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节奏时代,十年磨一剑还适合律师行业吗?

 熊猫法律星球 2022-05-13

5月17日「桂客·熊猫三人行」直播开启

作者:张月君

快餐文化、一夜暴富、轻松年入百万……一个又一个新闻事件,一桩又一桩奇闻逸事,有时会让人质疑学习、严谨专研、刻苦训练的价值,有时让人质疑自己是否选对了努力的方向,甚至有时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北漂最初的几年,我混迹在律师行业的最底层,怀揣着做商事争议解决律师的梦想,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现实,也曾积极地向外探索,年轻律师崛起的出路在哪里;也曾向别人请教,年轻律师如何快速摆脱经济困境,却始终未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现在接触了解更多律师朋友们的经历之后,再回首过往,我的律师的成长路径虽然波折,但也很清晰。坚持初衷,充实好每一天,想要的精彩便会不期而遇。

现将这几个指引我方向的朋友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以此鼓励大家。


那个辞去百万年薪的
税务贾律师独立了

本科时帮别人捡掉地上书,第一次接触税法书籍,翻开看了看内容很感兴趣。于是她毫无顾虑地报考了西政税务专业的研究生也没顾及自己是985的本科却考了一个市属高校的研究生,在贾律师看来西政的税务专业是全国第一的。

在开始之初,贾律师并不确定自己学税法能否过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贾律师相信,只要自己足够专业,这个市场会认可的。

毕业之初供职于一家专做税务业务的律所,通过三年的实践,贾律师对企业端涉税事务研究得很透彻后,又到了一个专做税务局法律服务的团队。通过了又一个三年的实践,贾律师对税务机关如何处理各项工作也研究的比较透彻了。

在2020年疫情爆发年,当大部分想离职的工薪律师因为疫情而观望时,贾律师果断了放弃了百万年薪去独立。

独立第一年,因不确定收入情况,贾律师供职于一家无收入便无成本的律所,用她自己的话说:“别独立了没挣到钱,还要赔钱。”

然而生活很快让她这句话“失望了”,她的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税务事务的咨询,贾律师通过半个小时的电话沟通,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常法客户。

后面业务的发展也是意料之中,有一个标的过亿的税务案件,贾律师参加听证会,一个多小时便帮客户化解了危机。客户对贾律师很是佩服,不止一次问贾律师:“为何收费这么低?你本可以收更多费用的啊。”

即便第一年收费偏低,贾律师独立第一年的收入也不低于百万,而且很快被很多同行熟知,多家律所竞相邀请其加入,目前已被某型律所挖去做合伙人。

我向她表示我的羡慕:你走了大部分律师想走而未走的路,用专业征服别人是多少律师梦寐以求的。

她说这中间的坚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业务领域窄,业务来源比较单一,案源不好找。而且对其他的业务一窍不通,也限制发展。

她的很多同学和从业这个领域的同事都转做其他业务了,现在招助理都不好找。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她坚持到底了,她突破了专业领域窄带来的局限性。


那个红圈所的
李律师独立了

李律师,北京知名法学院毕业,美国留学归来,在红圈所工作多年,很快得到重用并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李律师虽然在红圈所,有不错的工薪收入,但是工作了七年,她看不到自己能有客源的希望,于是想独立出来自己做。

现在刚独立四个月,李律师自己的话是:只做了相同时间段二分之一的工作量,但是收入翻倍了。

被惊呆的我很好奇是如何做到的,不是律师独立第一年一般是焦虑期么。

李律师说,独立出来之前她思考了半年,因为自己爱好广泛,涉略的书籍比较多,别人聊什么自己都能聊得来,所以客户关系不错。成为朋友后容易了解到客户的法律需求,自己业务能力没问题,业务自然就成了。

在工作期间,李律师学习了钢琴、大提琴、萨克斯、绘画、古筝还过了十级,而且每年保持一定的非专业书籍的阅读量。对于自认为很自制的我来讲,她的这种自律超乎我的想象,我坚持要到她家里拜访。

她的书房里除了上面提到的乐器,就是大大的书架——

书架上有五分之一的书是提升业务技能的,李律师说她的案子都要做到精致;

有五分之一的书是涉及诗歌文学的,李律师说文学让人淡然、简洁;

还有一部分关于商业前沿和新兴行业,李律师说新兴领域大家都是新手,这对年轻律师来讲是机遇。学习能力强且能将商业和法律融会贯通的年轻律师,可以尽力去尝试占据一定的先机……

参观完李律师的家,我只想感慨,原来律师还可以这么生活。

正如她的话:“为何要去大家都卷的地方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若想要过自己理想的生活,律师的业务技能很重要。但是,业务技能不是生活的全部,要用美好吸引美好。”


那个被散养的

律师助理独立了

如果觉得上面两个例子可复制性不够强,那就对了,本来成功就是难以复制的。

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机遇不同,也就是因果关系里的因不同,因不同很难产生相同的果。不过接下来这个例子应该会让大家觉得“我似乎也能做到”。

这个律师助理,农村单亲家庭出身,高中开始便靠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收入生活,一路走到研究生毕业,期间合计找家里拿的钱不超过3万元,主要用于大一期间的学费、生活费以及购置电脑。

这位助理研究生毕业去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想先缓解一下经济压力再出来做律师。

入职三个月后,这位助理发现公司里做了领导的两位女性一位患了尿毒症,一位患了乳腺癌,另外公司里收入天花板明显。于是,她裸辞来北京做律师。

也不知这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莽撞,反正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这个律师助理就这样来到了这个无亲无故的北京城。

在北漂的前三四年找工作做工作的过程中,这位助理感受到了很多来自这个城市的温暖,亦经历了很多不愿提起的至暗时刻。

三年的工作经历便可以让人对十几年校园生活里培养的价值观产生质疑:能力和人脉到底哪个重要;明明是明智的人,为何相信忽悠而不去考究事情的真相;付出能不能有收获……

好像看不到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的希望,或许这就是网络流传的北漂3年左右是打道回府的高峰期吧。

在经济压力面前,在对价值观质疑的同时,还好这位助理也只是在内心质疑,行动上依然做到了尽心尽力。

对于工作可以晚上12点之后到家,第二天依然早上五点前出门;对于所在团队遇到的事务,可以不局限于自己助理的份内事务,积极尽力协助合伙人处理更多事务;对于校友会、老乡会成员的需求,也是能帮就帮……

既然做助理是如此辛苦,自己独立做律师应该不会更差吧。这位助理拿到律师执业证便独立了。独立之后的发展,有点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独立之初,便有校友邀请她加盟律所建设。与这位校友的相识,便是在她还是律助时,处理“份外”工作时认识的,校友说当时他看到了这位助理的积极主动和担当;

以前一个客户a公司,它的客户b公司与a公司合作不顺畅,ab之间合作解除后,b公司邀请了这位助理做法律顾问,b公司说他看到了这位助理的认真负责,看到了她的耐心和专业,现在b公司一年为这位律师提供了可观的收入;

也有之前帮过的朋友知道这位助理独立了,介绍案源过来,因为觉得这位助理靠谱。

这个做助理时混迹在底层的律师,在自己独立做律师的第二年不靠家人的补贴在北京三环内买房了。

这位助理很幸运,有这么多人帮;这位助理很幸运,即便面对困境,没有自我放弃;这位助理很幸运,即便生活有点糟糕,也没有抱怨。

生活说,既然她不抱怨,就给她一个不需要抱怨的生活吧。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十年磨一剑,仍适合作为青年律师的座右铭。

磨练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经的环节。磨练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成功的磨练过程却是一样的,都离不开对信念的坚持、超强的自律和一颗坚持上进的心。

容易得到的也容易失去,最慢的方法有时是最好的捷径。

竹子的前三年在地下才长三厘米,第四年开始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六周就可以长到十五米。前三年它在夯实底部。

如果磨练的过程实在太苦,就想象自己是在努力积攒这“三厘米”吧。相信功不唐捐,相信终会迎来每天三十厘米的时刻。

作者简介

张月君: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商事谈判法律事务部主任,擅长股东权益纠纷,股权投融资,合同纠纷及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