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代机之王(四)——夹缝中的生机

 月亮是什么 2022-05-14

本文作者:大兵

文章图片1

苏联解体后,那个漫长严寒的“冬天”几乎毁灭了这支军队,原本福利优厚的军工企业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订单,接手“遗产”的俄罗斯甚至连大部分装备的基本维护费用都拿不出来了。当时已经下达装备令的苏-30、完成了舰载起降测试的苏-33、即将通过国家验收的苏-34和其他正在改进研发的新式装备一样,通通被搁置在仓库角落,默默的被灰尘覆盖...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1989年末,舰载型苏-27K(苏-33)由试飞员普加乔夫驾驶首次完成了在“第比利斯”号航母(即后来的“库兹涅佐夫”号)上的拦阻降落,几天后,他又驾驶该机从航母滑跃甲板上自主起飞,成为苏联时代第一位获得固定翼舰载机起降“非官方资质”的飞行员。

文章图片4

▲一张有趣的照片:由苏-27发展出来的战斗轰炸机——苏-34飞临“第比利斯”号航母甲板模拟降落,事实上这种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吨的战机根本不可能在航母上降落(甲板受不了),但当时西方情报机构被这张照片吓得够呛,以为连轰炸机都要上“舰”了!

文章图片5

“...冷战结束后,AK47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其次才是vodka、鱼子酱和自杀的小说家...”

这段经典电影台词配上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序曲》,实在是艺术的暴力,就不用解释出处了吧。

文章图片6

但电影中的尤里说的其实不对——AK47突击步枪虽然早已蔓延到全世界,但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连塔利班的手工作坊一个月都能造几百支,它并没有为俄罗斯带来多少创汇收入。

撑起冷战后俄罗斯军工出口半边天的,是苏霍伊!

文章图片7

1992年6月,首批12架苏-27SK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这款战机首个海外用户。

事实上早在1989年,已然国事日非的前苏联就决定修复对华关系,寻求共同对抗来自北约国家的步步紧逼。1990年5月底,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领衔的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恰含购买米格-29的事宜。

正是这次出访却改变了苏-27的命运。

文章图片8

随行的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有一半俄罗斯血统,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和苏联飞行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老朋友很多人此时在苏军中身处高位。由于苏-27是高度保密的机种,上次在巴黎国际航展上的亮相后,外界并不知道其真实装备状况(巴伦支海上丢人的一幕在当时属于军事机密,北约空军仅限于内参,并未对外公布),或许只是一款先进的技术验证机?倒是林将军的老朋友们真够意思,主动告诉中方不要买米格-29,苏-27才更有价值。以至于在第二次会谈时中方代表提出是要参观苏-27,苏联国防部的官员直接懵了——你们消息太快了吧?

文章图片9

▲时任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的林虎中将

文章图片10

▲米格-29在设计之初过于强调“前线歼击机”的定位,而两台中等推力航发又油耗过大,早期型号航程太短,得了个“机场围墙保卫者”的诨名,苏军飞行员对其评价不高,主要作为低档装备提供给盟友。

文章图片11

▲后来改进型的米格-29在机背加装了保形油箱,航程是可以了,只是这“驼背”...怎么看也不像个机动灵活的样子。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基于政治上的顾虑,并未公开派飞行员参战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批大都历过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军飞行员对初生的人民空军在训练、战术方面多有助益,并且和中、朝飞行员一起鏖战于美帝“空中绞杀”最困难的时期,他们之间是真正跨越国籍、民族、政治的生死之交。

文章图片14

▲右一为青年时代的林虎将军。

随后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在参观了生产线和飞行演示后,这款飞机简直太适合当时的中国空军了。空战能力完全碾压中国周边的美系战机,航程大、速度快、滞空时间长对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就意味着“多快好省”!

文章图片15

▲苏-27得益于成功的“翼身融合”设计,机身内部空间富裕到燃料可以“超载”:正常训练和战斗巡航加5.3吨油,此时只占用机身主油箱;远距离奔袭时两侧机翼和机背油箱可以最多再带4吨油,此时外挂武器就属于超重起飞了;无外挂转场时尾椎里还能加1.2吨油,这时的航程接近5000公里...所以,你从来见不到苏-27需要带副油箱。

其实,中国军队在改革开放后也在积极主导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优势型”转变,这期间借着“中西方蜜月期”的有利外部环境,中国军队也曾考虑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军事装备,一度解放军方代表团被欧美国家军火商奉为座上宾。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在80年代中、西方“蜜月期”的日子里,中国空军也曾考察过引进美制F-16、法国幻影-2000等先进战机,但皆因技术转让门槛或售价过高的因素放弃了。

但在眼花缭乱的激动过后,美、英、法先进战机的报价无不让当时还没富起来的中国感到囊中羞涩。冷静下来想一想,西方的月亮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圆:后勤维护、装备体系、人员训练同当时中国军队的实际差别太大,这笔成本恐怕比单纯购买装备还要庞大;相比较而言,苏式装备以皮实耐用著称,在后勤维护上也更符合解放军曾经师从“老大哥”的习惯。

以当时引进的苏-27SK为例,单机报价3000万美元,比西方军火商中对华最“实诚”的法国达索幻影-2000足足便宜了1000万,但两者的战斗力之差距,明眼人都清楚。

文章图片18

▲当年参观苏-27生产线的中方代表团,中间是林虎将军。

PS:由于此行高度保密,中方代表是全部着便装前往,据说老毛子当时就看上了中国制造的羽绒服,后来双方敲定合同细节的时候软磨硬泡非要中方低价送他们一批(这身行头在当时俄国内的黑市上比卢布好使)。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第一时间明确与中方敲定的订单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解体之初的俄罗斯,经济崩溃到让政府都快发疯了,大批国有资产被抛售换钱,可以说是只要给钱就没不敢卖的,连苏霍伊设计局都在出售名单之列,报价仅仅2200万卢布!(应该是卢布贬值之前吧?)这可急坏了总设计师西蒙诺夫,连日奔波陈情得到的答复却是叶利钦总统已经签署了出售框架协议。当然这笔交易最终无疾而终,虽然俄罗斯方面从来没有解释为何放弃了出售,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来自中国空军的订单拯救了苏霍伊。中方前后三批总共整机购买了76架苏-27SK/UBK,合同价值25亿美元,其中70%以实物交付形式支付。这笔外汇对当时已经极端困难的俄罗斯军工体太重要了,起码保住了基本的运转,不用变卖“祖产”了。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苏联解体之初,因经济崩溃,民众的生活一度极端困难

注意:中方所提供的实物商品是以制造成本计算,而非市场售价,意味着同样价值的美元在其他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这么大的量。据说当时的很多军工企业就是直接用来自中国的羽绒服、方便面结算了拖欠的工资,可比汇价天天跳水的卢布顶事多了。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苏-27SK的引入,让中国空军的装备水平一下子从2代机跃入4代顶尖水准,在周边F-15、F-16、幻影-2000的包围之下,谁也不敢小觑解放军的空中实力,就是苏-27战斗力的最好证明。

而中方林副司令和“酒大校”的那顿伏特加也不是白喝的,苏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出口一贯分自用和“猴”式,至于这中间的性能和价格水分就大了去了。但俄国人有个毛病:只要酒桌子上认了怂,再说啥话都不硬气了。

这可不是戏说,而是莫洛托夫、罗科索夫斯基、乌斯季诺夫等苏联党政军领导人通过多次实践,获得心理学界支持的一套理论!

最初俄方在苏-27SK的交货上也想留一手,但中方坚持要求完整版,面对急需的美刀,想到17名将领躺倒桌下的“丢人”,时任国防部长的沙波什尼科夫大将(不是二战那个)咬牙一跺脚:认了!

只是当年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引进苏-27后,开创了这个系列战机又一个流派。

文章图片24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