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群文阅读:
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
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全新阅读教学模式的要义是立足于课内精读,做好方法引领,使学生的阅读实现向课外多向度的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有目的的获取并概括信息能力,涵养人文情怀的目的。
3.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的策略研究:
是群文阅读的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的合理科学的方法、途径。它是针对课堂阅读量较少的问题研究出的一套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实现有效课堂向课外延伸的一套高效阅读方法,它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并以此类文章为精读文章,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进而综合其他教材版本,引入经典类文,拓宽阅读面,把优秀的文章汇集起来,是针对科学选文、选对文、选好文,合理设计,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并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的一套研究方案。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它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它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出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标准、方法、途径。
课内阅读如何合理地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结合点至关重要,所选文章必须要和课内阅读的一篇或者一组文章切合,从不同角度补充课内阅读不足,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阅读的兴趣爱好。
2.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群文阅读为主的课堂新模式。
实现群文阅读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把课外精选文章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张力,从一个小小的点出发,从而洞见大的世界。
3.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总结、提升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的课内外阅读中去,从而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4.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选文策略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研究内容实施过程
我们课题组成员精诚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经过一年的研究讨论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老师根据自己学生实际,能够针对性的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艺术,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魅力,阅读教学效果与以前相比有明显提高。
(一)理论学习交流
我们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多次通过网络、书籍查阅了解了国内外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讨论了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了中国台湾在多文本阅读教学方面的实践和成果,最后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最终确立了我们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课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指导阅读技巧
1.指导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默读、跳读等,针对不同的文章或段落我们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不能像过去一样,片面强调精读,因此我们让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从关键段落和语句中理清文章脉略,再把握文意,重要的语句和段落让学生精读品味,这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又练习了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一堂课,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2.看“课文导读”确定“阅读类点”
如果说“单元导读”中可以找到“阅读类点”,那是一个统领整个单元的“阅读类点”,相对于课文之间的整合,我们也可以找到它们的“阅读类点”,上成一个整合型的群文阅读课。
我们知道,每一个单元之前的那段话就是“单元导读”,单元导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文性的要求,二是语文要素的要求。“精读课文”前的导读就是“单元导读”,所以,“精读课文”前一般是不安排“课文导读”的。
那么,何为“课文导读”?“课文导读”就是安排“精读课文”向“略读课文”过渡的一些指向,虽是过渡性语言,但这段话指向语文要素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
先来看“单元导读”。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这样一个主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导读是这样要求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妙笔生花,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我们来认真读一读,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接着看本单元安排的课文。《白鹅》作为精读课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首先抓住了白鹅“高傲”的特点,接着写“饿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作者抓住白鹅特点,进行具体描写。那么,“抓特点,写具体”就可以成为语文要素的一个“阅读类点”。
再看看教材中的“课文导读”。编者是怎样安排这一“阅读类点”的?“课文导读”是这样安排的:“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真是‘架子十足’,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再比较一下,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段“课文导读”既是对《白鹅》课文中语文要素的一个总结,丰子恺抓住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得栩栩如生。即“抓特点,写具体”。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鹅又有哪些特点呢?作者是如何把这只白鹅写得栩栩如生的,一目了然。
最后,想想课堂上的“课文导读”。课内大量阅读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无论是“链接阅读”,还是“拓展阅读”。无论是“比较阅读”,还是“镶嵌阅读”等等,教师都需要有过渡语言的,这些过渡性的语言,是否指向“阅读类点”将直接成为本节课整合阅读效果的一个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阅读类点”是可以从教材“课文导读”中寻找的,更是我们课堂上过渡时所要强调的,因为她的作用在于可以采用“串珠式”阅读,更主要的是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合理组文
我们的孩子普遍缺乏阅读兴趣,所以在组文方面,老师们要精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文章入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层层拔高。
4.增加广度
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在写作手法,文字风格方面都存在异同;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文章也会有思想和写法上的不同;同一体裁的一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也会有差异。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发现相同和差异,比较表达效果,学生会有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广度,他们能更深刻地认识一种文体,了解一个作家。
5.挖掘深度
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个实验题、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这样,在群文阅读课上,我们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用词和情感,并在班级固定的读书时间内谈心得体会,开展阅读兴趣小组,阅读教学相结合,这样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心得”多了,“体会”深了,阅读的能力也自然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也随之进一步强化。
(三)家校联合促进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单靠老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家校联合机制,沟通和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阅读状况,并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改变家长落后的观念,强调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的重要作用,号召家长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课外书籍,并推荐了一些适合孩子的书籍,同时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交流和反馈信息。
四、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以课文阅读为基点,进行扩展延伸,筛选大量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的阅读目标更为明确。打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以某个侧重点为选文标准,构建群文阅读的新模式。
2.构建以课堂为主阵地,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素材中寻找共同点或者不同点,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阅读方法,并自觉运用于以后的阅读。
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的技能。
4.通过群文阅读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驾驭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审美趋向。
5.形成同经典对接,与时代同步,视野开阔,触类旁通,有效阅读表达创见的整体语文素养。
五、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文献查阅法
在课改的今天,群文阅读将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学生阅读文本的数量发生质的变化,更在于它应该具有推陈出新的划时代意义。用文献法进行理论的搜集和学习研究,查阅、了解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状,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以及存在问题,掌握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方面的相关理论,使我校课题研究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2.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对学校的学生、教师等进行调查,弄清当前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学生阅读力水平,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参研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并组织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
4.访谈法
对参研班级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访问,分析并提炼影响学生阅读力的因素。
5.实验法
结合中高段学生语文学科教育实际状况尤其是阅读教学实际,在学校语文课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考察对学生阅读力的影响。
6.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六、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学校经过一年以来的课题研究,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通过全体语文教师的实践与研究,整理出来了七大课型:单元预习课、丛书预习课、精读引领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拓展课、读写结合课、主题实践课。并根据七大课型,各年级教师群策群力编写整合教案。
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没有了繁琐的课文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课上采用1加1、1加X、X加1或X加Y的模式,瞄准学生“发展点”,精选“读点”、“讲点”、“练点”、“辩点”,严把时间的“三分之一”(即: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学教材);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严把时间的“三分之二”(即: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读丛书或课外书),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读出了情,读出了趣,读出了美,读出了味。把课外时间充分利用,将读书情趣延伸课外。学生在读书中学会了读书,“晨诵”“午读”已成为习惯,阳台上,松树下;操场上,栏杆旁,同学们手捧《丛书》或整本的书,专心致志,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种渠道保证有书可读。除了读《主题丛书》外,每学期初,我都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创立“空中图书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有书读。
七、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
我们研究的课题紧扣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际和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研究内容具体、明晰,研究目标合理、可行,而且得到了我市教育界前辈及林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的悉心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使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强了课堂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对学生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发展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阅读的高效性。
八、成果的社会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艺术化、系统化、多样化,让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手段,更好地驾驭课堂,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魅力,保证了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完美性,得到师生好评。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1.同伴共进,师生同读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中,教师的阅读意识在加强,阅读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师能够认识到,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育的真谛在于“做”而不是“教”,教师自己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老师引导学生读,学生促进老师读,这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以读书为纽带的“读书育人”,形成了师生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
2.尝试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新模式
同时,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理念引领老师实实在在的课堂实践,教师不断去外地讲课、听课、评课、反思,教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老师逐渐重视阅读教学,开始尝试群文阅读教学新模式。老师们以课题已形成的《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模式》为载体进行研讨交流,不断进步,《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断完善。
3.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成绩也有目共睹
课题组布置了教学经验总结、读书札记,成员们都认真撰写,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起学来更得心应手了。
(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内外的引导和强调,学生逐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充分利用晨读、午间自习、作文课进行阅读及指导。在老师的指点下做读书笔记,变无目的的读书为有目的的阅读,边读边思考,把好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并开展了多次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将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交流学习,进步很大。
(三)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1.规定读书时间
目前,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明确规定每天早上七点四十到八点二十为读书时间,周六周日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并作阅读记录,让同学在休息的同时,更能与好书作伴,在假日里推出精彩好书的介绍,读名著、经典的倡议。
2.充实图书角书籍
在学校的倡导下,学生的课外书籍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基本上班班有图书角,室室有读书点。每个班的书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同学们的各类书藉。这些书大多是学生自己的藏书,自己看过了觉得不错的,就拿到班级里与大家分享,还有的自己还没看过就已经放在这里与大家快乐分享了,而且书籍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有了书的陪伴,学生常常足不出“户”在里面看书,甚至看得废寝忘食,班级在鼓励学生多看书的同时,也积极提倡看好书,由兴趣指引向内容延伸发展,再作重点转移,让学生逐渐积深加厚自己的阅读功力。
3.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
学校在教学楼走廊设置了读书标语,班级黑板报、班级标语、楼梯角的读吧也都充满文学气息,学校的书香气越来越浓,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四)课改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1.学校坚持“请进来教,静下来研,送出去学”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我们不断开展常态听课活动和特色课堂展示。每周派送老师送教下乡或到外地交流,先后有北京新学校研究院专家带领语文主题学习教育考察团、黑龙江、内蒙、湖北、山西、江西、河北省郑州、鹤壁、安阳等地的教育考察团到我校进行学习交流。
2.丰富教材寻经典,语文只需一本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经历了“1﹢X”的海量阅读模式研究和创立了整体预习课、精读引领课、主题拓展课、主题展示课、阅读分享课、读写结合课、主题实践课等七种课型后,语文教师又在寻思,如何用一本经典名著教语文,从而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于是,《三国演义》被搬进课堂,《读三国学成语》《当三国人物遇见星座》等特色课应运而生。郭爱德校长示范引领,亲自上阵,做好“车头”,观摩课《智慧大比拼——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聪明》,让慕名而来的少长粉丝们尖叫不已,沉醉不知归路。师生一起读名著,一起踏上整本书阅读的快车道。
3.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课堂展新颜。结合学校校情,依托“特色课展示”、“诵读擂台赛”、“读书节才艺展示”、“读书英雄会”、诗词“飞花令”、社团等各种活动,通过读、背、讲、诵、演、画、唱、赋、吟等形式,把唐诗宋词、成语、书法、戏曲书画、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等古今诗词曲赋各种经典作品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纵深感受、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让国学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近、更亲,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落地生根。课堂模式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特色尽显。三国话剧《三顾茅庐》在年终读书英雄会上展示,一鸣惊人。
4.诗词歌赋朵朵香,经典海洋尽徜徉。四个校区分别启动了每周"教师诗词PK飞花令"和“朗读者”等吟诵活动,举行了"我和诗词有个约会"、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学生经典诵读擂台赛、庆六一读书节才艺展示文艺演出、千人诵经典、“读书英雄会”等。相约经典、约会诗词,师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接受经典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成员精诚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讨论,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不适合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只适合中高年级。
家校沟通过程中,发现有些家长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缺少读书时间。
个别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虽然意识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快速让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教语文还是仅仅教课本,一学期下来仅仅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
4、教师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缺少指导。
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老师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对于不同文本的阅读策略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适合的读本也不同,教师缺乏引领和指导;读书后的信息反馈也不及时,很少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5.在教科研方法上,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1)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工作经验总结。
(2)对调查法的重视很不够(调查研究的很少)。
(3)定性分析不多,定量分析更少。
十、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本课题组的研究不应因结题而结束,要以微信群为主要的联系方式,不定时进行集体备课与探讨,以自主形式促进阅读教学继续前进,进一步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为全校师生创设一个良好读书氛围,让阅读欣赏课坚持下去,进一步提高后进生的读书品位。
(二)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实践,操作能力等的培养
课题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有创新,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我们的研究应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
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教师及课题组的智慧应该是“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不断地进一步向优秀教师学习,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
多听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四)加大教研力度,力争尽早形成课题研究的完整体系
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每次月报表应有相应的呈现,应该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如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论文等),这些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本次的课题研究是非常成功的,使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1、提高全体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自主决策、反思和研究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每位教师从“教书匠”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3、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在研究中不断改进评价手段,寻求更为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反思在专业素质成长中所起的评价手段。
本课题研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其他学科中推广应用。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教学在探索中起步:回首过去,我们在阅读教学上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使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