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一下最近读的书

 文学漫笔 2022-05-13

这几天读的书比较杂乱,没有读完一本,都是开了头。去年、包括上半年的时候,慢慢形成一个小习惯,就是将读了的书挑一些有兴趣的地方,写一篇小文章,推文到我的公众号上,现在应该继续这一好习惯,真正将之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众号上一个版块就是读书分享,所以我不能浪费了我的这一初衷,我争取每月至少一篇类似的文章,我得“强制”一下自己了。

第一本,(美)柏桦著,袁剑、刘玺鸿翻译,《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3月第一版。

这本书,是我在今年中元节的时候,看到一个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现在这个文章找不到了,因为我曾大海捞针地去找寻,但忘了出自哪里),于是向来对于民俗这些颇感兴趣的我,在开学的时候就将其买来了。这本书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支持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众的一本。作者柏桦,是一位美国学者,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研究主要涉及汉人族群、美国早期华人社区社会史、墓碑和墓志铭、性别与缠足、祭礼等,还著有《一个中国集镇的族群与社会变迁》。这本书主要就是以我们所熟悉的节日、祭礼等时候所不可缺席的纸钱为对象,挖掘其背后所隐现的社会学意义、民俗学价值、文化学内涵等。这本书还没有看完,就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其最基本的情况,正在阅读

第二本,丁帆主编的《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

这个是乡土文学研究的必读书目之一,这本书主要就是讲到在世纪转型的过程中,乡土小说所发生的一些变与不变。我搬来导论中的文字最能说明这本书: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十年来的中国乡土小说是百年中国乡土小说历史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环节。这个时段既是世纪的自然更迭交替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不断加速的历史时期,全球化与市场化以不同的速率进击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文化随之奇异地并置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段中,相互冲突、缠绕和交融。在如此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中国乡土小说创作不仅出人意外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低迷中走了出来,形成-一个新的高潮,而且从外形到内质,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颇为显著的变化,生长出许多不容忽视的新质,亦即发生了新的转型。如何认识世纪之交中国乡土小说的转型,分析转型发生的内外成因,梳理和审视其精神向度、叙事形态和叙事类型在转型过程中的变异与走向,同时探究“乡土经验”与价值理念的恒定性亦即“变”中之“常”,在我们看来,已成为世纪之交中国乡土小说研究极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总体来说,在世纪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挺复杂的,因为社会环境等方面也有许多新的变化,所以为了尽可能更多了解,这几天又新拓展了书单,准备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老师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199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与《中国城市化之路》(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以作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补充。

希望可以尽可能多得学到上面所涉及的知识吧。现在觉得,独自一个,听着中国古典音乐,读一些喜欢方向的书,胡思乱想一些,真的很惬意啊,哈哈哈!

与诸君共勉!

二〇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