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的祭扫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我想说,是的!

 wandawy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清明节的前一个月,对先人的各种纪念活动就开始了。很多人早早就安排好了扫墓的行程,为了躲避4月5日正清明的祭扫高峰。而按照这里的风俗,凡是三年内新落葬的仍然需要持守正清明出行祭扫的日子。反正,4月5日这一天,各大墓地上祭扫的人是最多的,并且一年更比一年多。

扫墓是一种仪式,扫墓前的种种准备、准备好祭扫的物品也准备好各人的心境,开始正式进入缅怀逝者的仪式。

祭奠的方式也不同。清扫擦拭墓碑是一定要有的,除此而外,有焚香的,有献上鲜花的,有摆放逝者生前爱吃的点心、水果、各式菜肴的,生前喝酒抽烟的就在墓前斟上一杯小酒,点燃一支香烟;有磕头有鞠躬有默然注视不言语的,有潸然泪下、轻抚墓碑的;有口中念念叨叨,讲述着这一年的变化和家中的大小事情。生者各按己愿以各样方式纪念着逝者,形式不拘,想表达的就是一种怀念。

每年的4月5日,是还活着的人与逝去的先人的一个约定日期,这一天的人们,用一整套仪式化的流程来祭奠和缅怀逝者。

一整年忙忙碌碌的日子,活着的人也许是刻意也许是不经意,都不大会提及逝者,如果之前有未曾宣泄的悲伤或是未曾来得及向逝者说出口的话都被压抑在心里,而清明节就给与人们一个可以名正言顺集中宣泄的时间,把思念和悲伤倾诉。每年的清明,这样一个祭扫的仪式,可以让活着的人自由地表达对逝者的情感。这是仪式的目的之一。

我的外婆已经离世很多年了,自她过世之后,家族中去世的人都纷纷选择落葬在与她同一处的墓园中,渐渐地,每年祭扫的墓地多了起来,而每年的祭扫外婆的墓地一定不会错过。这么多年过去,外婆离世时的悲伤已经渐渐淡了,留下的是后人对外婆言行和她一生的深深怀念。每年的清明,在外婆的坟前矗立着她的后辈们,缅怀先人的同时,感恩如今家族的枝繁叶茂,也向小辈们传承者家族世世代代的遗训,知道自己是打哪儿来的,不可数典忘祖;更加知道在世的人要彼此相爱,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先。这是仪式的目的之二。

家里的老人们渐渐开始担心,若干年以后,不会再有小辈前去祭扫,坟前会渐渐荒凉。长辈们现在每年所做的祭奠活动,其实也是在郑重地把这个祭扫的仪式传承下去,就像长辈们的长辈所做的同样的仪式化的祭奠,这样的祭奠代代相传,是一个个家族血浓于水的印证,也是一个个家族的后代们生命中不可割断的彼此连接。

也许以后的祭扫活动会更便捷、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方式,但清明节这一天,这样的集中祭扫绝不会停止,就如同清明节本身就是从春秋时期跨越2000多年延续至今,让每一个看见、听见、经历过的后代,代代传承,让我们纪念祖先、学会感恩并彼此相爱。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