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

 清茶999 2022-05-12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著作中最著名的段落,就是《理想国》中的洞穴之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明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

柏拉图写道,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洞穴。

这一比喻中,洞穴之中的世界相应于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比作理智世界。要认识这一比喻,就必须认识到,人类囚禁在自己的身体之中,并且与其他的囚徒朝夕相伴,任何人都无法辨别相互之间的真实身份,甚至也无法辨别自己的身份,人类的直接经验不是关于现实的经验,而是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之中。

柏拉图明确声称囚徒与我们人类相像,即是说囚徒代表人类的状态;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可以把人类精神从愚昧状态上升到理智世界的过程。洞穴之喻对于后来的政治和教育理论影响甚巨。

柏拉图借洞穴解放囚徒的故事比喻思想家如同返回洞穴的自由人一样,启蒙和解救陷于悲惨境地而毫无自觉的人,思想家为公众谋幸福的途径是启蒙教育。

每个时代都会有先走出洞穴的科学巨人和思想巨人,这些巨人给人们带来了颠覆性的科学和思想,我们要不断的反省自己是否是洞穴的囚徒。

(柏拉图的简介见2017年6月5日的文章)

(洞穴之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