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挺进东北不带重武器,战士不舍大盖枪:宁拼这条命,不丢这条枪

 风声之家 2022-05-11 发布于江苏省

   组成挺进东北大军的还有渤海区的部队。他们采取了海陆并进的方式。

    渤海区是1944年1月由清河区和冀鲁边区合并组成的。军区各部队在司令员杨国夫、政治委员景晓村的指挥下,威震鲁北、冀鲁边平原。大反攻开始后,渤海军区编成第七师和警备第六、第七旅,分南、北、中三路同时向津浦路济南至沧州段和胶济路西段的日伪军发起进攻,直逼济南。随后,回师横扫根据地内残存的日伪据点,将伪军残部万余人压缩于商河、无棣城。
    正当杨国夫、景晓村部署对商河、无棣发起总攻时,接到山东军区紧急电令:渤海区急编1个团,由军区副政委刘其人率领开赴东北。杨国夫、景晓村当即决定,派刘其人和刘贤权组1个团,争取一周内出发。
    刘其人,1916年生于山东省荣成泊于镇蒲湾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昆箭山武装暴动。1936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高级师范,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37年5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6月,奉命回山东组织抗日武装。1945年,决定北上时任渤海军区副政委兼渤海区行政公署主任。
    刘贤权是江西省吉安县人,大刘其人两岁,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1938年随肖华来到冀鲁边区,时任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图片
    刘其人、刘贤权尚未出动,罗荣桓又接到军委中央9月20日电令:着山东军区以不少于3万基干兵团,限电到一星期内出动乐亭、秦皇岛一线登陆。罗荣桓当即调整出兵计划,令渤海军区抽3个大团,由海上兼程前进,向冀东一带登陆。杨国夫、景晓村决定组织1个独立旅,并将王兆相紧急召到军区,宣布了军区的命令:由渤海军区第一、第三军分区独立团各一部组成1个团,第四军分区独立团2个营加1个县大队组成1个团,回民支队2个营和1个县大队组成1个团,3个团合编为独立旅。王兆相任旅长,陈德任政委,刘贤权任副旅长。部队就近在黄骅县集结,整编完毕后迅速北开。渤海军区副政委刘其人随独立旅行动,负全面责任。
     王兆相,陕西省神木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六团团长,不久来山东,时为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王兆相接受了任务后,即匆匆赶到黄骅县,与前后赶来的第一军分区政委陈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会合。几天后,第一、第三、第四军分区部队及回民支队也先后开到集中地点。王兆相等马上对部队进行了整编。10月初,渤海区第一批开赴东北的部队整编完毕。为了保密,军区党委通知当地组织,不开欢送会,也不组织欢送活动。但部队出发时,还是有许多乡亲赶来为子弟兵送行。
    在渤海人民的欢送中,10月5日,刘其人、王兆相等率领独立旅,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们战斗过的这片土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这支由渤海基干武装组成的部队,出发时5500人,相当于一个师,因此,又称刘其人师。
    9月下旬,独立旅尚未出发时,杨国夫又接到山东军区的电报,令其率第七师开赴冀东。第七师刚打下商河城,已连续作战两个月,相当疲劳。杨国夫一面部署部队抓紧休整,一面召开会议,研究部队动员和行动准备等重大事项。此时,美军已在秦皇岛、天津登陆,中央催促的电报一封比一封紧,并不断询问渤海至冀东的海运情况。本来,先前罗荣桓就电令刘其人率部由海上北进冀东,但由于船只筹集困难,集结的船只甚少,迟迟未能成行。现在,第七师又要出动,探明海上情况的任务更为紧急。
图片
    罗荣桓于9月30日再次电令杨国夫、景晓村:
    渤海有风船百余只,应利用全部船只,迅速开动,同时以精干便衣队伸到天津、大沽之间,侦察登陆情况,如海运有所困难,而陆路能于半月至廿天到达冀东,则应海运陆运同时并行,但力争海运,以求半月内全部到达冀东。勿过于顾虑美舰之封锁,各部北运情况,望每日电告。
    据此,渤海军区指令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黄荣海,带4个连乘船,从渤海湾插至冀东的乐亭登陆,探明路径,以便大部队安全迅速地横越渤海。
    黄荣海,江西省万安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打起仗来身先士卒,人送绰号“猛子”。1945年,渤海军区将第一、第三分区基干武装扩编为野战第十一团,任命黄荣海为团长。
    黄荣海接到命令后,即率第十一团第三营和团部特务连,向黄骅县东南的冯家堡渡口急进。由于时间紧急,部队出发前未作任何动员,开到冯家堡后,战士们面对着海边光秃秃的沙洲和不大的渔村,望着碧蓝的大海,瞅着岸边一溜儿摆开的50来只木船,嘀咕开了:“这不是冯家堡吗?这里的鬼子、投降派都消灭了,还有仗打吗?”
    “抗战胜利了,要俺们上哪去呀?”
    听着这些议论。一直在琢磨着怎样进行政治动员的黄荣海忙活开了。他首先把党员集合起来,传达了进军东北的命令,要求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接着,在沙滩上召开了全体大会。不知道怎么回事的900多人,顿时鸦雀无声,瞪着眼睛望着队伍前讲话的黄荣海。
    黄荣海从日本投降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谈起,联系到山东军区和渤海军区交给的具体任务上来。他说:我们是先遣队,担负着侦察海上情况的任务,地方政府征集的船只有限,所以只能带三营和团的直属队,而且由于任务紧急,不能不火速出发。当黄荣海谈到美国兵舰己经开进塘沽、秦皇岛,企图卡住八路军北上的近路,并掩护国民党军队抢占东北,抢夺胜利果实的时候,战士们按捺不住了,挥着拳头,一阵愤慨激昂的口号在沙滩上回荡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我国内政!”“反对蒋介石篡夺胜利果实!”“一定要胜利完成进军东北的光荣任务!”
    一个政治动员和下达命令合而为一的会,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会后,开始了上船的准备。为了尽可能避免暴露目标,全体指战员一律脱下军装,换上便服;除了每人携带4个手榴弹,每班1支步枪,每连2挺机枪外,其余的武器统统留给地方武装。最后,黄荣海宣布:从现在起到进入东北以前,我们对外的番号是“渤海区海防巡逻大队”。
    留下武器时,出了一点麻烦。一个高个子战士掂着他的大盖枪向他的连长申诉:“这是我从鬼子手里夺过来的,以后又用它打死过好几个鬼子。我曾经发过誓:宁可拼掉我这条命,也不能丢掉我这条枪!”连长说什么,他也不听。黄荣海只好亲自进行动员。那位战士才像临出门的母亲把自己心爱的孩子放进摇篮里一样,用衣袖揩了揩枪栓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
    船,在船工的吆喝声中慢慢地开动了。战士们站在船头上,深情地望着为之流血斗争了多年的家乡。两年半前来到渤海区的黄荣海,同离开故土的战士一样,心里也是久久不能平静。他坐下来看了看手表,从上衣兜里掏出那本绿面皮的“行军日记”,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1945年10月5日下午2时,由山东渤海区冯家堡乘船北上。”
    团直属队和打仗最棒的七连共约200多人,挤在一艘小火轮上。其他3个连,分乘在50来只木船上,扬着白帆,沿海边徐徐前进。航行不多久,黄荣海等乘坐的小火轮便把几十条木船远远地甩在后面了。因上船前已定下集合地点——冀东的涧河庄,所以,小火轮全速向北进发。不一会,大家开始头晕恶心,加之火轮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煤油味,就一个个连饭粒带酸水地哇哇吐开了。
     夜里值夜的战士前来报告,船已到大沽、塘沽附近。黄荣海担心发生意外,便支撑着摸到船头上去瞭望,巡视了一圈,没有发现敌情,又回到舱里。谁知刚躺下,就听船后有人喊道:“兵舰,敌人的兵舰追来了!”黄荣海爬起来了,摸到船尾朝远处一看,只见海面上浮现着一片红绿灯光,映出了3只兵舰的轮廓。看样子是奔这个方向驶来的。黄荣海叫舵工把船朝东北方向的深海里开去,同时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过了约一餐饭的时间,才发觉兵舰朝西北方向的大沽驶去。
    经过这场虚惊后,小火轮加速了前进的速度,第二天拂晓,就抵达了冀东军区十八军分区的涧河庄。上岸后,黄荣海即向山东军区和渤海军区发了电报,汇报海上的情况。很快收到回电,得知国民党军部分主力已开始由空中、海上,向大沽、塘沽和秦皇岛集结,并指示黄荣海等木船全部到达后,再继续出发。此时,刘其人等已率独立旅由陆路起程,放弃了海渡的原定方案。
    黄荣海在涧河庄心神不宁地一等就是好几天,直到9日早上,才接到报告,发现50来只木船队。见到三营营长后,了解到他们这几天遇到了许多风险。出发不久,风就完全息了,船队只得靠近歧口一带抛锚,等了一天,才拔锚起帆。夜晚通过塘沽一带时,两次遇见美国兵舰从船队前面横弋而过。
图片
    因为木船要等风,还要补充一些给养,又延宕几日才离开涧河庄继续北上。这天是少有的好天气,初升的太阳在海面上撒下一条耀眼的光。几只海鸥在火轮附近叫着、一起一落地啄食小鱼。战士们经过几天的休息,精神旺盛多了,都满有兴趣地欣赏着美丽的海上景色。
    忽然,秦皇岛方向的上空,传来一阵嗡嗡声。只见从北边的云层里,钻出了十几架飞机,不一会儿,就像走马灯似的围着小火轮盘旋侦察。船上的人正忙着隐蔽时,伴随着“呜”的一声尖叫,眼见着一架飞机头朝下,对着小火轮的行进方向猛冲下来。还没等船上的人反应过来,只听得“哗”的一声,海水冲起老高,飞机掉到离船头几十米远的海里去了。溅起的海水落下去后,还能见到浮在水面上的飞机翅膀,机身的后半部露出大半个白五星。不一会儿,飞机便慢慢沉下去了。从惊吓中回过神来的战士们,没想到看了这样一场好戏,喊着:一个外国军队到别的国家来横行霸道,真是岂有此理!活该!呸!
    船队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到达了冀东乐亭。黄荣海当即将这一段所遇到的情况,再次电告了山东军区和渤海军区首长。根据掌握的全盘情况,杨国夫决定已进至南皮以北的第七师主力,继续绕道旱路北上,只是令师直警卫营从歧口乘船直驶山海关。没有想到,在这个营的渡海中,出了翻船事故。
      师直警卫营是由第五军分区抽调部队组成的。由于第七师是在反攻中编成,又连续进行战斗,警卫营在行动前尚未调齐,原定由第五军分区副司令石潇江率领,赶往乐陵归建,但又因路途远、时间紧,来不及随师部行动,只好让其单独开进,从歧口乘帆船渡海北上,到山海关与师部汇合,行动中与师部保持无线电联系。不料船在海上航行中突遇咫风,石潇江的指挥船不幸触礁,石潇江等30余人催难。其他船只在营长王树棠率领下,经数日漂泊,终于上陆归建。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