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咳嗽是生活中常见病、多发病,常与感冒、哮喘等并发,也可独自发作。临床上咳嗽的表现多种多样,若以症候而言,则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疾病均可见咳嗽,若以疾病而言,则咳嗽症状纷杂,病因难定。 原发病伴发咳嗽者,往往原发病治愈后,咳嗽却久久未愈,而正由于咳嗽的这种复杂性、不确定性,使得很多咳嗽病程缠绵,难以痊愈,困扰着医生与患者,其中尤以干咳、呛咳为典型。 干咳、呛咳,现中医教材多认为其病机为肺阴不足,主张润肺之治,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临床上肺阴不足者少见,瘀血及水毒所致者实多。今笔者仅就瘀血所致的干咳、呛咳,举以临床验案,探讨其辨证经验。 患者为60岁女性,面色暗红,体型中等。咳嗽2月余,夜间明显。咽痒即咳,无痰。无怕冷怕热,无口苦口干,无头晕恶心,偶有肚脐部位气冲感觉。大便不稀,小便正常。舌质暗红,有黄薄苔,脉略沉,力量可。 由其脉症来看,此患者为以气冲表现为主的阳证,主以桂枝剂,因其面色及舌质暗红,脉沉,选用具有祛瘀血作用的桂枝剂,故选方桂枝茯苓丸。干咳无痰,故不需排痰,因而不用桔梗诸药,而选用细辛、五味子二药,并加用具有润养作用的止咳药当归。《神农本草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 治以桂枝茯苓丸加减:肉桂9g,茯苓30g,桃仁15g,赤芍15g,丹皮15g,细辛3g,五味子10g,当归15g,甘草12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缓解,晚上已经不咳嗽,但早上仍稍咳,无痰,仍有少许咽痒。面色暗红。口不苦不干,胃口差。左手手指出现麻木感。眠可。二便正常。舌边稍红,薄黄白苔,脉有力,略弦不沉。分析患者仍为阳证,但非明显的太阳病与阳明病,暂从少阳论治,因舌见薄黄白苔,脉略弦,为少阳病之正面证据。故处以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之:柴胡30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20g,干姜10g,甘草12g,大枣15g,细辛3g,五味子10g,当归10g,丹皮10g,桃仁15g,桂枝15g,白芍15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3天后随访:咳嗽明显好转,但仍留有少许咽痒不适,嘱服完中药后,改为泡服罗汉果善后。 按 桂枝茯苓丸本是用于妇人癥瘕的方,后世多用于瘀血证的治疗。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组成,其中包含苓桂二药,苓桂剂在《伤寒论》见于奔豚病的治疗,奔豚是一种气上冲的病症,故用苓桂来降冲逆之气。因咳嗽一病即是气上冲于咽喉所致,故桂枝茯苓丸具有降气止咳的作用。再者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芍药具有缓急解痉的作用,因此全方对干咳,甚则出血咳嗽具有较好的效果。桂枝茯苓丸的应用指征,脉当偏有力或稍弱,咳嗽日久,面色暗淡,夜咳甚,舌暗有瘀点,精神方面可表现为烦躁,亦可为昏晕、乏力状。 桂枝茯苓丸一方单独使用机会较少,多与柴胡类方合用,与大小柴胡汤、四逆散合用尤多。至于临床加减用药,若患者因燥干咳,或有少量痰,痰中夹带血丝,可加柏子仁、紫菀、当归止咳兼润肺;若患者干咳剧烈,甚则牵及胸胁疼痛者,可加苦杏仁;若兼见咳吐涎水,反酸嗳气,则可加煅牡蛎、细辛等药;若无明显表证,而见咳嗽牵引头痛明显,属阴证者则可加川芎,属阳证者则可加黄芩、栀子之类。 但是,若见咳嗽无痰而舌象水润淡白,脉象沉弦或沉滑,则非桂枝茯苓丸所治,当辨证择选苓甘五味姜辛夏杏诸方及附子类方。此外,须知咳嗽证型纷繁复杂,有因解决表证而咳嗽痊愈者,有因他病(如肿瘤)伴发者,有因用药产生者,如此种种,医生当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及症状表现,或选用处方,或停用某药,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切不可执一方以为咳嗽专治而耽误患者病情,胶柱中医辨证之法。 本版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
来自: 博采杏方 > 《2022年中国中医药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