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瓜不耽误学习,这几位新传大佬的微博有亿点“逗比”。

 木铎新传 2022-05-12

考研的每一天都要感叹,感叹郭庆光老师是的《传播学教程》、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学概论》、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等新传界长盛不衰的著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但纵观新传大佬们的微博,新传界老师们并不都是一本正经地输出自己的专业观点。接下来,通过观察微博平台的“宝藏老师”们,看看日常生活中大佬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中国人民大学——董晨宇老师

⭐董晨宇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社交媒体中的人际关系、数码民族志。发表CSSCI/SSCI论文十余篇,著有《英国新闻传播史》(与陈力丹教授合著),并翻译多本英文学术著作,其中包括《舆论的结晶》《宣传》《剑桥美国史》《交往在云端》和《脸书故事》等。
作为新闻传播界顶级优秀的董老师的微博与他的学术经历一样的精彩,除了个人的传播课程极为圈粉外,在B站的直播表现也是极为可圈可点。
平时的他是这样的:
微博上的他是这样的:
1
关心“时事热点”

当新传分数线出来时,面对暴涨的分数线,多少人都感叹新传专业的内卷程度,甚至纷纷调侃:

董老师处在吃瓜第一线,积极回应说:
身为研究传播学,尤其关注社交媒体的新传老师,选择了倾向年轻用户的B站平台进行知识分享,在此之前,现在微博上发了一些“注意事项”:
但是无论怎么交代,大家的反馈终于让老师特意上微博“感谢”大家:

2
经常与网友互动

老师经常在忙完繁重的学术任务后想积极主动关心下学生们的想法,于是常常活跃在微博评论中,任何时间任何话题的内容都会引起老师的关注和积极回复,亲切且没有距离

当学生遇到需要鼓励的时刻,也会积极帮TA加油:

始终冲在吃瓜一线,积极活跃



3
分享生活日常
从不端架子跟大家一味地输出学术内容,还会分享自己的日常,比如“房产”,比如点外卖,比如工作之余的安排:

知识点划重点

董晨宇老师本身是研究社交媒介和数码人类学,关注人的情感和行为,因此不仅在微博上互动,并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新传up主,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和老师互动,共同努力,”董的都董”

暨南大学——刘涛老师
⭐刘涛
刘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传播、传播修辞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刘涛老师,学界常称“涛神”、“暨大吴彦祖”,作为学生最爱的青年老师之一,不仅在科研方面造诣极高,和学生相处也是极为轻松愉快,他的微博平台上不仅仅是浓烈的学术气息,关于生活和社会热点也会关注,风格幽默生动。

1
关于调侃

老师不仅仅只忙着科研,老师也是个爱看球赛的少年……


2
关于推荐

推荐优秀老师的著作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到更多的学界研究信息,另一方面也是帮自己的“好研友”打call,暖心且有趣,大家上岸后可以根据老师推荐的课程和图书按图索骥,多多扩充新传学习的边界。


3
关于日常

‍‍

风靡全网的元宇宙给老师整明白了,虚拟现实感结合可穿戴设备措施感觉立马就来了,新传大佬们即使是分享日常也是与学术相关,老师的认真态度也在无形之中“内卷”大家,一定要好好看书熟知理论,才能看懂老师们的微博分享。

知识点划重点
刘涛老师的论文方法更多地从擅长从修辞学出发,从文字、图像、视频语言等表达方式中能看出背后的表达逻辑,如果在这个方面有底子或者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按照老师的论文以及微博上学术内容多方关注,不断提升。


复旦大学——白红义老师


⭐白红义
白红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新闻社会学、数字新闻和政治传播。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白红义老师的微博接地气的分享更像是一位学者在认真地调侃生活,通过微博平台拉近了与各个同学的距离,也在无形之中看到老师在课堂之外“不为人知”的吐槽。

1
关于学术

认真做学术,认真吐槽我自己。

2
关于与学生相处

老师常常在微博上表达出自己想下班的心情,对学生表示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吐槽下大家的学术水平,并且能够从学生心理进行思考和理解,确认过眼神,是个认真的好老师。


3
关于上网冲浪
及时转发“大V”信息,新闻准确及时

知识点划重点

白红义老师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关注新闻行业的运行逻辑和生产构建,生产论文的速率较高,经常扎根在学术世界的新闻世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尤其是想要报考复旦大学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白红义老师的论文,仔细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老师


⭐刘海龙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传播系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传媒文化。

大家对刘海龙老师一定很熟悉,备考新传的小伙伴们谁没看过老师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谁没有听过像“爱豆一样爱国”的论文呢,今年出版的《传播理论导引》也再次引起大家关注,毕竟学术精品一出,考研方向定会有变化,可要关注老师今年的学术大作。


1
关于学术出版

认真出版,勤于勉励自己,老师不能和编辑绝交,所以大家要一起加油哦

2
关于思考学校终极话题
调侃和互动,男神老师也开始思考人大招生的问题了。

3
关于和学生互动
如果什么也不提示,单看第一张图你会看出哪些重要信息,答案就在上文中,就是“范式&流派”,老粉才知道,老粉才会给男神老师画出这么一张形似的小像,为了上岸,大家也要做“海龙果”,听男神老师的读书会。

知识点划重点

如果备考院校专门设置了传播学方向,那么刘海龙老师的论文和书一定要尝试去看一看,了解下新闻传播的顶端到底在研究什么,大家上岸后经常阅读观看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只有不断push自己不断进步,才能达到考研人的最优解。



深圳大学——常江老师


⭐常江
常江,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媒体文化实验室负责人。研究领域:媒介文化研究、数字新闻学、视听传播研究。

常江老师,一位帅到可以原地出道的新传界男神,今年四十岁了,但是他与二十年前并无任何变化,甚至繁重的科研任务也从未盗走老师的缕缕青丝。作为在清华、人大担任过教学任务的常江老师平时的状态就是读书(看电影),旅行,创作,大家也要做到保持好奇和不断学习,争取和常江老师一样优秀。


1
关于年龄

从不避讳,就是咱们这些吃瓜群众从来都痴迷于颜值与才华并重的学术男神

2
关于电影推荐
常江老师的微博中不仅仅是关注到新闻时事和学界热点,最大的特点就是时常分享自己看过的电影,建议大家等考研上岸后根据老师的微博推荐做一份观影指南,或许咱们不能够读遍那么多书,但是观看那么多优秀的电影也是极能够让自己身心在路上旅行。
3
关于美食分享
晒美食照不是为了炫耀,有时候也是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毕竟老师始终是老师,一句话即可结束聊天

知识点划重点

常江老师的研究方向偏向数字新闻,结合当下的数字技术和语境谈到相关的概念内容会更为清晰,通过常江老师的论文常常能够将生硬的知识说的很通俗易懂,按照老师的论文方向,建构个人的数字新闻想象,了解到其中包含的很多知识点,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术认知和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黄典林老师


⭐黄典林

黄典林,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留学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双博士,研究方向为传播基础理论、传播思想史、传媒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等。担任《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特约作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和专家智库成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翻一翻黄老师的微博,老师一方面紧跟时事评论,另一面也会有些吐槽,语言犀利有趣,在微博平台中极为活跃,尤其和其他老师的互动也显得极为有趣。在黄典林对谈邓建国的内容对学界的研究做了深入的探讨,话题就是新闻传播学,究竟怎么学?小伙伴们上岸后可以去搜搜对谈内容进行学习,将会获益匪浅。

1
关于日常生活

传媒大学的老师摄影技术绝不认输,老师微博就是你的“眼”,带你领略中传的四季变换

2
关于互动
看完了各位老师的互动,不禁感慨哪里都有董老师,老师们的互动也是极为有趣,不用多余的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3
关于鼓励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自我戏谑的调侃更多的也是关注社会脉动的变化,通过手中的文字传递最真的价值观。

知识点划重点

黄老师的常常针对新闻时事发表评论观点,老师的言辞极为犀利,观点明确,及时准确地把握到社会问题的背后逻辑,大家学习论文的同时也可以关注老师的评论观点,为学习新闻实务打下基础。

一名优秀的老师可不仅仅是具有高超的学术能力和严谨的知识储备,这满满的亲切感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让同学们在对话学术的同时也会更加热爱新传界的宝藏老师们。
大家看完老师的微博内容后不能忘记学习老师们论文,掌握学术观点,做好笔记为后期的全方位输出做好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