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从吃透课本开始

 淡定的恬妈 2022-05-10 发布于广东省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正文共:2031字37图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文/图:恬妈
都说语文是玄学,考得越来越难,越来越杂,家长越来越考虑,越来越无助。只能通过买各式各样的语文教辅,来缓解语文科目的广而杂带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
 
昨天看到一份来自微信群的数据,海淀初三一模各科满分人数(不确定真实性),其中唯有语文满分者零人。语文没有满分,其实很正常。语文科目覆盖面广,基础知识分支较多,汉语又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再者,语文科目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以及写作输出等都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语文科目变得越学越难。


当我对一件事感觉到棘手的时候,我就会抛开所有的干扰因素,回到事情的本身。所以对于语文难学,我沉浸于语文课本中寻找答案,毕竟课本才是学习的指定教材。

我认真研究了语文课本,并比对了相关教辅,最终发现,从应试角度而言,语文科目的考试内容都明明白白地体现在课本上。你若能吃透课本,语文学习的任督二脉也就随之打开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吃透语文课本的理解。

一,目录部分


从目录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识字部分,也有课文部分。


识字部分:以认识汉字、会写汉字为主要目标,比较注重拼音、笔顺以及形意。
课文部分:以提高小朋友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兼顾识字,注重对字词句的运用。
 
两者的目标不同,学习课本时,侧重点和学习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语文科目,从一年级就开始,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两手都在抓,并没有厚此薄彼。
 
目录部分的末尾处,有三个表,分别是识字表、写字表以及常用偏旁名称表(二年级开始为词语表),均是本册语文基础的重点知识,要牢牢掌握。


二,识字部分


在识字部分,需要注意区分一类字和二类字的不同要求,根据要求让孩子做相应的练习。

一类字:带有虚宫格的生字,附表中的写字表。要求会识会写,会写拼音、会书写、会笔顺、会组词造句,以及会在口语或书面语中运用。

二类字:横线间隔中带有拼音的字,附表中的生字表要求只识不写,但要会拼音,任何场景再现时会读。
 


一类字和二类字比较常见的考试方式我也罗列了一些,万变不离其宗,按照相应的要求掌握了一、二类字,这些题怎么变都能轻松应对。

 
识字表中蓝色的生字为多音字,要会区分不同的发音,会组词造句,会运用。常以注音、组词的方式考察学生。

 
识字部分的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按照课本的要求即可。常见的考试方式多以填空和选择为主。


 
选做部分,家长可以跟孩子互动的形式完成。这个部分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生字、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文部分


课文部分,跟好老师的节奏,认真预习、听课以及复习。一、二类字也按照对应的要求学习、书写。
 
课文后的课后练习都要认真对待。
读一读,记一记部分,要牢牢记住。这些词通常是本课的生字扩词,可以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区分近义词或易混淆的字。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部分,要认真思考,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也是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

课文说一说练习常见的考试方式多以仿写或补充句子为主。

 


课文中的口语交际部分,旨在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采取口头表达的方式开展。


口语交际部分的考试多以发散性的问题呈现。


课文中的书写提示部分,旨在帮助孩子强化语基,加深对字的理解,通过举一反三,提高识字量。

书写提示部分的考试多以选择题或分类题的形式呈现。



四,语文园地


每册语文课本都有八个语文园地,也可以理解为八个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一定要重视。


识字加油站
以词语形式出现的生词,要求可以用拼音拼读生字,任何场景再现均可以准确识读。


“识字加油站”考察的方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字词句运用
每个语文园地的字词语都有其主题,也是当前一个单元需要重点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

“字词句运用”考察的方式多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我的发现
该部分以分类归纳为主,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帮助孩子拓宽词汇量,提高分类归纳的能力。


“我的发现”常见的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连线题为主。
 


日积月累
这个部分是语文园地必背部分,尤其是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词和名句,不仅要全部背诵,还要能默写下来。


“日积月累”常见的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和大人一起读
这个部分看似是一篇文章,其实是浅入深地培养孩子的语言审美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和大人一起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阅读理解能力。

 


五,附表部分


识字表为一类字,写字表为二类字,具体的要求前面已经写过,不再赘述。便于大家区别一类字和二类字,我做了一张思维导图。
 


常见偏旁名称表为本册生字的偏旁,孩子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学习新的偏旁,一边补充相关的汉字,从而以点带面地扩大识字量。
 
经过层层拆解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语文考试的内容都紧紧围绕课本内容展开,一直在变的是考察方式,不变的是课本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以上,就是我对吃透语文课本的理解。由于我的女儿刚读小一,所以我分析的内容也大都以低年级为主,也欢迎大家分享不同的看法。
 
愿恬妈的分享,与你有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