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意新解】 笔者习用四逆散,凡临床符合从肝论治的疾病,诸如颈颌下淋巴结炎、乳房小叶增生、肋间神经痛、胃脘病、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炎胁痛、腹痛、泄泻等,常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化裁,有的医者还将四逆散广泛运用于治阳痿、不射精、头痛等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软组织挫伤,民间说的“老伤”,用四逆散加味(如郁金、川芎、香附、桃仁、青皮之类),既安全;又有效,无须动辄以三棱、莪术、血竭等活血化瘀重剂,耗气伤血,不为有益,反而有害(久服三棱、莪术以及虫类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故以四逆散加味,缓治图功,实为稳妥。 【临证验案】 (一)四逆散治胃脘痛 黄××,男,35岁,工人。1983年3月12日就诊。 病者胃脘部胀痛,经年不已。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自述一星期前,因嗜酒引起胃脘胀痛,且痛及两胁,并觉胃中疼热烧灼,不能进食,食之则胀痞更甚,嗳气咽中热,口苦舌黄腻,脉弦实。拟四逆散合小陷胸汤主治。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川黄连10g,瓜萎壳15g,法半夏10g,佛手15g,条甘草5g。水煎温服,每日1剂。 服3剂后,胃痛烧灼感消失,嗳气平,能进食,大便通畅,舌苔仍黄腻,脉弦缓。嘱再进原方10剂,每隔日1剂,以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未复发病。 按:胃病影响及肝,肝胃相连,其痛以胃脘及胁为著,故以疏肝理气的四逆散为主方,临床上因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又多见湿热中阻,故合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宽胸理气。若肝郁气滞,胃痛波及两胁,加郁金、香附增强其疏肝行气之功。如此施治,近期疗效是满意的。 (二)四逆散治淋巴结肿 龚××,男,26岁,工人。1983年4月20日就诊。 病者领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如嗜酒及辛热食物,则肿胀更甚。病史已半年多,未作任何治疗。无低热,除外肺结核,亦未作穿刺病理检查,其他无发现。临床诊断为淋巴结肿。脉缓弦实,舌苔白润。四逆散加味:柴胡6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5g,夏枯草10g,郁金10g,浙贝母粉10g,生龙、牡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6月20日。自述服上方40余剂后,颔下、腹股沟淋巴结基本消退,腋窝处仍能触及。面部有疮疖数处。脉弦缓,舌红苔薄润。守上方加蒲公英15g,金银花15g,嘱继服30剂。后随访淋巴结肿全部消失,一切正常。 按:淋巴结肿,除外结核的病因外,应从中医的瘰疬结核论治。《类证治裁》说:“瘰疬生于耳前后项腋间,与结核相似,初起小块。渐大如桃核,皮色不变……”。《外台秘要》谓肝肾虚热所生,气郁所致。古人皆从疏肝理气化痰求治。本案用四逆散加夏枯草、郁金软坚散结,用浙贝母消散化痰。全方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渐消渐散,祛邪而不伤正,可达到预期的疗效。 (三)四逆散治乳房小叶增生 朱××,女,47岁,干部。1982年5月10日初诊。 病者左乳房小叶增生,有两个核桃大的活动性硬结。经切片检查,排除癌变,确诊为小叶增生。自述每于经前肿块增大,肿痛明显,牵引胁痛,经后痛势减轻,夜寐梦,烦躁易怒,大便偏结。脉弦而缓,舌苔白润。拟用柴胡6g,白芍12g,枳壳10g,炙甘草6g,猫爪草15g,郁金10g,橘核30g (打碎,先用冷水浸一宿),酸枣仁15g,浙贝母10g,(研末冲服),每日服1剂,水煎分2次凉服。 二诊,6月20日。服上方20余剂,乳房肿块明显减小,经前乳房胀痛减轻,烦躁、失眠等症亦有所改善。脉弦缓,舌苔薄润。守原方加青皮10g、生牡蛎15g,嘱每隔日服1剂,水煎分2次凉服。 三诊,8月25日。服上药20余剂,乳房肿块基本消失,经前无明显反应。月经正常,食纳、睡眠无不良反应,除偶尔月经前稍有胀感,肿块未再增大,遂停药观察。至今已数年,未复发病。 按:乳房为肝脉所循行之处,小叶增生乃属肝郁气滞之症,并多伴有情绪郁闷,如“脏躁症”。若除外占位性病变,且肿块不超过核桃大,用上方疏肝理气,加橘核、浙贝母软坚散结,加青皮或川棟子之类理气药,可以获效。治疗不能求速效,而令其渐消渐散,服药当持之以恒,必待乳核消散之后,方可停药。 (四)四逆散治肋间神经痛 刘××,男,55岁。教师。1981年3月31日初诊。 病者自述右胁间边缘疼痛,已病多时,痛处不移。检查肝功能正常。右胸正侧位片亦未发现实质性病变。若嗜酒或气候变化,其痛可随之加重。右肾下垂,但无肾病自觉症状。胃纳尚可,大便稍结,血压正常,脉缓弦实,苔薄润。拟诊为肋间神经痛。处方:柴胡6g,赤、白芍各6g,炙甘草6g,丹参 15g,香附10g,旋覆花10g,枳壳10g。嘱服5~20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上药20剂后,疼痛若失。两年后探访,一切正常,未复发病。 按:肋间神经痛属“胁痛”范畴,若排除肝炎、慢性胆囊炎、外伤性疼痛外,多为肋间神经痛。其病因肝郁气滞所致,故用四逆散稍佐行气活血药,可获疗效。若久痛不已,是为气滞血瘀,病入于络,则应加川芎、桃仁、红花之属,加强行气活血之功。必须指出,活血化瘀药,以桃、红、川芎之属,间断使用,以免过剂,更无须用三棱、莪术、血竭、水蛭之类大破气血,于病无益,于身有害。 (五)四逆散治睾丸鞘膜积液 许××,男9岁,学生。1983年10月4日就诊。 患孩近半个月来,左侧睾丸肿大,无痛苦,偶有胀感,溺黄,大便正常。脉缓稍弦,舌苔白润。处方:柴胡5g,青皮6g,赤芍10g,枳壳5g,川楝6g,橘核15g,(打碎,先用冷水浸一宿),炒小茴香5g,生甘草3g,生牡蛎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1983年10月12日。服上药10剂,睾丸肿胀消退,恢复如初,症状基本消失。惟用手抚摸时略有胀感,其他一切正常。嘱再服10剂,以资巩固。 后于1984年3月追访,得知病未复发。 按:肝脉绕阴器,睾丸疾患,理应从肝议治,故以四逆散疏肝理气,佐以行气之小茴香,软散之橘核、青皮、牡蛎等,总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为主旨,一般可以取效。本案用赤芍意在凉泄,故不用白芍的酸收。 (六)四逆散治慢性肠炎 周××,女,28岁,干部。1984年4月2日就诊。 病者腹痛泄泻已近半年。现症腹痛,左下腹部痛甚,便前尤剧,大便初硬后溏,并有里急后重感,有时大便有黏液泡沫,间或有不消化食物渣滓。脉缓而弦,苔薄润。拟用柴胡10g,炙甘草5g,枳壳10g,白芍10g,广木香10g,神曲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1984年4月9日。服上药7剂后,腹痛消失,大便软而成形,食纳增加。脉缓而软,舌苔薄润。守原方继进5剂。 8月间因月经不调来诊,询及旧病未复发,近期疗效满意。 按:本案泄泻,当是木强侮土,肝木失于疏泄,贼害脾土,以致肝脾不和而泄泻,故取四逆散原方以调和肝脾,加广木香、神曲温以行气止泻,收到近期疗效。 (七)四逆散治腹痛 吴××,男,13岁,学生。1978年5月10日就诊。 患孩因腹痛,在当地用驱蛔药未效,后来省城求医。在某医院门诊治疗已20多天,拟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改用链霉素抗结核治疗罔效。后考虑慢性阑尾炎,用青霉素治疗亦未取效。最后只得以腹痛待查转中医治疗。询其腹痛隐隐,时而绕脐腹痛,时而膝下两侧不适,大便不畅,2~3日一行,便软不硬,食纳量少,脸色淡而少华,舌苔薄白而润,脉弦缓有力。细思其用驱蛔、抗炎、抗结核治疗均未取效,病势并不急,痛又不能消失,无任何阳性体征,仍属肝脾不和,姑拟四逆散加味试治。处方:柴胡5g,枳壳9g,白芍9g,炙甘草5g,山药12g,扁豆10g,广木香3g,神曲10g。嘱服2剂,以探动静。 二诊,5月12日。病孩服2剂后,腹痛已罢,食纳大增(第1剂后次日早晨要吃肉包子),无任何不适。家长要求当天回去。因药只进两剂,病情虽缓解,恐不能痊愈,挽留其再服两剂,以期巩固疗效。又服原方两剂后,腹痛未有起伏,遂返回县里。半个月后来信告之,病孩一切良好。 按:本案虽几经周折,仍只能以腹痛待查,以期观察。从辨证的角度看,病机仍为肝脾不和,气机阻滞。四逆散中的柴胡、枳壳有升有降,芍药、甘草缓急和中,加入山药、扁豆以健脾,木香、神曲,以顺气和胃,使之肝脾得调,胃气得顺,故可获效。 (八)四逆散治睾丸肿胀 袁××,男,32岁,技术员。1994年7月20日就诊 患者诉:右侧睾丸肿大如鸽蛋大,肿胀发硬,附睾精索均有肿胀,手不可近,并牵引少腹坠胀不舒,二便正常。查血象属正常范围。脉象弦缓,舌苔薄白滑润。拟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0g,赤芍15g,枳壳10g,炙甘草5g,青皮10g,橘核15g(打碎),荔枝核15g(打碎)、香附10g,乌药10g,生牡蛎15g,郁金10g,滑石15g(包煎)。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8月3日。服前方7剂后,睾丸肿胀明显好转,局部用手触及,略有轻微痛感,少腹坠胀感已消失。脉缓稍弦,舌苔薄润。仍守原方加天花粉15g、忍冬藤20g。嘱继服7剂,水煎分2次服,以巩固。 8月底,病者告之,二诊后服7剂,病告痊愈。 按:本病之所以从肝论治,实即从“肝脉绕阴器”这一思路立论。因病者血象不高,也无热毒内蕴,故未用清热解毒药。但睾丸硬结胀痛明显,故在原方中加青皮、橘核、荔枝核、郁金、香附以疏肝理气,又合牡蛎、乌药行气软坚。加滑石是合甘草取六一散意,清暑泄热,既是时令药,又可与忍冬藤配伍,起到轻泄下焦湿热的功效。 (九)四逆散治咳嗽 熊××,男,36岁。1995年10月5日就诊。 患者胸闷胁胀痛,咳嗽咽痒,痰少而黏,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缓。处方以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5g,前胡10g,桔梗10g,全瓜萎10g,苏叶10g,虎杖15g,北沙参15g。嘱服4剂,水煎分2次温服。 服上药4剂,咳嗽止,胁痛平,大便通畅,一切正常而停药。 按:咳嗽本属肺。然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说法,且四逆散的或然症中亦有“咳”,所以排除肺之寒郁,从肝郁气滞上逆为咳,而用四逆散疏肝理气,稍佐前胡、桔梗、瓜萎之属,使肺气宣畅,三焦通畅,咳嗽自止。因而,用四逆散治咳嗽,是属常理常法,并非旁门左道。 (十)四逆散治肝硬化 杨××,男,46岁,教师。1993年4月10日就诊。 病者有慢性肝病史,排除血吸虫病因。B超提示:肝硬化伴中度腹水,胆囊壁粗糙,脾脏肿大。自觉症状:腹胀气滞,食之腹胀更甚,肝区隐痛,大便时稀时干,小便偏少,面色晦黯,形体偏瘦,精神疲惫,腹部脐周有青筋暴露,双手肝掌明显,颈下有两粒蜘蛛痣,两下肢轻度浮肿,脉细弱,舌淡润。病属中医的鼓胀,缘由肝郁气滞血瘀,脾胃不足。方拟四逆散加味:柴胡10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3g,山药15g,扁豆15g,郁金10g,炒鸡内金10g,大腹皮10g,海桐皮20g,茯苓15g,益母草15g,旱莲草15g,青、陈皮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5月4日。服上药15剂,腹胀明显减轻,食量增加,能食能化,食后无胀痛,大便偏软。精神好转,睡眠安静,脉缓有力,舌淡润。B超复查示腹水消退。守原方减大腹皮、海桐皮,加三棱、莪术各6g,白术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另服健脾益气冲剂(本院自制药品,方中以参苓白术散加味组成),每日1包(含生药15g),早间用开水冲服。 三诊,7月10日。上方共用40余剂,病者精神好转,食欲正常,睡眠安宁,形体略胖,腹无所苦,腹水未反复,大便正常,小便24小时量约2000ml,自觉病去七八,并能上班工作。脉缓有力,舌淡苔润。仍守上方加减:柴胡10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5g,山药5g,扁豆15g,郁金15g,生黄芪15g,益母草15g,旱莲草15g,青、陈皮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另每日服健脾益气冲剂1包。同时,嘱每半个月吃一次甲鱼(将甲鱼久炖8~10小时服用),旨在滋阴软坚,辅助治疗。 四诊,9月10日。服上方30余剂。B超复查,肝硬化,未见腹水,脾脏缩小。自觉症状:偶尔有精神疲乏,四肢软弱倦怠,其他饮食、二便、睡眠皆正常,脉缓不弦,舌苔薄润。嘱其仍守上方再进,继续观察。 五诊,12月10日。病者先后服上方40多剂,自觉身体状况正常,无腹胀,腹部青筋暴露减少,不浮肿,面色有泽润,食量倍增,大便软,小便正常,睡眠安静,脉缓不弦,舌淡润。拟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赤芍15g,柴胡10g,枳壳10g,茯苓15g,炒鸡内金10g,炒谷、麦芽各10g,旱莲草15g,益母草15g,生黄芪15g,青、陈皮各10g,郁金10g,三棱、莪术各5g。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六诊,1995年2月10日。病者服上方30剂后,自觉身体较前壮实,少有感冒,精力较充沛,饮食正常,大便成形,小便正常,睡眠安静,脉缓平和,舌淡红润。嘱仍守上方长期服用,隔日1剂,以资巩固疗效。1996年1月10日获悉,病者仍坚持服上药,身体状况尚好,能坚持工作。 按:本例肝硬化的治则,始终本着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软坚散结,缓缓图治的治法。并遵《金匮》肝病实脾之旨,用药着力保护和补益脾胃,使消化吸收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是稳定肝硬化病情的重要措施。在软坚散结方面,除用小量三棱、莪术外,它如郁金、青皮、鸡内金等均取其柔中有刚,不伤正气,前后共服200余剂,未见脾胃损伤,肝阴不足。因而达到了脾脏缩小,腹水消失,肝硬化稳定,临床痊愈的目的。 ——陈瑞春《伤寒实践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