试着将所读的信息放大或者缩小进行观察,可以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将信息放大,是指从局部思考,从细节处入手,将一个完整的信息拆分成部分,并对每一个部分做出深入、细致的了解。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叫微观思维。而将信息缩小,是把我们思考的对象置于一个大环境中,从整体来考虑,这是一种宏观思维。宏观思维是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微观思维更多的是关注细节。虽然宏观思维具有前瞻性,能够把握住大方向,但是如果不注重细节很容易导致“方向很好但难以执行”的情况发生。工作中很多看似不错的方案,在执行时总是困难重重难以继续,这样的情况多是由于偏重整体轻视局部造成的。但是,太在乎部分而不考虑整体的情况,也会使思维受到局限,最终因缺少远见而导致前进障碍。最常见的情形是只顾埋头苦干不看前方道路,花费了大量心力的工作成果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发生了变化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解读信息时,既要看到整体,又要看到局部,将整体和局部的视角结合起来。 例如,在阅读与行业相关的文章时,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文章中的观点将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如何;再从微观的角度考虑信息中的某一个要点,其可行性及能够为当前的工作解决哪些问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