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是从根本上培养人的爱敬之心

 行善忏悔改过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儿女对父母的爱,要从一些具体的小事中表现出来。例如《弟子规》中说:“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冬天到来,要问父母是不是冷,穿的衣服够不够厚?夏天的时候要看一看父母是不是太热,要懂得嘘寒问暖,照顾父母。不要让父母着凉,也不要让父母太热。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要去父母那里问安。向父母问安,即是要看看父母有什么需要的,也是能体会到父母心中时刻挂念着儿女的心。去给父母问安是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状况如何,免去父母对自己的挂念。

爱心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礼来体现的。同样,对父母的恭敬也是需要通过一些礼来培养。在《礼记·内则》中记载了古人是如何侍奉父母的,从中体会到儿女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儿女侍奉父母,应该是鸡刚刚啼叫,就起来洗脸漱口、梳头戴帽,理好饰物、系好帽缨、穿上端服、套好蔽膝,系上大带、插上笏板。这些都是古代做官人正式的官服礼帽,蔽膝、大带,觐见的笏板。左右两边佩戴用具,可能是父母所需要的,然后去到父母、公婆所居住的地方,静气平声询问父母需要什么,然后就恭敬地送上什么,和颜悦色地嘘寒问暖。

父母如果有过错,要心平气和、低声劝说。如果劝说听不进去,就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次劝说。如果父母发怒不高兴,甚至打得自己头破血流,也不能厌恶埋怨,还要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父母发怒,不是因为不义之事而发怒,而是因为儿女做了一些错事,惹得父母发怒不高兴。父母去世之后,儿女将要做善事的时候,想到要让父母留下好的名声,就一定要实现它。

曾子说:“孝子养老,要使老人耳目愉悦,寝室安适,以其饮食习惯,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喜欢的,自己也喜欢,父母崇敬的,自己也要崇敬,连犬马都会如此,更何况是人?”大家看了这一段,就能从中体会到,古人对父母的那种恭敬之心。他从小学习如何善侍父母,把这些细节全都做到了,才是恭敬父母。古人说“生,事之以礼”。在父母生着的时候,要在点滴之中,按着礼的要求去奉养父母。正是通过这些礼,培养起了对于父母的爱敬之心。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一段会觉得太繁琐。现代人公务繁忙,做事讲求速度,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个上面。有一个中国人,去日本留学,回来的时候,娶了一位日本媳妇。他带着这个媳妇回到家里来见父母。第二天他家父母早晨起来的时候,发现这个日本的儿媳妇穿着和服、化着妆,像去参加正式的宴会一样装扮一新。

她跪在公婆的门外,看到公婆打开门,马上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说:“请问爸爸妈妈昨天晚上休息得好吗?”结果这个举动,把这中国的老两口吓了一跳,不知道儿媳妇发生了什么事。由此可见,中国礼仪之邦的“礼”中国人自己没有传承,让日本人学了去,韩国人学了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得到中国的“礼”。试想,如果儿女平时都是以这样的恭敬之心来侍奉父母,就不会对父母、公婆大吼大叫;不会对父母不满、不奉养;不会跟父母吵架、脾气很坏了。

中国古圣先贤的“礼”确实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但是这种好的礼仪文化,被现在人批判为“吃人的礼教”把它给废弃了。结果现在看到很多父子之间、公婆之间,公婆和儿媳妇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甚至还吵上法庭。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化确实面临着断层的危机。

文化断层就是有些文化、有些礼仪在书本中、古籍中有所记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完全看不到。例如《弟子规》上说“揖深圆,拜恭敬”,确实在《弟子规》中有记载。但是现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能看得到“揖深圆,拜恭敬”。

见面鞠躬的动作,有很多人不理解,说现在都讲平等了,为什么还要给人鞠躬?他不懂得这个礼是“自卑而尊人”的含义,这个礼仪的作用是使自己谦恭,尊重他人。这样的“礼”人人都去实行,很多矛盾冲突,确实可以化解于无形之中。现在中国人认为是封建的、落后的文化,却被日本人、韩国人吸取学习,而且至今仍然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叫“礼失而求诸野”。

善事父母不仅表现是“礼”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和感恩之心。用心地体会父母的需要,不仅是形式上的鞠躬。

当一个人能认真地体会父母的需要,能看到父母的需要,他就能看到老师的需要、领导的需要、他人的需要。而一个人不违逆父母,他就自然很少去违逆老师、违逆领导。

所以《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本立而道生”的“道”就是人道,就是圣贤之道。一个人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他做人都没有资格,更何谈成圣成贤。成圣成贤根本是在孝道,把孝道做好,才能成为君子、成为贤人、成为圣人。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育,之所以能够奏效,正是抓住了“孝”的根本。这就是“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反之,道德教育不奏效、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是因为忽视了“孝”的根本。“孝”是从根本上培养一个人的爱敬之心,而爱敬之心,可以化解很多的矛盾、冲突和对立。

图片

现在的社会问题看似很多,实际上都是枝叶花果,追根溯源,根本在于人心出了问题。因为人们不能以爱敬之心来待人、处世、接物。而爱敬之心要通过“孝心”来培养,对父母的“孝”缺乏或是忽视,会导致仁爱之心没有根源。

由此可知,道德教育要从“孝道”开始作为根本,上行而下效,这样会自然而然地很容易成就,很容易取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