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排在奸臣之首,死后还被封神,为何他的子孙没人认他当祖宗

 历史解密坊 2022-05-13

在古代奸臣排行榜中,有一位奸臣始终不能被人忘记痛恨,他就是费仲,一位昏君手下的奸臣。据说费仲的子孙遍布天下,可奇怪的是,一直没有后人认其做祖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商朝末年时期,天下共主是商纣王。商纣王原本聪明且拥有十足的武勇,热衷于对外战争和攻伐其他部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是商纣王能如此一直走下去,则必然会成为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君王。可造化弄人,纣王却偏偏遇到了两位改变其命运的人,二人分别是妲己和费仲。

妖狐妲己自不必说,在《封神演义》之中,她曾多次迷惑纣王,在朝廷之中残害忠良,致使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但更可怕的是,纣王又遇到了费仲,此人是万年难遇的小人,他贪残好色无恶不作,从某种程度讲,商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有关。
据《封神演义》记载称,西伯侯姬昌不满纣王的暴政,欲联合其他诸侯一同造反,但事情败露,致使崇侯虎密报纣王。纣王本就生性残暴,欲发兵讨之,最终在谋臣的建议之下,将西伯侯姬昌骗至都城朝歌软禁。听闻西伯侯被软禁,周国上下一片哗然,周室也在积极响应,最终达成统一意见,以财宝和美女贿赂纣王身边的红人费仲,令其巧舌如簧营救西伯侯。果不其然,纣王对费仲十分信任,最终将西伯侯姬昌释放。可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自己这个愚蠢至极的决定,最终断送了商朝的命运。正因如此,后世君王才会以费仲作为反面典型,激励自己一定要“亲贤臣,远小人”,以免自己重蹈商纣王之覆辙。

谈到这里,我们也要谈谈关于史书中对费仲的描述与记载。据《韩非子》一书中记载称,费仲本人曾经是劝说过纣王的,在他看来,西伯侯姬昌修行仁义,一直被周遭的诸侯敬仰,甚至不少诸侯都有心推举其为头领。如此一来,作为天下共主的商纣王的权力便会受到威胁,甚至可能会被狼子野心的西伯侯取代,故此,还是先下手为强,将其趁早除掉,以免日后其做大做强,生出事端不好收场。然而纣王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费仲是杞人忧天,贸然杀害一位修行仁义的诸侯,势必会引起天下人的耻笑。不得不说,历史上的费仲与小说中的费仲存在巨大反差,但若是以周朝人的立场来看,费仲始终是敌对方,因此以胜利者的视角进行陈述,费仲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奸臣。

《封神演义》最后几个章节,是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姜子牙大封群神的环节。不过最令人不解的是,在姜子牙封神之时,居然还将诸多反派人物进行了封神。直至后来,才有人揭开了问题的谜底,原来,一些象征“邪恶与灾祸”的神灵也必须存在,故此,商纣王集团才能得以得道成仙。费仲也同样不例外,他被封为勾绞星,名号听起来十分拗口,但意思却简单明了,大意为纠缠不清与颠倒混乱。如此一来,任何人也都不敢跟他扯上关系,否则的话,势必会被其缠上。

谈到这里,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便是费仲是否有后代?若是想回答以上问题,我们还是要谈谈费姓的由来。费姓起源于费国,就是费仲本人及祖先的封地,换句话说,费国之人多是以国为姓。至于费国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当时曾有一位名为伯益的人,帮助大禹治理了洪水,依靠功劳获得了费地方作为封地,此后才子孙繁衍,最终落败于费仲之手。

谈到这里,可能不少读者都会恍然大悟,没错,如今现代人的费姓,祖先多源自于费国,而费姓的子孙遍及全国,历朝历代也出现过不少名人。可奇怪的是,即便费姓的历史如此明确,但很少有人会以费仲为祖先敬奉,原因正是其奸臣的身份,毕竟在历史记载中,商王朝要早于其他王朝,故此,费仲是当之无愧的“最早的奸臣”。试想一下,若是您功成名就,您会主动找到一位历史上的大奸臣作为自己的祖宗吗?若是如此做法,岂不是在自己的脸上故意抹黑?甚至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

辛弃疾曾在词中说过一句话,叫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诚然,一个人如果能积累下许多名望,对于后代子孙而言,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如清官包拯、狄仁杰等等,都受到了后世的尊重与敬仰。反观一些奸臣佞臣,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从始至终被万人唾弃,其子孙后代也羞于认祖归宗,这无疑是一件特别可悲之事。

参考资料:《封神揭秘》 李艳萍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