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文末有下载方式 如果上述国家、地方或行业规范、规程、标准以及图纸等方面存在相互重叠、矛盾的内容,按较高的质量标准执行(若合同规定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规范、材料检验标准等规范和标准与国家、行业、地方要求的程度不同。除发包方另有规定外,实际执行的标准和规范应该按合同、国家、地方、行业中最高和最严的标准执行)。 3、结构剖面图【一~两张,视结构复杂程度选择增加节点图。】4、屋面结构平面图【根据屋面复杂程度选择加与不加。】1、熟悉项目施工图纸及地勘报告,学习相关测量规范,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测量施工方案;测量施工方案审批完成后,向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及分包测量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交底;2、熟悉和阅读图纸,对相关图纸进行校核,重点对图纸的坐标、标高、结构尺寸、建筑尺寸等涉及测量方面的内容进行校核,如有不符与不清处,应及时与设计沟通,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量放样工作。3、施工测量相关资料齐全有效,测量人员完成工程轴线控制网测量定位,保护好控制桩、控制点,并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永久/半永久物体上,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便于现场桩、点被破坏后及时恢复;4、了解测量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与性能,编制《测量仪器使用台账》。5、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现场布置总平面图、定控制桩的情况,校核图纸中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和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否和图纸符合。工程进场后,由建设单位(业主)向施工单位移交测量控制桩点,并提供测量成果报告书。控制桩点移交后,项目部测量人员及工程相关负责人检查所移交桩点的数量是否满足要求(一般不少于三个);现场桩点指认须有照片留档;内业文字、数据资料的交接(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漏洞);进行桩点交接时,资料应齐全,测量数据、附图和标志等必须是正式、有效、符合要求,相关文件应是原始的。交接桩工作完成后,应填写交接桩记录。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分别保存。控制桩的复核测量的精度不低于所移交桩点的测设精度。对于高程控制点,采用数字水准仪二等精密水准测法进行复测;对于平面控制桩,采用GPS静态测量(或全站仪导线测法)进行复测,通过实测边长和角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判断哪些边角更趋近理论值。复测精度合格后,根据观测数据对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根据平差结果对桩点高程及坐标进行修正。控制桩复测工作完成后,将复测结果告知项目技术负责人,经其确认后以纸版资料或文件的形式告知监理和业主。1、现场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均己安排到位,协调工作己做好;2、施工便道已打通,人员及测量设备可直接进场作业。施工前,项目部应同监理、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本工程业主提供了3个基准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平面位置的核验,通过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与坐标反算的距离相比较,看他们是否在限差允许范围之内。高程核验用水准仪测量他们之间的高差,校测允许闭合差是否在《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对于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和自己项目部建立的二级控制点,开工一年内每两个月、一年后每半年进行复核,复核结果满足《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描述交接桩的参与方及过程,交接桩的数量及类型。描述交接桩的复核日期、方法、报验程序、复核精度要求及桩位的标识和保护。校核规划局所提供的轴线控制桩的尺寸、位置、方向、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验其误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1、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二级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2、总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网)为基准,采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3、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进行加密,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时,直接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网)将总控制网引测到基坑底,施工首层以上主体结构时,将总控制网投测在首层地面上,以避开深基坑、大基坑位移和沉降的影响。4、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5、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地上结构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并经全站仪进行检测校正;高程用全站仪测天顶距法进行传递。本工程基准点为业主提供的测量成果表中K1,K2,K3三个控制点,校测成果精度合格后,根据建筑物的形状特点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加密采用闭合导线形式进行加密。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位的三维坐标如下表: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形成《工程测量交接桩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控制点要选在硬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 3、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4、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平面总控制网分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施工阶段两部分进行投测,且布设成环形,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并进行复核。根据xx测绘有限公司提供的《xx项目控制点测量报告》中3个基准控制点,分别设置编号为K1~K7的二级控制点组成本项目总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点设置时确保每个点在通视范围内有一个后视点和一个复核、校准点,且不影响道路车辆通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车辆较多而频繁架设仪器、控制点的破坏。二级控制网7个点做闭合导线,作为本工程二级控制网,测量允许偏差同一级控制网允许值。 (1)基础阶段采用“外控法”,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施测前,要熟悉首层平面图、地下基础平面图和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定位测量放线有关的技术资料,根据布设的坐标控制网中的二级控制点放出轴线控制点控1、控2、控3、控4、控5、控6、K7、控8、控9、控10、控11、控12、控13、控14,详见附图基础施工阶段三级平面控制网(轴线控线网平面图),各控制点采用C20砼保护后搭设维护栏杆,K1线为43轴偏南1000mm,K2线为D轴偏西1000mm,K3线为K轴偏西4mm,K4线为R轴偏西1000mm,K5线为AD轴偏西5000mm,K7线为33轴偏南4m,K8线为26轴偏南4m。 单体较少时可在本段对轴控制线给予说明,亦可在附图中明确轴控制线设置位置(2)土方开挖过程中根据控1-14控制点采用经纬仪投测至基坑内,并采用临时木桩拉线定位,根据三级平面控制网(轴线控制网)、采用50m卷尺对基坑内承台、集水坑和电梯井位置进行放样。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再将各主要轴线、边界线、墙宽线位置施测出来,并以墨线的形式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结构外皮线以及结构外皮的0.3m控制线,作为结构模板的支设依据,施测过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防止出现超规范误差。(3)轴线投测完毕后,首先要检查各主轴线控制点,然后再实量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控制轴线出现偏差,验线时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交付施工使用。(1)主体阶段采用“内控法”,当本工程施工到±0.000m以后,在±0.000m楼层板上布设D1-8内控点,测量员采用内控点传递法,将内控点使用激光垂准仪逐层传递上去即可。在采用内控点传递法时,每层楼必须在每个控制点的垂直上方预留200mm×200mm倒棱形放线孔洞,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2)在楼层砼浇筑完毕以后,采用激光垂准仪将控制点引到放线楼层,再由经纬仪根据控制点做出控制轴线,经过复核验收后,根据控制轴线放出各轴线及墙柱位置控制线。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使用平面总控制网的二级控制点K1~K7),先用水准仪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场地内并进行复测检查,校测达到允许误差要求后,通过场区高程控制点水准基点引测出其它二级控制点,并于二级控制点临建围挡、道路等明显位置使用红油漆标识,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为1mm+1ppm·D的全站仪进行复测,并形成书面复测记录。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复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控制线,投测允许误差±2mm。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向轴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进场施工时,直接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基坑里。标高利用水准仪、钢卷尺或塔尺向下传递,定于基坑内侧壁或格构柱上方,作为地下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施工高程利用水准仪、塔尺控制。 采用50m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每栋塔楼校核不少于4个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控制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待模板拆除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立柱上抄测每层结构+1.000m 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地上结构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少激光垂准仪的投测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采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动态测量数据,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度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测量精度的人为误差。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四等导线网测量的精度要求,在±0.000m楼面(第一控制基准点层)布设轴线控制基准点,并用徕卡GX1230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坐标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地上部分平面控制依据。为了保证地上楼层的铅垂性,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施工层,以控制施工层的各轴线,为保证传递精度,竖向传递必须分段投测。激光垂准仪投测法: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接收靶放在待测顶模的相应预留洞口上,对中整平铅垂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并调整光束,直至接收靶接收到的光斑最小、最亮。慢慢旋转铅垂仪,每转90°停下来观察光斑变化,最后接收靶将得到一个激光圆,当该圆直径小于2mm时,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接受点,依次投测所需其它控制点。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如下: 利用激光垂准仪投测法把首层的轴线控制点垂直投测到施工层,利用投测上来的轴线控制点测放出各轴线。轴线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在各个点上架设全站仪,复测各边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点位标记。如点位误差较大,应重新投测激光控制点。在各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引测误差应≤3mm,轴线间误差应≤2mm。施工层放线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放线中弹放所有细部轴线、门窗位置以及洞口边线。地下结构开始施工时,采用钢尺+水准仪的方法把负整米数的高程基准(如-5.6m)测设到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上。在基坑内架设水准仪,校测基坑四周的整米数高程基准,本工程测设不少于3个基坑高程基准点,其误差须控制在±3mm以内为合格;在施测基础标高时,要后视坑壁两侧上的高程基准以作校核。地下室的高程传递可利用塔吊的塔身进行高程的竖向传递,把传递下去的高程以1米线的形式弹设在四大角的混凝土柱、剪力墙等便于引测的构件上,作为测放其它构件高程的依据。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流水段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2mm,取平均值作为该流水段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高程基准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及相对高程,便于施工中使用。地上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或水准仪进行高程传递。从高程控制网采用闭合测法把高程引测至墙角通视位置的+1.000m 处,并按标准做红三角标志,作为引测高程基准点。引测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以三点高程的平均值作为该结构的标准高程。钢尺直接丈量:用钢卷尺沿外墙面向上传递楼层基准标高,每隔50m左右设置一个标高传递接力点,在施测的过程中必须施加标准拉力,且应进行温度、尺长修正。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 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位置。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2、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3、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4、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0.500m线在装饰工程中因为高度太低上返易造成误差,一般把装饰线定在+1.000m,这样可以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楼层+1.000m抄测前先用水准仪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非全文,以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