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审计调查了解记录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抱风 2022-05-16 发布于甘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相关情况作出记录”,从现场审计程序来看,调查了解是审计项目审计的第一步,也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正确认识审计调查了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编制调查了解记录,才能更好地保障审计项目质量。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调查了解记录编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

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审计人员认为项目年年审,搞不搞调查了解都一样,大部分审计机关都被审计过,自认为对被审计单位情况很熟悉,没有在审计调查了解上下功夫,审计调查了解记录更是无关紧要。

(二)调查方式流于形式。对进点后的调查了解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形成的调查了解记录质量不高,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忽略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财务内部监督和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的收集和掌握。

(三)调查方法手段单一。部分审计人员仍采用经验主义做法,对审计项目不加以分析和区别,仅依靠进点座谈会,简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就结束,忽略了其他调查方法,形成的审计调查记录千篇一律,没有对被审计单位财经政策执行情况作出初步评判,进行风险评估。

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思想认识。正确认识编制审计调查了解记录的重要性,国家审计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 “审计组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因此,审计人员要在充分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问题的重要性,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据此确定审计事项和应对措施,编制调查了解记录,从而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增强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

(二)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组要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以往审计监督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薄弱环节,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

(三)创新调查方式方法。审计人员可以结合使用审阅、问卷、访谈、观察、分析等方法,通过查看被审计单位的规章制度、相关经济活动资料、会议记录、业务流程等资料,听取被审计单位或者相关项目负责人的汇报,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下级、往来单位以及单位内部职工,发现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查看是否存在审计组需要掌握的问题或线索。

综上所述,编制详实具体的调查了解记录,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只有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了必要的充分的调查了解基础上,编制调查了解记录,才能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目标的实现。

文/ 李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