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号称“天下第一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历代王朝都在这里举行国家大祭。
在黄帝陵的旅游,一般是参观轩辕庙和陵墓区。
轩辕庙在桥山东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本姓公孙,名轩辕,轩辕庙为供奉、祭祀黄帝的庙宇。
轩辕庙庙前区气势恢宏,雄阔壮观。新修的入口广场,面积约1万平方米,为不对称半椭圆造型犹如太极图的“阳鱼”,由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就,以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
此碑石由郭沫若题写
广场北端,轩辕桥横跨印池,为全花岗岩墩梁桥。桥长66米,宽8.5米,高6.15米,桥面设护栏,每块栏板上皆雕刻古典图案。
印池(龙池)由沮河古道改建而成,占地300余亩,蓄水量46万立方米,满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平添了无限灵气。传说黄帝总在此淘洗玉玺大印,对面即为黄帝置印的印台山。
轩辕桥北端的桥头平台,为花岗石铺筑的桥北广场。
穿过桥北广场,沿龙尾道即可直达庙区。龙尾道亦用花岗岩铺设而成,共95级台阶,尽显雄伟壮观之气魄,象征轩辕黄帝“九五之尊”的至高地位。
顺着龙尾道拾级而上,便是宽阔的庙前广场。其地面用20厘米厚的混凝土浇注,上部再铺以20厘米厚的花岗岩石,总面积达2751平方米,清明庙祭时可同时容纳5000人。
走过庙前广场,迎面便是气度非凡的轩辕庙山门。进入庙院山门,黄帝手植柏首先映入眼帘。这棵参天古柏,位于轩辕庙山门内西侧,树龄5000多年,传为轩辕黄帝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
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诚心亭西边为董建华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和何厚铧题写的“澳门回归纪念碑”。
再北为碑亭,亭内现存石碑四通。西侧二通,前边一通是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后面一通是邓小平为黄帝陵的题词碑,碑上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炎黄子孙”四个大字;东侧二通,前边一通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黄帝赞》词一首,后边一通是蒋介石于1942年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此碑原立于黄帝陵墓之前,解放后被郭沫若题字碑代替,现存石碑为重刻碑。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四位伟人的手迹同存一室,尊重历史、用心良苦、令人感慨。
穿过碑亭,在轩辕庙正殿西南侧,有一株高大挺拔的古柏,被称为“汉武挂甲柏”,也叫“将军柏”。相传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征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回来祭黄帝陵时,曾在此树上挂过盔甲。
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整块石头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习俗,以测运气如何,认为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
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
轩辕庙中轴最北是轩辕殿,这是轩辕庙中最宏伟的建筑物,尽显庄严雄伟之气度。殿前广场上建有东、西两座阙门,大鼎、旌旗左右分列,显得古朴典雅、大气磅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