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论语·里仁》

 阳谷人说论语 2022-05-08 发布于山东省

里仁篇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①里:古代百姓聚居之地。这里指住处,用作动词,以……为住处。②处:居住。③知:通“智”,明智。

【白话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最好的选择。选择避开仁德之地,哪里算得上明智呢?”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①约:困顿、困窘。②安,使动用法,使……稳固。利,使动用法,使……长进。

【白话文】孔子说:“没有仁德就做不到长期安于窘困,也做不到一直内心愉悦。行仁能使仁德稳固;明智能让仁德长进。”

解读:仁德关乎意志与内心,不可或缺。而聚仁有方,即行仁、益智。正如《礼记·表记》篇云:“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①好,hǎo,使动用法,使人名声好。恶,è,使动用法,使人名声坏。

【白话文】孔子说:“只有仁德之人能使人名声好,也能使人名声坏。”

解读:仁者以其道德力量能左右人们的认知,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因此君子不轻易论人。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①苟:假若、如果。

【白话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有恶言恶行了。”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①得:实现、达到。②不处:不接受的意思。③恶:wù,鄙弃。去:摆脱。⑤恶(wū)乎:从哪里、在哪里。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⑥终食:吃一顿饭,比喻时间很短暂。⑦造次:匆忙、仓促。⑧是:指示代词,这。指不违背仁德。

【白话文】孔子说:“富裕与尊贵,是人们渴望拥有的,但不通过正当途径实现,君子不会接受富贵;贫穷与低贱,是人们希望远离的,若不通过正当方式实现,君子宁愿坚守贫贱。君子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哪怕是吃顿饭的片刻时间也不背离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刻是如此,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如此。”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①好,hào,倾心于。恶,wù,鄙弃。②尚:超过、高出。③盖:副词,大概。④未之见:未见之的倒装。

【白话文】孔子说:“我没见有人倾心于仁,也没见有人鄙弃不仁。倾心于仁,那是再好不过了;鄙弃不仁,其实是在行仁,是在避免不仁玷污自身。人能够在某一天全力行仁吗?无力做到的人我未见到过。也许有人做不到,但这样的人我从未见到过。”

解读:倾心于仁与鄙弃不仁,这样的人是圣人,所以少见。而鄙弃仁、无能力做仁德之事,这也是闻所未闻的。“仁”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①各于其党:源于自身的偏颇。各,动词,来、至。党,偏私、偏袒。②观:仔细看。③知:了解、明白、

【白话文】孔子说:“人们犯错误,是源于自身偏颇。认清过失,就是明白了仁德。”

解读:人犯错不可怕,能认清错误,就是“仁”心不灭。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①朝、夕:本义是一天的早晨与傍晚,借指时间很短。

【白话文】孔子说:“一旦认识了真理,即便立刻死去也不觉得遗憾了。”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①士:此处指有学识有修养的读书人。②耻:以……为耻。③与议:给以议论、评论。

【白话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崇尚道义,但却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那么他就不值得评论了。”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①无适: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适,往、到。 ②无莫:没有终止的时候。莫,今写作“暮”。本义是日落,引申为时日将尽。③比:并列、相近。

【白话文】孔子说:“对于全天下来说,天子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无时不有的,因为道义就是如此。”

解读:《诗经》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承接这一思想,儒家认为天下的一切无不为天子所有,而“君临天下”也将永不过时。本章正是孔子君主思想的反映。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①怀:(人心)归向。②土:封地、赏赐。③刑:今写作“型”,典范、榜样。④惠:好处、利益。

【白话文】孔子说:“在位者崇尚的是仁德,手下人企盼的是封赏;在位者重视的是垂范,手下人关心的是获得。”

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①放于利:以得利为目的。放,措、置。

【白话文】孔子说:“以得利为目的而行事,会招致众多怨恨。”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①让:谦让、退让。②为:做。此处是管理之意。③何有:有何的倒装,有什么困难(问题)吗?

【白话文】孔子说:“能凭借礼制与谦让管理国家吗?这有何难?如果用礼制与谦让不能管理国家,那要礼做何用呢?”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①所以立:指能立足的才能。②莫己知:莫知己的倒装。③求为:努力有所作为。

【白话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职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足的才能;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奋发有为,自然就会被人所知了。”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①门人:弟子。②忠恕:“忠”,对他人尽心竭力,对自己严格要求;“恕”,推己及人,对他人宽宏大量。

【白话文】孔子问:“明白了吗?我的讲学贯穿着一个基本道义。”曾参答道:“是。”孔子出去后,其他弟子问:“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讲授的道就是“忠”与“恕”,没有其它。”

解读:“忠恕”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孔子核心学说“仁道”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忠恕之道即仁道。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深刻明白、切实懂得。

【白话文】孔子说:“在位者应深刻明白道义,老百姓需切实懂得生财。”

解读:因处境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求义求利实因地位使然。而人们视义、利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谬矣。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①贤:作名词,有德行的人。②内:在心里。

【白话文】孔子说:“遇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学习看齐,遇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毛病。”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①几:jī,委婉、不明显。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②志:志向、观念。③从:相符合。

【白话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觉得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就应该委婉的劝止。假如自己的想法没有被采纳,也仍要恭恭敬敬地以仁道对待他们。既替他们操劳,也不心生怨恨。”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①游:外出求学或求官。②方:道义、礼则。

【白话文】孔子说:“父母尚在世,子女不去远方求学求官;如果非去不可,一定要遵循道义与礼则。”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章系重出,参见学而篇第十一章

【白话文】孔子说:“能够多年不改变父亲的处世原则,那么就可以说他是一个孝子了。”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①年:年岁、岁月。

【白话文】孔子说:“父母的年岁,不能不谨记在心。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①躬:自身。②逮:及、赶上。

【白话文】孔子说:“古时的圣贤不说空话,因为他们把不能身体力行看作是耻辱。”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①约:约束、严以律己。

【白话文】孔子说:“因为自我要求严格而犯错的情况很少有。”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①讷:nè,语言迟钝,此处指说话谨慎。②敏:敏捷、快速。

【白话文】孔子说:“君子渴望能够说话谨慎、做事敏捷。”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①邻:相邻的、邻接的。

【白话文】孔子说:“仁德不孤立存在,必有其它美德伴行。”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①数:shuò,屡次、一次次。②朋:结党。

【白话文】子游说:“次次事君不专一,这样只会自取其辱;屡屡交友成结党,这样只会被人疏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