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袁了凡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从此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了

 修善无上 2022-05-11 发布于湖南省

前面说到袁了凡又生起了读书的念头,于是就去跟表兄商量,通过表兄的介绍,拜在了郁海谷先生的门下。再往回说,其实孔先生来到袁了凡家里,为其测算,不仅将袁了凡前面的事情推算得十分准确,从他再次读书之后的事情,乃至他一生的命运走向,方方面面都测算了个遍。

孔先生算到,袁了凡明年就要去县里面考秀才,县考的名次是14名,府考是第71名,提学考也就是省考,是第九名。那个时候,考一个秀才要通过这样的三关。结果到了第二年,袁了凡的三次考试的名次完全和孔先生测算的一致。可见孔先生的易术之高明。

后来又提到袁了凡在某一年考第几名,某一年补廪,某一年当贡,当贡之后的某一年当选为四川的一个大尹,在任期是三年半,然后就告老还乡。这里解释一下名词,补廪就是选择秀才里面名次最高的,补上去,就相当于公费的学生,不用花钱读书了,国家出钱培养人才。

当贡又是比补廪更高一层的,廪生和贡生都还是在秀才这一个级别的。当上了贡生以后,就有资格去太学读书。所谓太学,就是国家办的大学,只有一所,叫做国子监,设在首都,也就是京城。袁了凡当了贡生以后的某一年,当选为四川省某县的大尹,大尹也就是县长。在位三年半,也就告老还乡了。

先生还继续测算,袁了凡应该在五十三岁的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寿终正寝。你看看,居然算得如此准确,精确到了年月日时。最后还告诉袁了凡,可惜的一点,就是袁了凡命中无子。所有这些孔先生测算的信息,袁了凡都一一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他一生的流年。

从此以后,袁了凡每次的大考小考,名次的先后,一一都被孔先生算定,丝毫不差。但是其中就有一个插曲。也就是他当廪生的时候,就开始领国家给他配发的米粮,要领多少米粮,才可以出贡,也就是做贡生呢?孔先生算的是领91石(dan)5斗,就出贡了。

但是,袁了凡只领了70多石的时候,他就被屠宗师批准可以出贡了,宗师就是当时的提学,负责管一个省的教育,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的厅长。这时候,袁了凡就开始疑惑了,为什么其他的都算准了,这个却不对呢?

结果,屠宗师批准他可以出贡的文件提交上去,却又被驳了回来。一直到丁卯年的时候,殷秋溟宗师在闲暇之中,把以前的那些没有考中的试卷,重新拿出来看的时候,发现了袁了凡的答卷,他就感叹说:这张考卷写得非常好,这5篇文章,可以比得上那些大臣对皇帝的奏议啊。怎么能够让这样一个有学问,有能力,有德行的人被埋没,一辈子去当一个穷秀才呢?

于是,他就再次提交了一份替袁了凡申请出贡的文件,这一次终于被批准了。袁了凡成功的出贡,加上了这些年的时间,袁了凡又重新计算了一下,直到现在,自己领的廪生米一共加起来,正好是91石5斗,分毫不差,领到这个数的时候,他就出贡了,也就是从廪生升级为了贡生。

至此,袁了凡对孔先生的测算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完全肯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命运是真的存在的。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切都是命数啊,该如何的时候就如何,不到那个时间,不到那个数量,自己再怎么求也无用。到了那个时间点,到了那个数,自然就成了。因此,袁了凡的心渐渐地安定了下来,做到了与世无争,与世无求,将一切都看淡了。(下文续)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完善自我,即是修行欢迎随喜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