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国际卫生学教授汉斯·罗斯林2018 年出版的一本书《事实》(Factfulness),是罗斯林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完成的杰作,他总结出了 10 个人类的本能,而这些刻在人们古老基因里,曾帮助人类对自然灾害和各种危险保持警觉,让人们得以幸存、繁衍下来的本能,也正在影响人们正确看待现代世界的眼光。同时他提出,人们对于世界的误解,来源于这十种人类本能,或称为十种惯性思维方式,这十种惯性思维方式,或多或少地也出现在当前人们的焦虑思维中,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01 非此即彼的思维本能 人们习惯于将事物划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强调两个群体之间的绝对差距。这种划分方式简单直接,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正是人们的这种惯性思维被媒体广泛利用的例子。在所有的群体、国家或者国民中,总会有极端情况的存在,总会有顶层和底层。而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是极端不公平的。即便如此,大多数仍然分布在中间状态,而在中间并不存在鸿沟,这种本能亦称为差距本能。 非此即彼的思维的典型例子,诸如,科学与神化。一般人认为科学正确,神化错误。殊不知,科学是知识层面,神化是思想、信仰或艺术层面,把科学与神化对立,显然是搞错了对象。还有,在治国层面,许多人认为,德治与法治,要法治,就不能搞德治,搞德治,就不会有法治等。 简单的例子还有非对即错的认识,其实大都数事物都处在中间状态。 02 消极本能 人类会更关注坏消息而非好消息。全球变暖,金融危机,核泄露事件,疫情消息等,每件事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刺激着人们认为这个世界在变得更糟。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很多好的改变与进步,无法像坏消息一样被广泛报道,媒体和人们的关注度使得大家更为重视消极事件,这种现实情况,使得人们系统性地对世界产生了负面的印象,从而产生了焦虑。 更多的坏消息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坏事情,能够听到更多的坏消息,有时仅仅是因为对坏事情的关注度和监控能力提高了,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在变得更坏。要想控制消极本能,就要做到对坏消息有思想准备。 03 线性思维本能 人们很容易认为,世界上很多数据的增减趋势都呈线性变化,随着时间的改变,数据会保持一定的速度增加或减少。而在研究埃博拉疫情时,我们发现,疫情感染的趋势并不是线性增长的。更直观的例子就是人们的身高。假设小明出生的时候有 50 厘米,在他六个月的时候会长到 67 厘米,如果我们认为身高是线性增长的,那么在他三岁的时候,他应该身高 1米52;在他十岁的时候,会长到超过 4 米,这当然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不熟悉的领域,人们就很难规避这种线性思维的影响,也就无法快速地意识到它的荒谬之处,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要想控制线性思维的本能,需要记住,自然界的事物有发展有很多不同的曲线形状。 04 恐惧本能 没有人有足够的精力去消化和筛选所有的信息,在人们筛选和排序信息的过程中,足够引人注目的信息往往会排在最前面。所以,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媒体会倾向于优先报道人们所恐惧的事来提高收视率或点击率,比如集中报道自然灾害或暴力事件。 因为恐惧和危险是两个不同概念。可怕的事情,仅仅给了我们一种危险的感觉,但是另外一些真正危险的事情则会威胁我们的生命。过度关注可怕的而不是危险的事情,就意味着把自己宝贵的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方向。当人们感到恐惧的时候,应认识到人们害怕的事情不一定是真正危险的。要想控制我们的恐惧本能,我们需要知道真实的风险。 理论上,风险=危险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人们面临的真实风险,并不取决于它看起来多么吓人,而在于两个因素:危险的程度和发生的概率。 在采取行动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当你在恐惧中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不要在恐惧中做决定。在正常的情况下,恐惧本能对人类是有用的。但是恐惧本能有时起到反面作用,它误导的人们注意力去关注那些人们最害怕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真正危险的事情。 05 规模错觉本能 只是看一个孤立的数字,人们往往会高估或者低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通过情景对比来确认这个数字的重要性。而在有些情况下,事情的重要性与数字其实并无关联,而是因为短时间内新闻信息的聚焦而引起的错觉。 例如,在流感传播期间,两星期内造成 3 人死亡,新闻里出现了 300条相关新闻报道,相当于每一人死亡就有 100条报道。与之对比,肺结核这种致死病症,每一人死亡却只有 0.1 条相关的新闻报道。对于一个疾病重要性的认知,需要更多的横向对比从而达成清晰的认知,同时也需要对于大范围的新闻报道保持清醒的头脑。 06 泛化本能 人们习惯性地将各种事物都进行分类和归纳,特别是在碰到新事物的时候。但是,这种惯性分类很可能只是基于少量的、特例的经验之上,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拿牙刷举例,人们会想当然地觉得:普通塑料牙刷是所有人都在用的基本生活用品。这就是一种泛化。其实,贫穷人们是不用牙刷的;而次贫穷的人们一家人会共享一把牙刷或将廉价的一次性牙刷循环使用;普通中等生活的人会拥有普通的塑料牙刷;富裕生活的人则用电动牙刷。这就说明,普通塑料牙刷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用的基本生活用品。 如果不注意这种泛化倾向,也很容易将特例事件作为普遍事件。 07 宿命论本能 在人们无助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受宿命论的影响。一个人出生长大的家庭环境、地理位置、宗教信仰、风土人情都影响着他的思维方式,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并且看似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实际上,这些看起来无法改变的东西仍在与时俱进,只是改变较为缓慢,并不代表人生没有其他可能。在判断一个群族的价值观时,也不能一成不变。 如果想弄清楚价值观是如何改变的,请想一想你的祖父母们的价值观和你的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08 单一角度思维本能 人们很容易从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眼界因此受限而无法纵观全局,也无法获得更为全面的答案。比如,有人习惯性地认为,人均寿命短是因为国家没有加大对于医疗方面的投入。按照这种单一的标准,美国拥有更多的医疗资源投入,理所应当地应该拥有更好的医疗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讲,美国应该拥有更长的人均寿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据资料,有 39 个国家拥有比美国更长的人均寿命,但是付出的医疗保健投入却远少于美国。人均寿命还受到其他诸如气候、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一地以医疗投入作为标准,就会阻碍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 要认识到单一视角会限制你的想象力,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09 责备本能 遇到不好的事,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责备他人而不是反省自己。这让人们夸大了个人或某个群体的重要性,认为这个人或某个群体需要对不好的事情负责。这并不会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或者改善预防措施,反而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要想控制责备本能,应该停止寻找替罪羊。 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当坏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试图去责怪任何个人或群体。应首先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努力去了解这一事情发生背后的系统性原因,并且需要修正这一系统性问题。当然,对于渎职和玩忽职守的人刑罚是另一事。 10 紧迫感本能 紧迫感本能催促着人们对于察觉到的、可能即将到来的危险急于采取措施,而并不会真正帮助人们做出清醒的选择或采取正确的行动。每当人们被要求立刻做出反应的时候,其实更需要的是用数据去分析,用数据作为基础去判断下一步行动的方向。才能让人们对于当今世界有更为清醒的认知。 未来仍然是不可预测的,警惕那些带有偏见的预言家。任何关于未来的预测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所有的预测都必须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应当坚持对预测有一个全面的、包含多种情形分析的了解,永远不要只看最佳或最差情形。并且要用这种预测和历史上发生的事实相对比,来检查这种预测方法的准确度。循序渐进和及时反馈是避免在紧迫感本能驱使下采取的不正确行动的方法。 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 1948年7月27日--2017年2月7日 ),生前为世界顶级医学院——瑞典卡罗琳学院的国际卫生学教授。1948年7月27日,罗斯林出生在瑞典的乌普萨拉。1967年至1974年,罗斯林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统计学和医学,在1972年他在班加罗尔圣约翰医学院学习公共卫生。1976年,罗斯林成为一名执业医师,从1979年到1981年在莫桑比克的纳卡拉担任区域医务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