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同探讨和倡议设立“大连海洋文化节”座谈会圆满举办

 全媒体在线 2022-05-11 发布于辽宁省

2022年5月10日下午13:30,在大连(金普新区)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会的会议室,召开共同探讨和倡议设立“大连海洋文化节”座谈会。大连社会各界人士共十余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座谈,取得丰硕的成果。

此次座谈是为了认真落实我国关于发展海洋事业的指示精神和国家“十四五”海洋发展战略,响应落实大连市委市政府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号召,充分发挥海洋文化在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广大市民对大连海洋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升“大连海洋文化节”举办层次,推动“民办”模式向“民办官助”模式转变。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嘉宾有大连市文旅局宣传处调研员周苏波,大连市文旅局产业处调研员姜廷宏,国家一级导演、著名作家杨道立,原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教授陆儒德,大连市城建局原局长杨学军,民进大连市委驻会原副主委兼秘书长、大连交通大学教授、博导许立,民盟大连副主委、大连市政协常委、大连鸿峰科技董事长隋鸿锦,大连市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嘉树,辽宁省海科院研究员高学文,高新园区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会长董小兵,湖南岳阳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任增颖,大连海促会监事长刘海涛,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苏航策划工作室领创人苏航,大连海促会副会长李东一,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海事大学博士车爽,大连海洋大学蔡静教授,大连海洋渔业局原副巡视员刘成波等等。

(刘成波顾问在座谈会上 右一)

大连三面环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要素在新常态下引领大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将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多进步。

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大连海洋文化节”(2017年-2021年)围绕海洋文化、海洋科普、海洋体育、海洋产业、海洋旅游、海洋美食、海洋保护、海洋科技八大板块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构成“大连海洋文化节”的系列核心内容。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辽宁省海科院支社主委关晓燕的《设立大连海洋文化节,助力大连打造浪漫海湾名城》提案中指出:目前大连首先对海洋文化的开发和发展并不足够重视。其次,缺乏对海洋文化的专门研究,对大连海洋历史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洋民俗风情、海洋文学艺术、涉海名人文化、海洋旅游文化等海洋历史文化挖掘和开发不够。第三,海洋文化宣传工作缺乏完整的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组织体系。第四,品牌战略意识缺乏。品牌意识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提案中的具体建议是: 1、由政府引导,完成顶层设计并推动整体发展。2、依托大连海洋文化节活动开展,不断升华大连海洋文化底蕴,从战略高度培育和树立全体市民的海洋文化意识。3、以海洋文化节为契机,拉动涉海相关消费市场扩大发展。4、借助大连海洋文化节,着力打造大连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用“海文化”凝塑了大连市的城市之魂,形成大连人民心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助力大连成为浪漫海湾名城。

在座谈会上,由“大连海洋文化节组委会”志愿者任增颖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历届举办的情况。共同探讨创立大连海洋文化节的提案。各位嘉宾针对创立“大连海洋文化节”的议题为大家做精彩演说。

海洋学者和军事评论员陆儒德首先做分享。他认为,城市发展根植于内在的历史文化,大连应该弘扬本土的海洋文化,需要不断发掘和传播。他谈古论今,从古文化带谈到大连近代文化名人辈出,海洋资源丰富,爱海人才济济,文化产品众多,为大连创建丰富的文化记忆。大连人与海洋休戚与共,海洋是我们未来希望和人文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大连人有责任,写好大连故事。期望大连作家们在世界海洋大变革的历史大潮中挥笔书写,创作伟大时代的蓝色篇章。

(陆儒德教授在发言中 左一)

杨道立女士为我们谈了她的观点,“大连海洋文化”内涵丰富,运作“海洋文化节”需要聚焦,抓住几个重点,深入探究,找到支撑点。比如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体育、海洋产业等等。抓住亮点,打造大连特色文旅衍生产品,如西太平洋斑海豹相关纪念品。热爱大海,必须要学会感激。

(杨道立导演在发言中 左一)

杨学军认为,大连海洋文化节一定要找到具体的特色,找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统筹协调,齐心协力。

许立教授发表观点,他认为找到大连与众不同的特色文化尤为重要。比如旅顺口军港、大连航母,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源。

隋鸿锦教授重点提到大连海洋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连作为沿海旅游城市,以看海、亲海为主题和目的的客源年均达到1亿人次。建设海洋博物馆有充足的展品支撑。大连涉海科研院所众多,海洋实力和海洋科技可以通过海洋博物馆载体得以充分展示。

张嘉树秘书长,谈到“大连海洋文化节”需要深度挖掘,创立品牌,聚集特色。他从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其对“大连海洋文化节”运行模式的探索。

(张嘉树秘书长在发言中,右一)

高学文研究员提出海洋文化是大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大连实际,结合大连发展战略定位,围绕海洋中心城市和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目标,凝炼大连海洋文化的核心精神,打造大连海洋文化名片。海洋文化节是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应通过海洋文化节宣传大连,宣传大连的海洋产业。文化和产业密不可分,没有产业的推进,文化就失去土壤。海洋文化节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董小兵会长为我们介绍了海洋体育板块的运作,对“大连海洋文化”传播将起到积极作用。青少年亲海体验对其成长会有诸多益处。

任增颖在会上提到大连海洋生态旅游的定位问题,以及大连南部海域东亚江豚可以成为大连“观鲸城市”名片的重点抓手,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谈了观点。她认为大连文化可以将“红色基因、蓝色海洋、绿色环保”有机结合起来。

刘海涛监事长谈到历届“大连海洋文化节”举办过程中一些运作经历。他认为青少年的海洋意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要大力推进的。

产业处调研员姜廷宏在此次座谈会上发表观点,“大连海洋文化节”需做好模式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为参与企业带来一定效益。他建议要多方对接资源,把“大连海洋文化节”与其他成熟的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运作,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姜廷宏调研员在谈观点)

刘成波副巡视员就此次座谈会发表相应观点。他赞同要聚焦重点板块,加快形成固定的运作模式,争取能够把“大连海洋文化节”运行的更加有成效。

(会后合影留念)

“大连之恋”,浪漫大连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推动,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付出,大连第六届海洋文化节期待更多人关注。

来源:大连海促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