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郡望:邓姓郡望主要有 南阳郡 安定郡 高密郡 平阳郡 长沙郡 陈郡 洛阳郡 宣城郡、南唐郡 南阳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两汉之际,颍川的河南尹韩骞举族迁居南阳,成为南阳望族,使南阳成为韩姓的第二个郡望。西汉时期,欢迎加入邓氏总群宛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王莽受封南阳新都(今新野东南),汉更始皇帝于南阳登基,东汉时,南阳被封南都,被尊为帝乡,为天下经济首都。而云台二十八将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 安定郡:古代区划名,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地置安定郡,共有12个下县。从东汉到北朝时期,安定郡先后属于凉州、雍州、秦州、泾州。 高密郡:隋大业三年(607),改密州为高密郡。唐武德五年(622),改高密郡为密州;天宝元年(742),改密州为高密郡;乾元五年(758),复为密州。高密郡治东武县,即今山东诸城市。 平阳郡:三国时代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分河东设立的郡级行政区划,郡治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长沙郡:位于湖南境内,秦始置。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汉为长沙国,晋于郡置湘州。 陈郡: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领12县:陈县、固陵、阳夏、柘县、苦县、新阳、汝阴、寝县、新蔡、平舆、上蔡、项县。东晋著名门族谢氏郡望。 洛阳郡:东魏天平初改河南尹置,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宣城郡:是以邓天和牧地安徽宣城得之。 南唐郡:是由南唐时期李改邓得之. 【释义】邓的本义是地名,在金文中邓即为登。登字在《说文》中的注解是“登,上车也”。认为登的初意是“两手捧登车之物也”。 一、致 孝 二、友 悌 三、教 子 四、敦 爱 五、劝 学 六、处 世 七、养 廉 八、重 商 九、遵 生 十、怀 乡 《邓氏宣传片》 曼季是商王武丁的的叔父,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四言 南阳望族; 新野芳踪。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南阳世泽; 东汉家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南阳望族; 新野芳踪。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云台列首; 谏院知名。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平叔下士; 伯道存侄。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南阳世泽; 税院家声。 ——佚名撰邓姓宗祠通用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