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耷书画受人追捧除了叹为观止,还有那些人生烦恼智慧的解药

 丘山三也君 2022-05-12

正文共2069个字,预计阅读需4分钟▼


八大山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生长在宗室家庭,本应过着权贵们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没想到18岁青春年少豪气勃发时,明朝灭亡了,加上父亲去世。双重打击下,朱耷陷入极度忧郁和悲愤,面对前途黯淡,发展无望的境遇,朱耷有着怎样的选择?

图片

朱耷


当人生遭遇低谷,前途一片迷茫,惨淡无光时,朱耷是如何从迷茫中走出来的?
清醒很重要。朱耷明白,一生很短,别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是学会知足,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
其实,所有的烦恼,都有解药。
朱耷在仕途破灭之后,再一次遭遇家庭不幸。1648年,也就是他在人生路上苦苦挣扎之时,不料妻子染病久治不愈撒手人间。年纪轻轻就丧偶,这对他的打击多大啊。
但是,此时的朱耷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选择“躺平”。他决定拾起自己书画技艺专长,过上另一番人生。
为了避免干扰,安静书画,他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隐居在南昌郊外青云谱道院,在书画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不论何种情况,男儿要有责任与担当。俗话说,母亲在家就在。朱耷在享受亲情的同时,偶酌小酒书画人生。
来到南昌乡下,步入深山,朱耷正式从事书画创作。为照顾好年长母亲和幼小弟弟,他便把母亲和弟弟带到南昌市抚州门外绳金塔附近居住。大多时间,他在“青云圃”(后由状元戴均元改为青云谱)练字作画。当时绳金塔还挺热闹,大街小巷茶室酒肆甚多,是平民百姓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贫,每天蓬头垢面,徜徉于此。朱耷兜里尽管银两不多,但他常喜饮酒,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有向其索画者,朱耷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知道,练字绘画,要根植于传统。于是一批古代书画大家成了自己崇拜的对象,苦练成钢,朱耷在书画的磨砺最终形成自己独有风格。
就书法而言,他早年的书法学习欧阳询、黄庭坚、董其昌等,在博采百家的基础上,形成了笔画圆浑劲健,结体险怪多变,布局疏朗大方,气韵宁静高古的独特风格。也许是亦僧亦道的孤寂生涯,中晚年后他在书画上均达到了艺术的至高境界。
朱耷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朱耷则两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画,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朱耷的山水让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他的个性,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朱耷花鸟画创作,更具有他风格个性的典型性。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他画的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朱耷真正做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

图片

朱耷作品

人生孤旅,书画是一种灵魂的陪伴,当然也是人生际遇中表达情感、平衡内心的一种方式。
朱耷一生足迹并未离开过江西,这或许是他艺术上孤高独立的重要成因。从早年稚气未脱的作品,到中年的善变,再到晚年形成的无人企及的“八大体”,皆为他用心的结果和性格的使然。
朱耷是明朝宗室的特殊身世,或许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就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其实,他这个“哑巴”是有很多话要说的,怎么办?只有通过书画了。要做到书画表达胸臆,就得有笔墨妙型所制造的意境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例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一幅仅画一只雏鸡。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这一位置的重心,将画面分割成四大块空间,每块空间的大小都不一样,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第二大块空间中,使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内容丰富的作用。小鸡的刻画生动传神,动态像小孩刚学走路,蹒跚得十分可爱。瞪着大眼警惕着前方,特别是眼后加三撇,像电波一样,好似前方有什么声响传来,使小鸡心惊胆怯。这只小雏鸡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刚出蛋壳,表示出对这个世界的惊异与警惕;也可以理解为走失了群体,找不到妈妈,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们驰骋想象的翅膀。
在人生路上,别人始终只是过客,人生的方向盘,还需自己手握。朱耷在人生关键时期,用手中的画笔成就了事业,达到艺术顶峰。
朱耷人生之路没有听从他人安排,自己选定路线从容走过。他坚持不埋怨,不失志,朝着定方向努力,终成一代艺术大师,对后人影响很大。
有人总结说朱耷艺术创作,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朱耷严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学者黄锦祥赞其:“笔笔精奇妙不言!”评论家王进玉:“如果你真正读懂了朱耷,你会发现虽然扬州八怪风貌各异,且成就非凡,但他们加在一起却终究抵不过一个八大。”

朱耷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喜欢的话

别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