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小辑丨母亲的诗行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5-08 发布于山东省
MOTHER'S DAY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是世间最温暖的称谓;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爱。

母亲的每一句关爱,都是世界上最美的诗行。

今年母亲节,你有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母   亲

鲁直夫(山东济南)

有两个字

一想起就温暖如春

有一种爱

列在人间最高位阶

我时常想起

却不敢轻易提及

因为无法偿还

因为一生都是歉疚

有娘在,放心

秦玉河(山东禹城)

这是一座高大而又宽敞的院门,院门宽敞得能进出汽车。

院门的墙壁上贴着瓷瓦,门楣上雕刻着飞舞的双龙,双龙中间镶嵌着亮光闪闪的鎏金大字:“家和万事兴。”

这院门轻易不开,常年铁将军把门,锁着。常光顾这院门的是一位年过70的老太太。

老太太在这院门的后院住,旧的小角门,低矮的两间小房。

老太太每天都会从小角门里出来,来前面这高大的门楼前看看,站站,或者坐上一会儿。


星期天,几个不上学的孩子拿着粉笔,在院门上也写也画。老太太看见,急了,很是生气地呵斥小孩道:“去,去,去!在院门上糟践啥?”不容分说,把几个小孩撵跑了。

接下来,老太太俯身在用砖铺起来的地面上,一点点地用手拔起砖缝里刚刚冒出的小草来。然后,老太太又拿扫帚,把门前仔细地打扫了一遍。

有人从门前走,夸赞老太太说:“你是真干净啊,把你儿的门前打扫得像猫舔的似的。”

老太太说:“老了,不中用了,也就这点用处了。”


一个冬夜,睡梦中的老太太忽然听见前院门前附近有狗叫声。老太太披着棉袄,趿拉着鞋,跑到前院门前看。

她见院门没什么异样,用手摸了摸门锁——一切安好。她仍警觉地搭眼朝四周望了望。狗叫声停了,老太太这才松了口气,弯腰提上了鞋,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再躺下后,老太太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她老是记挂着前院,后半夜再没睡着。


第二天,老太太在外打工的儿子接到同乡一个电话:“你听说了吗,咱村昨晚可能进贼了,我想回去看看去。”

老太太的儿子说:“俺娘在家,俺家没事。”

黄昏中的母亲

良木(吉林德惠)

已是黄昏了

轮椅上晒着暖阳的母亲

还不肯回到屋子里

五月的风缓缓地吹着

她仰靠着

盯紧院落里杏花飘飞的花瓣

仿佛在努力地记住

人间的这一次

花落花开

思念母亲

张栋(山东临邑)

思念拉长星月空,

慈亲每忆泪凝瞳。

童年故事多浮现,

似听歌谣载夏风。

 母爱是揣在怀里的乡情 

张宏宇(江苏徐州)

人生的道路很长,母亲和我们一起走过,母爱从来没有离开过。

从我降生的那一天开始,母爱就在我的身边,就像故乡的乡情一样,深深地种植在了我的心里。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过年过节也难得回一趟家,姐姐每次过来,都会捎来母亲的问候,这是我年年收到的最重的礼物。

姐姐告诉我,母亲非常想念我,我不在家里,母亲总是喜欢唠叨我的乳名。

母亲老了,眼不好使了,但她还是一针一线地为我做了好多双棉鞋。

母亲说,北边天气冷,脚一定要暖和。穿上母亲做的鞋,真的非常温暖,那一刻,我的眼泪瞬间便流了下来。


母爱是揣在怀里的乡情,我走得再远,离开家乡的时间再长,母爱也始终是温暖的,就在我的心窝里,我时时都能够感觉得到。

母爱是揣在怀里的乡情,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时光如水,似水流年,淡去了我们多少的回忆和记忆,却始终抹不掉我们对母亲的绵绵亲情。

羁旅的游子常常会萌发回家的心愿,但只要想起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会找到栖息的家园。

故乡月明,故乡亲情,母爱就是我的灵魂寄托,母亲的声音,母亲的目光,母亲的面容,点点滴滴都是我的梦境,就像系在心灵上的铃铛,不管走到哪里都有悦耳的声音相伴。


母爱就是揣在怀里的乡情啊,再苦再难,随时可以拿出来取暖,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母爱就是揣在怀里的乡情,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时时在我的心上。

  时光纵深  

王新艳(山东齐河)

梧桐花芬芳了小院的天空

诵经的蜜蜂牵引着清香,南北西东

扁豆花伏在篱笆上倾听

你咕咕咕唤鹅喂鸡给猫儿弄了点儿腥

星光从天河里拢来

缀满你银亮的鬓发、背上隆起的山峰

在村人扬鞭吆喝老牛的脆响里

你搬出小板凳,戴上老花镜

霎时,我和妹妹的小辫子上

飞出红红绿绿的蝶儿

在晨风里起舞,在枣花香里追踪

在小河里流连,在炊烟里升腾

母亲的母亲啊

多想你的手,再抚起我的长发

五月的榴花正穿越时空

托举起你微笑的脸庞

像照亮小路的月光和星星

母亲的倔强

魏有花(山东平邑)

每当看到生长于山崖峭壁上的松树,我就会想起母亲,也许因为,她的性格里,有与这孤傲植物相类似的东西,令我敬畏,也令我景仰!


打我记事起,母亲在我印象中就没有多少性别符号。在外,她像男人一样耕种劳作,回家则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当我们兄弟姊妹几个渐渐长大,母亲就开始琢磨着给我们盖房娶媳妇了。可是,父亲是个“药罐子”,家里根本没有攒下积蓄。母亲盘算来盘算去,其他的都好置办,唯有打地基的石头最头疼。别人家都是花钱雇人采石,用车运回。母亲掏不起这个钱。


那年冬天,母亲请村里几个会开山放炮的人在村东的石头山上放了几炮,大大小小的石头就炸了一地。母亲和姐姐天天带着钢钎,推着小车,将石头一块一块推回来。

那个寒冷的冬天,无论刮风下雪,总有两个瘦小的身影,一个推车,一个拉车,艰难行走在进出村子的小路上。

一个冬天的劳作,母亲累瘦了一圈,硬是采够了造一座房子的石料。第二年秋天,三间新房落成了。上梁那天,母亲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舒心自豪的微笑。


我刚结婚那年,父亲一直发烧,打什么针都不管用。来到市里医院,医生建议手术,手术费一万多元。

昂贵的医药费没有吓倒母亲,又是投亲告友,又是东凑西借。钱筹措到一半后,母亲就让我先去给父亲做手术。手术很成功,父亲的身体也开始一天天好转。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为了多挣几十元钱,到石料场像男人一样去搬石头了。


近几年,家乡搞旅游开发,在山上打造了一座寿星巨雕,引来天南地北的游人,络绎不绝前来拜谒。

有一天,我也带母亲去拜寿。行至鹰窝峰时,母亲看到峰顶的那棵松树不走了,说:“娘不想去拜寿,娘想拜这棵树,这棵树一定有神!”母亲说着,竟跪下来,虔诚地磕了三个头。

我知道母亲说的“神”是什么,那是树的精神,那是树的风格,那是树的灵魂。

刹那间,我感觉那棵树在母亲的跪拜中高大起来……

  母亲的诗行  

尚庆海(河南辉县)

母亲是位诗人

她把一行行诗句书写在大地上

有时候书写在儿女的笑脸上

春风吟咏过  夏雨吟咏过

秋月吟咏过  冬雪吟咏过

母亲的那些诗句

在一次次被吟咏的过程里

拔节 开花 结果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最终 母亲把自己变成一行诗句

交给土地吟咏

(已载5月9日《德州晚报》)

【相关链接】
难忘母亲的那个瞬间丨吴小平:母亲是逃犯
难忘母亲的那个瞬间丨苏一丹:不变的原点
难忘母亲的那个瞬间丨金桂莲:黄昏,青纱帐里回眸老母的那一瞬
难忘母亲的那个瞬间丨陈之:姜撞奶的温柔

难忘母亲的那个瞬间丨张紫微:那条路,是希冀和憧憬

END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