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花令——明

 秋琰 2022-05-13

今天我们来认识【明 míng】这个字。

【字形演变】

图片

图片

明,甲骨文图片图片图片(日,太阳)图片图片(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图片图片图片(月亮)图片图片(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

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金文图片、篆文图片承续甲骨文字形图片。籀文图片承续甲骨文字形图片。“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 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书法名家

图片【字词释义

〈形〉

  1.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 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方苞《狱中杂记》

    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又如:明星(明亮的星。泛指众星);明珠(明亮的宝珠。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

  3. 明白,清楚

    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名实已明。——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扬之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明切(明白深切);明言(明白的话);明悉(详细清楚);明标着册历(标,写。册历,指账本)

  4. 圣明,明察,明智

    耀明于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智而忠信。——汉· 贾谊《过秦论》

    幸遇明主。——南明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明后(圣明的君主);明主(英明的君主);明上(圣上,尊称君主);明王(贤明的君主);明公(对有地位者的尊称)

  5. 明显,明确

    君法明,伦有常。——《荀子·成相》

    又如:明分(明确的本分);明刑(明确的法令);明效(明显的效果)

  6. 明艳, 鲜明 。

  7. 如:明服(鲜艳的服饰);明姿(明艳的姿态);明绚(明丽绚烂)

  8. 明慧,聪明 。

    如:明明(聪明敏察的样子。多用来歌颂帝王、神明;明亮的样子);明秀(聪明秀美);明果(聪颖果决);明俊(明慧俊异)

  9. 心地光明 。

    如:明人(心地光明的人)

  10. 严明 。

    如:明刑(严明的刑罚);明法(使法律严明);明辟(严明法律)

  11. 清明,修明 。

    如: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明制(清明的法制);明治(修明政事);明政(清明的政治)

  12. 高明 。

    如: 明哲(明智而洞察事理的人);明见万里(识见高明,对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也能了解得十分清楚)

  13. 强盛, 旺盛 。

    如:明昌(昌盛发达,昌明);明盛(昌明兴盛;旺盛,兴盛)

  14. 洁净(祭供品) 。

    如:明水(祭祀用的净水);明衣(在斋戒期穿用的干净内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明酌(清酒,用于祭祀)

  15. 次于今天或今年的 。

    如:明月(下一个月);明旦(下一个早晨,明晨;明天);明岁(明年);明当(明天);明后(以后)

  16. 明快,爽直 。

    如:明坦(明快坦直);明烈(爽朗刚正);明朗(乐观,开朗)

〈动〉

  1. 照亮

    火尚足以明。——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烛(照亮)

  2. 点燃,点亮

    并非明火执仗,怎算是强盗?——《红楼梦》

    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3. 懂得,了解

    愚者亦明之。——清· 黄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唐· 韩愈《师说》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4. 阐明,表明

    文者以明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死生之大。——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5. 明确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又如:明分(明确职分);明惑(明确与困惑)

  6. 分辨,区分 。

    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7. 通“盛”。受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8. 通“盟”。结盟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名〉

  1. 松明 。

    如:明子(松明)

  2. 白昼,白天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又如:明夜(昼夜)

  3. 人世,阳世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又如:明幽(人间和阴间);明晦(人世与阴间)

  4. 眼睛,视力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5. 神,神灵 。

    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对审明的祭祀);明宫(明祠。神祠)

  6. 明朝 。(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明朝一典史。——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7. 通“名”。声名、名誉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8.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

    收陵、 婴之明分,绝 信、 布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副〉

  1. 公开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明正(公开处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明伙(公然结伙)

【字的故事】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解读: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