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极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文学创作,开拓了现代文学的广阔天地,几乎所有作家的文学创作都受过鲁迅影响,在鲁迅的基础上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局面,在现代文学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现象。(以下主要以小说集《呐喊》《彷徨》为例) 思想来源 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从小喜欢阅读中国古典笔记与小说,之后又广泛接触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所以对其产生深厚的文化滋养。高度评价《世说新语》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儒林外史》中对于“指摘时弊”“抨击习俗”等高度赞誉;《红楼梦》中看到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示范作用等等。 从鲁迅小说中敢于描写现实、敢于抨击时弊、洞察深远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中,体现出平民意识和对下层人民以及妇女儿童的人道主义关怀;从描写的凝练、白描手法的运用、形式结构上的兼有首尾与波澜、人物形象的传神勾勒、富于抒情性和长与讽刺性等方面,都可以体察出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入、内在联系,体现出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学的继承与借鉴。 外来文学的影响: 积极介绍、翻译外国文学思潮、外国文学作品,《呐喊》《彷徨》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很大程度上是鲁迅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从现实出发,从外来文学、文化中吸收有益的营养。鲁迅小说中受到外来影响主要有,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日本文学。 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对于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病态心理的现实主义刻画,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给鲁迅深刻启悟。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寄悲愤绝望于幽默”的思想风格、俄罗斯作家安德列夫的“阴冷”、阿尔至跋绥夫的心理刻画、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幽默讽刺的“轻妙笔致”,都融入到鲁迅小说创作中。鲁迅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病态心理的挖掘,显示着灵魂的深;接受有岛五郎“爱幼者”进化观念与爱罗先珂式的博爱思想;翻译日本出厨川白村建构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上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文艺理论的教科书。 鲁迅以“拿来主义”的态度融合这些外来文学艺术的优长,形成独特的现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题材选择 在小说题材开掘方面,多采自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在这种启蒙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文学题材。在关注这些人物的时候,始终关注病态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病苦,在写到农民时,如《药》中,写到华老栓一家生活的拮据,也正面写出其精神方面的愚昧与麻木;《故乡》中闰土心灵的麻木不仁;《明天》里单四嫂子精神的孤独与空虚;《祝福》中祥林嫂在封建神笼罩下的恐怖忧郁。 在表现知识分子时,《在酒楼上》中写到,辛亥革命独战多数的英雄人物摆脱不了孤独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如同苍蝇一般飞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在颓唐中消耗着无辜的生命;《伤逝》中的男女青年,五四时期敢于冲破封建传统,但是眼光局限于小家庭的幸福、安宁,既无力抵抗经济社会的压力,爱情又失去附丽,最后又只能回到旧家庭当中。鲁迅在此就是要打破瞒与骗,逼迫读者与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对现代中国人进行灵魂的伟大叩问。 主题思想 在表现农民题材时,一方面把农民放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环境中,真实放映了农民在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展示了一个未彻底革命的封建农村的闭塞、落后这样的典型环境;另一方面,鲁迅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在这样典型环境中苦苦挣扎、生存的农民典型性格,把解剖中国农民灵魂与改造国民性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农民性格中的软弱、愚昧、麻木的批判,导向对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与批判。在反映农村妇女命运的作品中,鲁迅在感受农民及下层人民精神苦难的同时,把批判锋芒指向毒害人民灵魂的封建宗法制度与思想,更集中对农民及其他小生产者自身弱点进行了清醒的批判。鲁迅正是通过对农民,包括广大农村妇女灵魂深处的病态与弱点开掘,尖锐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在知识分子题材表现上,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有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如《孔乙己》《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主要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肥皂》;还有一类在民主革命中寻找出路,彷徨、苦闷、求索的知识分子,这是鲁迅着力描写的,他们具有现代意识,首先觉醒,又从前进的道路上败退下来,带有浓厚的悲剧人物色彩,对于他们,鲁迅一方面肯定他们在历史前进中的进步作用,但同时,也着重揭示他们的精神痛苦与自身的精神危机。 艺术特征 创作方法上,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孔乙己》《明天》《祝福》等作品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狂人日记》《长明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融合;《肥皂》《兄弟》《白光》中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还具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小说中以多声部的复调为特点,成为复调小说。 艺术风格上,多样化的风格展现,鲁迅作品在整理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色彩、讽刺意味、乡土风情。 小说格式上,创造新形势的先锋,《狂人日记》采用第一人称日记体形势,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上是一个首创;《孔乙己》通过人物生平片段概括人物的一生;《药》中事件中途写起来;《离婚》主要写了船上和尉老爷家这两个场景,这些都打破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事的格式。 表现手法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在情节的提炼和设置方面,鲁迅强调选择要严,开掘要深,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注重情节的深刻蕴藉,严格按照主题的表达与人物的设置来设置和提炼情节,具有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 在人物塑造方面, 选择“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人物进行充分艺术集中与概括,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与广泛性,如阿Q形象的广泛性,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都能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强调写出人物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入,在塑造人物时,常常采用画眼睛的方式,如《祝福》中通过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传神地写出这人物的精神状态,有时还直接采用揭示人物心灵秘密的手法。 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通过语言描写使读者明白小说人物。 注重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表现,这种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人物具体的生存环境、生活氛围,从而使作品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和对人物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揭示都得到强化意义。 鲁迅正是以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显示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艺术的成熟,鲁迅小说创作一方面吸收借鉴西洋小说的艺术长处,同时又融合中国古典小说的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远影响了中国现代小说以及整个新文学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