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书法作品难,原因是不懂章法的构成。用这些方法让创作更容易

 书法古今 2022-05-09 发布于陕西省

人们在学习书法时,往往要涉及到笔法、字形,这是对书法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但是这些基础学好了以后,就要涉及到书法作品的创作了,而创作就要涉及到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书法的章法问题。

有的人可能时常会这样的疑惑,那就是尽管能写字有基础,但要真正动手去写出一幅作品 来,却在挠头,其实,并不是他不会写字,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创作,也就是如何把这些诗词组合起来写成一幅作品的问题,而这就是书法除了笔法、字形以外的另一个最需要学习的问题,它就是书法中的章法。

章法的概念

简单地说,章法就是一幅作品的形式安排。好的章法,或者说好的作品的形式感就是字与字之间和谐统一,就像音乐一般,虽然中间有高低音相互穿插,但它们合理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首悦耳动听的音乐。书法作品也是如此,一幅作品中有轻重、大小、疏密、方圆等,这是从个别字来看的,但从整体上来看,它们却是和谐的、统一的。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到:“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董其昌的这一段话对章法的重要性及章法的布局方式作了简要的概述,可以说是较为生动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章法是书法作品中外在的形式感与内在呼应关系缺一不可的有机组合。书法作品的形式感是一种外在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各种矛盾关系的组合,但实质上则是内在呼应关系的紧密联系。内在的是根本,外在的是形式表现。

章法的形式构成

章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人对作品内容、笔墨、书体、纸张,尤其是对风格的表现方式方法和理解不同,章法也就有了很多种的形式了。但是,作为书法作品来说,章法的总体形式也不外乎以下几个:

第一,不同书体的章法。书体虽然分为五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而这五体之中,又可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前面三种为静态书体,后面两种为动态书体,根据它们的形式不同,静态书体一般宜采用等距均衡的分布方法,即人们常常采用的格子分割法,把每个字写在有形的或无形的格子中间,即可形成状如算子的章法构成。而动态的书体,由于字体的书写方法不受到字形大小、距离等影响,这时就要考虑笔墨上的轻重、行间距等方法,体现出动态书体的笔势感。也即“真(即楷书)则字终意不终,草则行尽势不尽,其得书之趣矣。

第二,书写内容对章法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书法中的内容虽然是古诗词或自作诗词,它对章法是没有直接或过多的影响,但一些书法名家却认为,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内容质量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书写内容时,人的情绪、情感、情怀也在参与其中,例如某些字的一个长长的笔画,它是书写者带着某种情绪而来的,而这个笔画恰恰把某两行进行了分割,构成了书法的空间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容对章法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笔墨给章法带来的效果。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提出“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字变转。”这是指用笔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是对章法提出的要求。笔墨在书法中占有的成分很大,这是因为在一张空白纸张上的形式构成都是由笔墨产生的,而笔墨可以分为笔法和墨法,笔法因为书体的不同,它自然也有不同的笔法,如静态书体在用笔时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给章法带来的沉着、稳健之感,而静态书体则是迅疾、流畅之感。墨法是用墨的方法,人们在书写时,由于内容表现(章法)的需要,墨色也会在其中发生较为复杂的变化,如轻重、浓淡 等,这些墨色给章法的表现也就有了像是中国画一样的写实与空灵感受了。

第四,纸张让章法构成更为丰富多彩。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纸张的大小、形式可以使章法千变万化,但所有的纸张尺幅必须要遵循上述三方面综合体的原则,更不能对前人书法作品的章法进行生搬硬套。章法如同个人的风格一样,是千人千面的。纸张一般分为整张、半整张、四分之三张或更小,以及扇面等等,不管纸张如何分类,但这些章法的构成总是要合理地进行分布或安排。当代一些书家对不同纸张提出了章法的安排布局,这样的形式只是固定的模式,虽然对于初学者有利,但不利于人的创造性。

如何让章法为书法作品增彩?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震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古人对“意在笔先”的说法,并不是指在书写时要如何把某个字写成什么样,而是说,在写字之前,要通篇谋虑,统筹谋划,其实就是指对章法上整体构思。那么,如何谋划才能使章法更为精彩合理,为书法作品增彩呢?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运用笔势、形势的原则,让书法风格整齐统一。笔势就是写字时笔锋所产生的锋势,北宋书法家米芾对锋势的说法就是“八面出锋”,其实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毛笔在折纸后,它的每个笔毫都是会根据笔锋前进的不同速度、笔法、着纸面面积、用力大小等而产生不同的状态,这样的笔锋也是会有一定的锋势的。这里的锋势,会对章法带来一定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字的“势”,即字势。这是由笔锋的变化带来的。而字势则给章法带来了姿态、风格的影响。

第二,运用笔墨,调整矛盾变化的关系。笔墨是书法作品的核心要素,它是体现书法家水平和驾驭技法能力的直接体现。由于笔墨在书法作品中会有轻重、粗细、虚实、浓淡的变化,它也给作品的章法带来许多形式构成,也丰富了书法作品章法的多样性。如,静态书体一般多以重墨书写,从而使书法作品的章法显得雄浑和沉着,而动态书体由于书写速度快,笔锋中所藏墨色不能在瞬间完成流注,从而就有了飞白及苍劲的笔墨再现,这也给章法增添了一定的意趣。

第三,让笔势产生出各种呼应关系。呼应关系是章法必要的表现手段,也是章法形成的重要缘由。这种呼应关系包括字内的、字间的、行间的、行与行的呼应。书法作品中为什么要有呼应关系?这是因为呼应会让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灵动关系。不论是哪种呼应,必须要强调气息的流畅性。对于字内来说,是两个笔画之间的连接关系,即上一个笔画的收笔要与下一个笔画的起笔要有承接,如此一来,章法的生命力也就产生了。

当然,书法中的章法也包括除了正文以外的题首字、落款字和嵌印等,甚至有的书家认为,书家的情绪、人的情操、格局、修养、学识等都是影响章法的主要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形式感。

总而言之,章法是书法创作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一些书法家尤其重视章法的安排,甚至他们认为,章法可以是书家修为的体现,也可以是创作水平的直接体现。要创作出好的作品,除了技法能力外,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体会章法、学习章法,以古为师,以他人为师,举一反三,才能悟出章法之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