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第7回学生“阅读·积累·思考·表达”材料

 镇海中学魏建宽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红楼梦》“阅读·积累·思考·表达”系列

7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戴敦邦绘:黛玉正眼不瞧周瑞家的送来的宫花)

1. 曹雪芹的叙事手法十分高妙,借周瑞家的送宫花既塑造了不同的人格性格,也牵出了许多第一次出场的人物,如“贾府三春”各自的丫环,请再列出几个由“送宫花”牵出的人物。

2. 薛宝钗常吃的药,其名是什么?是谁给她开的方子?药的炮制用了哪些花?哪些水?薛宝钗患的是什么病?作者给她的药如此命名有何特殊意蕴?请说说你的理解。

(薛宝钗向周瑞家的讲述“冷香丸”)

3. 薛姨妈一句“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侧面道出了薛宝钗的什么性格特征?

4. 迎春探春对送宫花给她们的周瑞家的是如何表现出作为贵族闺秀的礼数的?以原文回答。

5. 曹雪芹对惜春的第一次正面刻画,有较为完整的情节,请概括。这预示了她怎样的一个人生结局?请以第五回惜春的判词作答。

6. 王熙凤收到了周瑞家的送来的四枝宫花,她做了一件事——“先叫彩明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这个情节,联系本回后面写王熙凤第二日受邀至宁国府散心消遣的情节,从叙述的角度上分析,这是不是闲笔?

7. 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都快要被衙门“递解”还乡了,周瑞家的却嫌女儿告知这事是小题大做,说“这有什么大不小的事”。曹雪芹如此写荣国府的奴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8. 第五回开篇作者采用“对写法”,称“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本回有一段文字,详写林黛玉应对送宫花来的周瑞家的言行举止——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宝玉便问道:“周姐姐,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周瑞家的因说:“太太在那里,因回话去了,姨太太就顺便叫我带来了。”宝玉道:“宝姐姐在家作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这边来?”周瑞家的道:“身上不大好呢。”宝玉听了,便和丫头说:“谁去瞧瞧?只说我与林姑娘打发了来请姨太太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现吃什么药。论理我该亲自来的,就说才从学里来,也着了些凉,异日再亲自来看罢。”说着,茜雪便答应去了。周瑞家的自去,无话。

黛玉这样对待周瑞家的,“失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述。正确的应对方式是怎样的?请参考迎春、探春、王熙凤的应对方式作答。贾宝玉是如何做“和事佬”与“消防队员”的?由此可见贾宝玉怎样的性格与品质?

(贾府“三艳”与王熙凤及林黛玉对周瑞家的送宫花的不同态度)

9. 贾宝玉与秦钟初会,均将对方作为镜子认识自我,谁的自我认知是曹雪芹认同的?

10. 贾宝玉初会林黛玉有摔玉之举,此回见秦钟又“似有所失,痴了半日”,你如何评价贾宝玉的这种“痴”病?

11. 贾宝玉与秦钟初会的言语均谦恭有礼,请摘录其中的谦词与敬词。

12. 鲁迅于其《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称《红楼梦》中的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这是为什么?结合文本分析。

(戴敦邦绘《焦大醉骂》)

13. 曹雪芹写焦大的醉态真是妙绝,请赏析以下的语言描写——“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焦大醉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