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骗子的圈套,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骗前,自信无敌;被骗后,悔之晚矣。 事实上,不论是网络中的,还是现实中的,其诈骗手段不见得有多么高明,真正高明的就是他们的心理战术,引用一位网友曾说过的话“如果心理战术分段位,骗子就应该属于王者的级别”,因此,要想不被洗脑,就需要掌握诈骗分子的“心理兵法”。 一、熟人效应熟人效应,又称“熟悉效应”、“自己人效应”,也就是网上常说的“杀熟”,通俗来讲,就是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人,更容易产生信任,或者不得不信任,因为一旦怀疑,便会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情义。 二、重复效应重复效应,又名“戈培尔效应”,“曾参杀人”和“三人成虎”这两个典故,都是对这个心理效应最好的诠释,即:谎言说了一百遍,就会成为真理。多个人说同一句谎言,人们便会信以为真。 三、情感效应情感效应,又称“情绪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会引起其他人相同的心理状态,正如那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长期接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诈骗分子通常会打造“阳光自信”、“富有爱心”的人设,利用情感攻势,获得受害人的信任、认可、赞许,实现“情绪传染”。 有一个寓言故事,可以更好地说明:一位智者在路上遇到了死神,死神告诉他,要从某座城里带走一百个人,智者大惊失色,抢先一步,到达城中,他要去提醒那里的所有人,可第二天,却有一千个人丧生。智者质问死神为什么要超量,死神平静地说:“该走的确实只有一百个人,其余的是被恐惧和焦虑带走的,与我无关。” 四、强迫效应强迫效应,是指精神上的强迫,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洗脑方式,相当于“心理催眠”。通过专门设计的方式,使一个人接受错误的、具有颠覆性的观念,甚至,连旁观者也不明就里。被洗脑的人,即使后来脱离了这种洗脑模式,也说不清楚自己的经历。 五、名人效应诈骗分子有时会花钱请名人与自己合影,或者虚构某位明星曾与自己有过接触,以此来抬高影响力,毕竟,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明星是遥不可及的,即使是虚构的,也无从证实。 六、门槛效应门槛效应,又称“登门槛效应”、“进门槛效应”,指的是人不会一下子接受别人过高的要求,可一旦接受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之后,便会接受同一个人提出的渐渐抬高的要求。因此,诈骗分子通常是先让你出一小部分资金,然后再循序渐进,得寸进尺,这样一来,由于之前被骗者已经接受过别的要求了,此时就不好拒绝了。 七、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又称“蔡加尼克效应”、“契可尼效应”,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而得名。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已完成的事,很快就会抛在脑后,而对于未完成的事,就会一直放在心上。经常看电视剧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除了大结局以外,每一集的结尾,都会留下悬念,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观众的兴趣,继续看下一集。 而有的诈骗分子,行骗的第一步往往也是话到嘴边,说一半留一半,若隐若现,目的就是为了勾起目标的好奇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人,请务必要提高警惕。 八、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又称“从众效应”,指的是在放羊时,领头羊走到哪里,后面的羊群就会跟到哪里。而在人身上,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一个人在大街上奔跑,第二个人看到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跟着跑了起来,慢慢地,便有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跟着跑了起来,而事实上,除了第一个人以外,谁也不知道奔跑的原因是什么。 上面的例子看起来很荒谬,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例如:某公司开展推销活动,如果前去参加的人都购买产品了,只有一个人没有买,那么这人就会被视为“异类”。 九、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实际的效果,但由于内心十分坚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从而使得身体得到舒缓。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某小学组织学生去郊外踏青,其中一个学生,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休息时,同学递给他一瓶水,他喝了一口,说道:“我很喜欢这里,不但风景美丽,水也特别甜!”实际上,这瓶水是他的同学在出发之前买的。 邪教分子在给信徒“驱病”之前,往往都会反复强调,一定要心诚,一定要肯定自己,这些看似“积极”的话语背后,就是为了让这个“安慰剂效应”发挥到极致,令信徒丧失理智的判断。 十、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指的是将自己的认知、想法、个性、喜恶、欲望、情绪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具有与自己相同的心理特点。 这里需要引用“疑邻盗斧”的典故,来进行诠释: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被邻居盗走,在暗中观察时,发现这个邻居的行为,越看越可疑。后来,无意中在河边找到了丢失的斧子,再看邻居,又觉得不像小偷了。 这个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被洗脑的人身上,例如:当有新人加入某邪教组织时,已被成功洗脑的“老人”,在他们的眼中,新人哪怕是产生了一丝一毫的效果,无论事实如何,这些“老人”们也会想当然地把功劳投射到核心人物的身上,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这就涉及到前面所说的“重复效应”。 十一、权威效应权威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指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地位、有威信,他所说的话,就会有很重的分量,可信度较高,简单来说,就是“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因此,传销分子、邪教分子以及部分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往往都会伪造权威机构的身份和证书,以此来增加“下线”、“信徒”、“被骗者”的安全感。 |
|
来自: 昵称5420512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