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院故事】再回印尼 情牵玛琅——廖诗琴

 帝子飞618 2022-05-16 发布于湖南

HELLO! MALANG!

再回印尼

情牵玛琅

廖诗琴

成为国际汉语教师已有5年,虽然后来在南非和美国任教,但第一年(2015.9-2016.7)在印尼工作的场景总是历历在目,宜人的气候、淳朴的民风,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我们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各位老师的精诚合作和我们中文系学生的力求上进,这些都是我职业生涯第一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图一 玛琅孔院搬新办公室啦!)

一、再回印尼

HELLO MALANG

图片

硕士二年级,我通过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选拔,来到了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汉语志愿者教师。虽然那是我第一年真正教书,但其实我与印尼的缘分,早在读本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本科阶段,我的第二外语选修的是印尼语,在大三时我曾赴巴厘岛的乌达雅娜大学做了一年交换生。

所以那一年再回印尼,刚下飞机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让我对新一年的工作充满期待,也由此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

图片

(图二 我和印尼巴布亚舞者)

印尼一直被喻为“千岛之国”,就像形状不一、错落有致的珍珠散落在地球的腰部,由赤道这根线串起来。首都雅加达坐落在爪哇岛,虽不是印尼最大的岛屿,但却是人口最密集的。

我们所在的玛琅也在爪哇岛上,但因为山地包围,整座城市少了很多赤道的酷热,就算在盛夏,早晚也如初秋般凉爽,晚上在校园里散步是极惬意舒服的;又因为印尼曾经被荷兰殖民过,不少城市都有欧式建筑的痕迹,同为海洋国家,两种风格交相辉映、颇有风情。

图片

(图三 玛琅市中心的欧式教堂)

二、情牵玛琅

HELLO MALANG

图片

到玛琅那一年孔院共有十名志愿者(八名在本部、两名在教学点)和一名公派教师,加上覃院长一共十二个人,全部是娘子军。除此之外,覃院长的爱人和公派教师关老师的爱人是我们孔院的“外援”,大大小小的活动,两位叔叔出过不少力。

我们承担的是玛琅国立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教学,覃院长是一位雷厉风行、要求严格但极具亲和力的女性,她总是把最大限度的信任给予我们每一位老师。她在排课的时候会尽量在一年中让所有老师把听说读写各类型的课程都教一遍,而且身先士卒地带我们,其他有经验的志愿者老师也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整个工作氛围非常融洽和谐。

说实话以在读硕士这个身份当老师的我比学生们大不了多少,还记得第一次去教室的路上我紧张得要死,在前台签到时遇到出来蹲守老师的学生,当时还假装镇定地走进了教室,说完了之前练习了千百遍的自我介绍,完成了第一节课。

图片

(图四 参加总领馆的新春招待会)

图片

(图五 学生给我们画的画儿)

在那一年的实习中,我教了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教授的课型包括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和书法课,参与组织了各项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汉语桥”比赛、孔院五周年庆典、中文歌曲合唱比赛、听写大会等。我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些活动中尝试了舞蹈、主持等各项新奇的玩意儿。

除了完成孔院的教学工作,我还按照师大“汉硕”专业的要求,极其认真地完成了一篇毕业论文、一次文化活动报告、五次课堂实录视频、十个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等学业任务。

图片

(图六 我在上课)

图片

(图七 我和我的学生们1)

图片

(图八 我和我的学生们2)

印象最深的活动,是我们玛琅孔院五周年庆典。那次活动我们几乎邀请到了学校内外的所有重大人物,加上参与的学生,把学校大礼堂坐得满满当当,主持人数量也由往常的两名扩展到了四名。

我和另一位志愿者教师担任汉语主持人,我们的两名学生担任印尼语主持人。我深知这次活动极其重要,主持稿我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平常有空就拉上大家一起练习,从站姿、服装到吐字、微笑,我们互相监督并培养默契。

那次庆典我们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活动结束后我们的外方院长、合作院校的老师不断来向我们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我们这四个主持人比较幸运,作为门面担当的我们承接住了所有的赞扬,但是这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我们所有老师和学生们的通力合作。

再回首,玛琅孔院即将在明年迎来十周年庆典,五年前的玛琅孔院已然欣欣向荣,再经历五年一定更枝繁叶茂。

图片

(图九 玛琅孔院五周年庆典)

图片

(图十 玛琅孔院五周岁生日快乐)

还有一次主持“汉语桥”比赛,坐在台下的华侨领袖指着我跟我们院长说,“这个主持人的汉语真好!”,她以为我是印尼人,我们院长忙像宣誓主权似的回应道,“她是我们孔院的老师呢!”

每年“汉语桥”比赛,我们每位志愿者教师会各自负责一位参赛学生,并在整个准备过程中互通有无、彼此帮忙。从知识竞赛、限时演讲到才艺展示,我们所有老师灵活组合,一有空就抓学生们来练习,孩子们也不负众望,其中一个甚至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全国赛。

图片

(图十一 备战“汉语桥”知识竞赛)

图片

(图十二 我和我指导的学生——南达)

图片

(图十三 孔院日常文化活动)

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我们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汉语知识、讲解中华文化,但在课余时间,我总是很乐于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会也很喜欢在玛琅到处走走、体验一下当地风情。

虽然自己学过印尼语,但有时候遇到太复杂的场合也应付不来,只好派上各种身体语言来帮忙,也闹过不少笑话。离开印尼后,玛琅城市主干道那两排挺拔的椰子树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再配合上一碗秘制肉丸汤,真的是神仙体验了。

图片

(图十四 玛琅市区大道)

东南亚尊师重道的氛围赫赫有名,虽然比不上泰国,但印尼学生会在每节课下课后、路上遇到老师时行一种叫Salim的礼节,就是拿老师的手贴额头以示尊敬,我至今对这个仪式念念不忘。

后来有一些学生申请到了奖学金,来到了师大留学。在自己家乡见到可爱的学生们,又是另一番感受。

图片

(图十五 再见,玛琅孔院!)

三、信念依旧

HELLO MALANG

图片

在2018年去美国之前,我有幸在师大国教院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教授中级阅读和高级写作。师大的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国,但以东南亚和中亚居多。大部分学生学习用功,学的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奖学金班,几乎是一点就通,不用过多费力。

不过我也知道,任何看起来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暂时没得到奖学金的在努力争取,已经获得奖学金的更是严格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奖学金可是会被没收的呢!

图片

(图十六 结课聚餐)

在每次阅读课开始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做值日报告,借此机会练习口语并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是我最期待的一个环节,因为世界能如此多彩,正是因为有不同文化的存在。在暂时不能去亲身体验的时候,这些都算是预热了。

还有一次上写作课的时候,所有学生已经完成了那节课的任务,于是我就和学生们一起来到天台,谈学业谈理想,虽然能稍微放松,但我是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他们练习说中文的机会,一人一首中文歌是不能放过的。

其实每次上课,我都会带有以前我喜欢的老师的影子,写作课呢,总会让我想起本科时期那位写作老师。好的老师不应该只拘泥于课本,而是应该启发学生,让学生具备在更广阔的天地来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图片

(图十七 天台上的写作课)

最后那节阅读课,我和学生们来到了虞山公园,算是庆祝结课,外加放松心情。那也是一次很愉快的经历,班上唱歌唱得最好听的那个学生在站在回音壁正中间给我们表演,我们还一起在草地上留下了合影。

那时候我刚从南非回来,没跟上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脚步,还是我的学生们教我怎么用小黄车的。这次回来,发现小黄车由自行车变成了电动车,祖国的发展,真是一年一个变。

图片

(图十八 虞山公园的合照)

转眼间两年就这么过去了,无论是在印尼还是在中国,我教过的学生应该都毕业了。很高兴在玛琅孔院和师大国教院留下过自己的印记,时间不长,但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图片

(图十九 覃院长和我们)

图片

文 | 廖诗琴

编辑 | 陈楚葳

审核 | 吕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