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经济和政治重心的转移 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后,红头船一直是潮客人民过番乘坐的交通工具。直到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粤东地区的经济和政治重心才逐步往汕头转移。这次转移,首先是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的技术突破(蒸汽轮船的使用),其次是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进行鸦片和其他廉价商品输入的结果,再次是汕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商业价值。 现在的汕头市区在明朝和清初时属澄海县鮀浦巡检司的管辖范围, 这片区域是由韩江和榕江下游的小河道冲积而成的沙脊,俗称“沙汕坪”。在康熙解除海禁的第二年(1685年),清政府在潮州府设粤海关潮州总口(因驻地在庵埠,又称庵埠总口),统辖潮州16个税收小口, 其中包括现汕头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溪东口”和“汕头口”。汕头由此得名。 到了1717年,清政府又在汕头口附近派兵建立营汛,称为“沙汕头汛”(也就是今天汕头升平路老妈宫附近一带)。到嘉庆年间(1796— 1820年),沙汕头港与樟林港并列成为潮汕的两大商贸海港。 早在清乾隆三年(1738年),随着人口的增加,潮州府细分为九县。这九县因为均是从潮州“三阳”(揭阳、海阳、潮阳)中析出,所以均有称“阳”的地名。除了著名的“三阳”仍保留名称外,澄海有莲阳、普宁有洪阳、大埔有茶阳、惠来有葵阳,此外,丰顺别称新阳、饶平别称饶阳。 随着19世纪中叶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廷被迫增辟汕头等对外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来华传教、从商、旅游等,现在潮梅地区不少知名学校和医院就是那时候由传教士建立的。 汕头处于粤东韩江和榕江两条大江交汇的出海口,以韩江为航道可上溯到梅州乃至闽西、赣南;而穿过牛田洋,溯榕江而上则可抵揭阳、普宁、丰顺、揭西;东出妈屿岛,便可直通外海了。 汕头港迅速崛起的一个原因,是出现了比红头帆船机动性更强、航速更快的蒸汽火轮船。其实早在1849年,汕头港就出现了从香港经汕头到上海的英国火轮船。之后洋行纷纷加入并经营这条航线,使得恩格斯在汕头开埠前的1858年就知道汕头这个地名,并指出“汕头是远东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而相比之下,清中期崛起的樟林港则逐渐淤积没落。再后来,海外有实力的华侨也买火船或租船运营来往于汕头与侨居地之间的贸易和客运,而早期国内的本土航运企业则主要经营内河轮船运输业务。 综观近现代活跃的商帮,不论是潮州、福建商帮,还是温州、宁波、上海商帮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靠海。晚清打开国门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合作越来越频繁,依靠海运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较快速地将大量人员和重货物运到世界各地。后来,公路和铁路发展,国内许多内河口岸的城镇及其商帮便逐渐失去优势并走向没落(国内不少知名的古镇大都位于江河旁)。而潮州依靠下游汕头的崛起,使得潮州商帮的辉煌延续至今,如今潮汕商帮仍然活跃! “潮汕”一词的出现,源自从潮州府城到汕头埠之间潮汕铁路的兴建。话说梅县松口镇的张煜南(字榕轩)、张鸿南兄弟,年轻时来到印尼,曾经在大埔人张弼士手下工作。当张弼士被清廷委任为粤汉铁路总办的时候,就邀请张煜南一起参与铁路建设工作。最终,张煜南兄弟与台湾林丽生合资(据说林丽生的资金实际上有日本的背景,因为当时台湾正被日本所占据)。潮汕铁路于1904年动工开建,开始时由日本人主持设计修建,他们曾经还因粗暴施工引起民愤。后在张煜南等人的努力下,潮汕铁路于1906年11月正式通车。虽然潮汕铁路在1939年日军侵略潮汕前夕被迫拆毁,但其路基后来修建成为现在的潮汕公路(我小时候乘坐大巴车行走的公路路线,民众仍称其为“铁路线”),其在汕头的起点,就是现在位于汕头老市区的汽车客运总站。 潮汕铁路通车时,汕头已开埠近半个世纪,海外货物来到汕头港之后一般通过韩江进入上游内陆。但由于河床淤积或是遇到浅水期,大型货轮无法通行而导致运输效率低下。于是,这条铁路成为当时汕头港与韩江中上游城乡水陆货运中转的交通动脉,对上游粤闽赣三角地区的客货进出汕头和人民下南洋起到了积极作用。 ◎丁未潮州黄冈起义秘密会所旧址名贤余氏家庙 汕头港开埠后汕头迅速发展,加上汕头在20世纪长期作为粤东行政中心等因素,使汕头汇集了大量潮汕和客家的精英。比如,我到过的大埔百侯镇肇庆堂,是一组建于1910年的一中一西两处建筑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在百侯镇省道边显得很醒目。肇庆堂就是由侯南村人杨荫垣、杨俊三兄弟到汕头经营药材成为一方富商后回家建设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一位华侨享誉潮汕,他就是虎牌万金油和《星岛日报》的创始人胡文虎。胡文虎是出生在缅甸的福建永定人,十岁时被送回永定下洋镇中川村上学,四年后再出国随父学中医料理药铺。这位福建客家人在1927年建设了当时汕头最高的胡文虎大楼作为永安堂制药厂和报馆,并在汕头捐资办学。我在地图中发现,胡文虎老家旁边有条漳溪河,漳溪河往下流就到达大埔西河镇车龙村张弼士的老家,再往下就到大埔老县城茶阳镇进入汀江流域了!而且胡文虎的母亲是潮州人,所以他真算是潮客一江亲的代表人物了。 由于汕头港的崛起,潮州的经济中心逐步南移至汕头。也可能是汕头所在地没有太多的历史牵绊,加上经济的发展和地理位置更靠海等因素,使得汕头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扮演了粤东几个市的政治中心的角色。潮州地区也从古代的潮州府逐步演变成现代的潮汕地区。 1912年,海阳县更名为潮安县,使用了1400年的“海阳县”名称自此消散在历史长河中,只剩下潮州古城区的“海阳县儒学宫”提醒着后人,这里曾经是文风鼎盛的潮州府海阳县!同年,设立南澳县。 1914年,在粤东设置潮循道,设道尹,驻汕头,属广东省,辖25县,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梅州、惠州、河源、汕尾七市地区,可见汕头在民国初期已经展现出其在粤东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领头羊地位。 1921年7月,成立汕头市政厅,与澄海县分治。 1925年10月,国共联手第二次东征,结束了陈炯明势力在东江地区的统治。广州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周恩来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并于1926年2月1日在汕头正式宣誓就职,周恩来成为首位担任地方行政首长的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在汕头主政东江的4个多月间,肃清军阀余孽, 清剿土匪,废除苛捐杂税,统一货币,发动农工商学妇各进步团体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使东江地区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茂芝会议旧址(全德学校) 1930年,汕头市政局设汕头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1936年,设广东省第五区,辖今汕头、潮州、揭阳和丰顺地区。 1938—1945年,日本侵华,魔爪触及潮汕各地:1938年6月21日, 南澳沦陷;1939年6月21日端午节,汕头沦陷;1939年6月27 日,潮州沦陷;1939年6月29 日,澄海沦陷;1941年3月24日,海丰沦陷;1941年3月25日,潮阳沦陷;1941年7月4日,饶平黄冈沦陷;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1944年12月15日,普宁沦陷;1945年2月1日,惠来沦陷。当时, 丰顺、大埔及梅州等客家地区没有沦陷,有30多万潮汕人逃往闽西、江西、梅州等客家地区(其中不少孩童被父母无奈卖给人贩子,因为日寇占领下的潮汕,许多家庭很快就没法养活小孩),并生存了下来。在血火岁月里,展现了许多潮客人民的温情厚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置广东省潮汕专区(这是潮汕地区唯一一次合用“潮汕”这个名词,历时3年),专员公署驻潮安县(即现潮州古城里),辖现潮汕三市。 1952年,置广东省粤东行政区,署治驻潮安县(即现潮州古城里),辖21县,辖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惠州、河源七市(又管辖粤东七市)。 1956年,置汕头地区专员公署,署治驻汕头市,汕头专区辖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五市(此时开始不管辖惠州和河源)。 1965年,从汕头专区分出单独设立了梅州市。自此,潮客才分治。 1983年,海陆丰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海陆丰地区单独设汕尾市),此后汕头市辖境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1991年,潮汕地区分出了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 从上面的区划变化中,我有两点观察的结果: 第一,从1965年起,梅州从汕头专区分出,单独设市。此前,潮汕和梅州地区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成立义安郡开始算起,分分合合的历史前后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特别是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至1965年的600年里,只在晚清的嘉庆后期才分治了一百年时间,且多以潮汕管辖梅州的时间为多(而更早的秦汉三国几百年里,则是南海郡的揭阳县统领包括梅州、潮州的粤东和漳州地区)。潮客人民以江河为纽带一直和睦相处,多次南迁北移相互融合,直至今日,潮客人民还在区域内多地混居,衣袂相亲,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深层缘由。 第二,作为今天汕尾市的海陆丰大部分地区,从隋朝开始,除了陆丰部分地区跟潮梅漳一起同属义安郡外,一直到20世纪的1914年至1983年 期间,才由潮汕断续管辖海陆丰地区,但前后不过70年,而明清时期以前汕尾多属龙川郡、循州或惠州管辖。 由于潮汕管辖海陆丰的几十年里,随着潮汕移民香港人口的增加, 加上海陆丰沿海多讲福佬话(与潮州话同属闽南语系,但比潮州话更接近闽南语),因此香港地区的“潮州人”概念里大多包括海陆丰人。但在20世纪前下南洋的潮州人及当今的潮汕人和汕尾人看来,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则未必会将海陆丰人视同潮汕人。不过,在汕尾市东南部紧临惠来县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讲潮州话的人比较多,且古代也有多次属义安郡或潮州府管辖,则应当属潮汕人。 其实,打开地图我们就能发现,从潮州古城区沿韩江经几乎相同的距离,向南可以到达出海口,向北可以到达客家地区。也就是说,潮州古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实际上更有利于潮梅间人民的往来与交流。千百年来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交融,儒与商在这里并存,因此潮州古城才能在现代走出像李嘉诚这样注重教育的华人富商,以及像饶宗颐这样父辈曾是潮州首富的国学大师。值得一提的是,饶宗颐祖上也来自客家地区。 不过,随着潮州政治和经济中心南移,潮汕人民与梅州人民的关联显得没有古代那么密切了,潮汕文化在经济发展浪潮中也更多地显现出海洋文化的特性。但是,对潮州文化的继承和挖掘,一定要对潮州历史有客观的认识,也一定不能绕开由于当代行政区划而疏远了的潮客间上千年的紧密交往,以及这些交往行为沉淀得出的深厚的文化基因。 作者简介 余源鹏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作家。 1978年出生于饶平县黄冈镇。 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常住广州。此前编著出版130本房地产类图书。 2019年底出版以潮汕历史人文为背景的,当代长篇房地产寻宝民俗小说《千年宋井》【该书由袁中录演播,在汕头电台《讲古台》节目播出】。汕头电视台对作者有个专访节目: 2022年3月出版粤东地区文化历史探访研究通俗著作《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及新时代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创新通俗著作《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