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復徽者不全是知音

 昵称58395974 2022-05-0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攝影師@谢素梅

編輯|樟槿棫

校對|蕭瀚

目前在复徽的大纛下云集三支队伍:一是原徽州各区县的百姓和原住民;二是各地关心徽州的学者和热爱徽文化的人;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易主的人。

复徽的队伍如此膨杂,肯定会有不同声音。听话听音,听锣听声,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不要一听到复徽就视为知音,弄得象唐·刘禹锡《平蔡行》诗云:“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特别是对那些其言最为扑朔、其意最为迷离者,必须认真分辩,烛破其隐,洞察其阴。

复徽的争鸣中归纳主要是三种意见:

一是把黄山市名恢复徽州地名,称徽州市,而现区划管理不变,这个最简单,最易操作;

二是在现在黄山市的基础上,再实现古徽州的绩溪、婺源回归徽州,以保持徽文化的完整。

三是徽太分离,徽州只管古徽六县,黄山归属太平,恢复小黄山市,由省直辖。

这三种意见,其表都是打徽州牌,但其质却是南辕北辙,如依第三种意见,其结果是请来徽州,再次丢了黄山。


图片



所以,我们在复徽中必须头脑清醒,对真命题、伪命题加以鉴别。

所谓伪命题,大体有三种意思:一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及一般事理和科学道理的;二是在一个逻辑系统中不可能判断其真假的论断;三是根本办不到,毫无意义的。

伪命题之一:复徽后徽太分离,恢复小黄山市体制,与九华山、太平湖形成“两山一湖”的旅游特区,原小黄山市升格,成为省辖或中央直辖市。

这个命题的荒唐之处在于,把历史上徽州一直占有大部精华份额的黄山与徽州母体分离,把黄山旅游区的中心城市从有飞机、高速、火车等立体交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沉淀深厚、旅游人流绝大多数从南大门进山的黄山中转地屯溪搬到交通不便、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人口少的山区城镇甘棠,把徽州人文景观与黄山自然景观分割,其结果是重演“三国四方”争斗的内乱局面。

关于对安徽旅游规划,早在1986年省人大四次会议上,就有许多省人大代表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并且被现实所验证。

省人大一位副主任说,从历史上看,到黄山、九华山旅游,历来以上海、南京、杭州为路线,一般国内外游客不会走合肥——黄山路线。把徽州(歙县)与黄山分开,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割裂形开来,使人不可理解。建议不要违反历史和客观实际,不要搞长官意志,人为地硬搞。成立黄山市(县级)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再把合肥市拉倒一块去,是错上加错,这类教训已不少了。一位代表说,建设皖南旅游区,必须把徽州、黄山与黄山市(县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主要是两条路:一条是南京——芜湖——黄山;另一条是杭州——徽州——黄山。


图片


当时列席会议的黄山管理局局长、原小黄山市市长崔之康说,近几年来,到黄山的游客

百分之七十来自杭州方向。黄山发展旅游业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有个依托,没有个依托,不要说一年接待百万游客,就连本身一千多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子女的生活、上学、就业、看病等许多实际问题也不好解决。谁能为黄山提供服务,我就靠谁。二是要把黄山管理机构和职工生活基地搬到山外去。

这位当年的小黄山市市长,如今态度发生微妙变化,转而支持最能帮助黄山提供服务的一方。当然,他的愿望现在已经实现,黄山退休干部职工的生活基地已迁至屯溪。

如今,每年到黄山的国际游客已达百万人次,离开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国际游客怎么飞到黄山?

如果作为纯学术地研究历史,了解一下古徽州和太平县在黄山景区的分界位置和歙县、太平对黄山的实际管辖权也是可以的。这些历史问题,各有各的版本,一时难以分辩真伪。各抒已见,百家争鸣,不应掺有地域之见。过份争议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能伤害团结。今天黄山区早已归属黄山市管辖,即使复名徽州,区划也不会变动;今后根本不会存在徽太分治的问题,而是统一由市管辖。黄山自自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立黄山建设委员会以后,黄山就划给黄山管理局统一管理,歙、太二县均无管辖权。现在由地级市管理的格局不会改变。凭黄山区现有的经济实力,要成为地级市,根本不可能。地级山与县级区合一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一个事业单位领导行政机构在法律上找不到依据,已被实践扬弃。

被历史证明失败的实验不可能再重复,悲剧不可能再重演,相信任何有头脑的领导不会采纳这种方案,即使联合国的遗产保护机构也不会赞同。


图片



伪命题之二:原来历史上已划归某区县的乡镇均全部回归原县。

几十年前行政区划就已变动的地方,如安凌划归石台县,金沙划归宁国市,美溪、柯村、宏潭划归太平……这些地方早已稳定,群众也安居乐业,如果今天全面翻盘,从表面看,好象是对历史的尊重,是恢复公平和正义,但试想,有哪个省会这样折腾? 因为据我所知,全国这样乡镇一级变动区划的几乎每个省都有,不说解放前,就是建国后,区划的调整也举不胜举,现在均已稳定,如果全面翻盘,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导致内乱,造成新的纠纷。这种多米骨牌效应,会造成什么后果,大家心知肚明。当然,不排除个别地方因今后重组的需要重新组合,那也要合理合法且能促进当地的发展。这种概率今天看来很小。

伪命题之三:徽州脱皖归浙,徽州与它市合并。

徽州不可能脱皖,省政府没有理由将自已的地盘割给邻省,除非是中央统一规划。安徽没有徽州地盘(现在虽然无其名还有其实),那必须改省名了。巢湖分拆也只拿走一部分去做大合肥,与邻市合并不仅没有民意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于现实也不可能。大徽州梦漂亮是漂亮,但必须从实际出发,否则会重犯过去大跃进的错误。

复徽者不全是知音,要学会分析,沉着应对,一步一个脚印。对那些别有用心地说徽州恭维话的“香水”,你闻一闻就可以了,如果吞下去,肯定会伤及身体。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