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大进展!中国苗族古经项目书籍审稿会在贵阳花溪召开2022.1.22

 王守山学堂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2022年1月16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中国苗族古经采集整理与研究”书稿审稿会 在贵阳花溪举行,来自省内外的1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审稿会议。

出席书稿审稿会的有贵州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钟西辉、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颜勇研究员、贵州省民委民族古籍办主任杨小明、副主任龙小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副研究员、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龚晓康教授、贵州省民族文化宫办公室主任郭世华、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练、三峡大学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吴正彪教授、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吴云超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学院潘盛之教授、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孙美璆教授等专家学者。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刘锋教授主持。

刘锋教授首先致辞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参会,并向他们介绍了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对于本次提交审定的书稿,刘锋教授认为有三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第一, 本套苗族古经的书稿注释非常详细,力求让读这个文本的其他民族读者都能读懂,让对于苗族的研究跨越语言障碍,使更多的专家学者进入实质性的阅览,通过文本和注释能够更加理解古经包含的文化内容。

第二, 书稿采取直译、意译两种方式,即第一排是苗文,第二排汉语直译,第三排意译,把苗族古经中的文化信息准确地翻译出来呈现给读者。

第三,力求书稿出版出来时达到极高水平,有相当的学术积淀, 达到从新看待苗族的文化源头,包括各个民族的文化源头作用。他在谈话中恳请专家学者们多提宝贵意见,帮助项目高质量结项。

|项目负责人刘锋教授(左一)介绍项目研究进展

项目推进组组长、子课题负责人吴正彪教授向参会人员对已完成书稿做了说明。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中国苗族古经采集整理与研究”立项,经过项目组的不懈努力,特别是2021年7月的书稿组稿推进会之后,截至目前已完成15部书稿,书稿内容既有从古经史事作理论性的概括,也有苗语三大方言区的古经资料收集与整理。

其中理论概括2部,西部方言区苗族古经 6部、东部方言区4部、中部方言区3部,这些古经成果包括 国内外苗族指路经、芦笙经、族谱经、祭祀经、婚姻古经、招魂祭祖辞、古理经等等,内容广博、资料翔实。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练同志致辞,代表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希望他们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助力项目组完成项目结项。

|贵州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钟西辉在审稿会上发言

贵州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钟西辉在充分肯定项目组研究成果后强调: 苗族古经项目书籍的编辑出版要在全国图书界产生更大的学术影响力,要推出更多的成果,要培育更优秀的研究队伍,要让学术界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予充分的认可,研究成果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立心立命;二是研以致用,第三是改革创新。同时在项目书稿的收集整理上要做到精选、精编、精印、精研,并预祝项目鉴定、评审工作取得圆满成绩。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贵州民族研究》主编颜勇研究员肯定了项目组取得的成绩,古经内容涵盖了苗族三大方言区,内容丰富,是以后研究苗族文化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

并对项目组提出建议: 在苗族古经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应形成分门别类的体系,形成一个宝贵的资料库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严勇研究员(中)发言

贵州省民委民族古籍办主任杨小明指出,在现有收集整理到的苗族古经基础上应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把这些研究成果积极转化出来,待项目结项后省民委古籍办会在项目研究成果的出版上全力支持,有计划、有体系、有规模地将这些成果推出来,使之成为我们民族工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审稿会中,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副研究员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收集整理到的苗族古经13部,涵盖 东、中、西三大苗族方言区,内容丰富且完备

在研究中,应更加强调苗族古经的“双创”研究,做好文本的打磨,注意翻译与原文的真实性,实现研究成果创造性转化。

| 三峡大学吴正彪教授(右)

和贵州民族大学潘盛之教授(左)

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龚晓康教授指出,目前项目组已完成课题研究成果15部书稿,有300多万字,可见课题组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且古经翻译质量很高,即使不懂苗语的人,在看了这套书之后,也能够理解、读懂。

但部分书稿也存在有一些问题,如在书籍的编排和内容的呈现上,一些书稿还需要多加相应的文字内容进去,按照出版要求形成规范性、说明性,使其更具学术化。

贵州省民族文化宫办公室主任郭世华副研究员认为,苗族古经研究成果的推出主要是为了传播苗族文化,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苗族的古经辞内容,因此,应在翻译、注释方面更加注意,以求精益求精。

贵州省民委民族古籍办副主任龙小金谈到, 苗族古经项目书籍内容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起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古经收集上还跨越了国界,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学院潘盛之教授在审稿会中还认为,对于苗族古经研究,过去都是零星分散、不成系统, 而本套苗族古经书籍内容较为完备,必将成为研究苗族文化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能够初步达到以“经”来认识苗族文化整体性的目标。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孙美璆教授充分地肯定了项目的研究成果,她认为,虽然本套苗族古经翻译采取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但是为了让“他者”更好地进入苗族古经、苗族文化的系统中去,部分书稿还应在序言书写较为简单的地方加大文字说明,以及个别书稿的文本内容还应加大注释,以体现项目名称中的“研究”二字。

经过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之后,刘锋教授做了总结发言,感谢与会专家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项目组一定按照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使项目能够顺利结项。

(龙群玮 陈兴元 潘明荣报道)

END ◆

材料来源:龙群玮 陈兴元 潘明荣

校编指导:九妹~小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