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个人择业和投资方面,都要避免机会主义?

 探为观指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很多人刚毕业的时候,经常说自己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很多人毕业许多年之后,还是很迷茫,仍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结果,很多人无论是迫于生存压力也好,还是趋利避害的本性也罢,不自觉地成为了一个机会主义者。

什么是机会主义?机会主义就是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跑,既没有一定的原则,也没有一定的方向(引自伟人的名言)。

对于就业人士而言,机会主义就是哪里待遇好就去哪里。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机会主义就是哪个板块涨就买哪个,哪个跌了就赶紧卖。对于高考学生和家长而言,机会主义就是哪个专业热门、起薪高、就业好,就让孩子报哪个专业。

看起来,以上的行为和选择都是正确和理性的。但是,机会主义有个重要的特点:盲目性。而盲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做选择的时候,没有全局地评估“敌我态势”以及决策的长远影响。之所以会这样,第一个原因是信息渠道的匮乏;而第二个原因,就是懒惰了。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所谓全局地评估“敌我态势”,就是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尽最大可能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了解一下,同时也要仔细地评估自己的状况。比如考大学、选专业,很多人是听亲戚朋友说,现在互联网挣钱,所以应该学编程专业;或者金融行业挣钱多,所以应该学金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也是这样的现象。

但是,作为考大学或者择业的当事人,自己有没有尽可能地去了解世界上所有的职业类型、工作内容、岗位要求、报酬待遇、发展前景等信息?同时,有没有自我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劣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人生追求等特质?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能力和兴趣的偏向性的。一个性格外向、有开拓精神的人,被家长和亲友忽悠到官方部门做文员,美其名曰工作稳定的铁饭碗,真的做得长久、做得开心吗?或者一个性格内向、喜欢钻研科学问题的人,被家长安排到金融机构做天天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事情,美其名曰收入高、行业好,这又能有长远的发展吗?

投资方面,很多人的错误就更加明显了。看别人买股票挣钱了,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公司是干什么的、赚不赚钱,就听了别人的介绍冲进去买卖。整体行情上行的时候,赚钱了还以为自己的水平有多牛。行情下行的时候,亏钱了就怪别人介绍得不好,全然不顾自己的真实能力。

因此,面对一件事情,尤其是类似于考大学、择业、创业、投资等重大事件时,要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并尽可能深刻地了解自己,这是避免掉进坑里的必要前提,更是想要获得更优解的必要步骤。

然后,就需要分析一定时间跨度的长远影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全世界都知道电动汽车是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那么现在选择进入燃油发动机专业学习或者选择加入燃油汽车的生产单位工作,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合适吗?

分析一定时间跨度的长期影响,就是要充分了解科技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然后,用大趋势来衡量自己的选择方向。比如做投资,买石油公司的股票之前,就一定要分析电池技术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短期和长期的发展前景。如果光看眼下的企业利润、股价涨跌,那将容易忽略未来的风险。

很多人在择业的时候,尤其会受短期因素影响。比如迫于就业压力或者家长的意见,在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选择了别人眼中的“好工作”。也许是官方管饭的铁饭碗,也许是光鲜亮丽的大企业,也许是名字好听的时髦行业,反正自己也没有仔细想明白,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进去了。

而相当一部分人自己想要的,就是所谓“稳定”、“舒服”、“收入高”等性质的工作,找到了就像人生游戏打通关了一样,高枕无忧地准备享受人生去了,或者准备寻找下一个跳槽的机会,去获得所谓的更好的待遇。这也是犯了典型的机会主义的错误。

比如求稳定,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因为人性本能地会追求安全感。但是,一个看似目前稳定的工作,真的能够提供长久的职业安全吗?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很多行业的替代品的出现,比如汽车代替马车、无人驾驶代替司机。官方机构的改革也可能导致部门岗位的精简。甚至,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代替很多行业的人工岗位。今天确定很“稳定”的工作,三五年之后还很稳吗?

这就是成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将要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虽然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成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好像别人也无权指责。但是,上述列举描述的机会主义的成本和风险还是非常显著的。

第一,机会主义对短期利益的盲目追逐,可能忽略重大风险而导致损失。

第二,机会主义缺乏一贯的长期战略,容易在频繁更换赛道的情况下,浪费原先积累的资源,并在新的危险面前无力自保。

第三,机会主义容易对外部力量形成依赖,从而导致自身竞争力的缺失。

第四,机会主义的短视会导致错失不起眼的长期重大机会。

因此,机会主义对个人面对各类选择的时候,充满了风险和潜在危害。而避免成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就需要像前文所说的:尽最大的可能,扩大分析问题的覆盖面,拉长分析问题的时间轴,在对问题和自己双方面都有了全局的了解之后,在清楚地明白了各种选择的长远影响后,再做决策。所以古人早就总结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深入对很多事情的了解和认知,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和决策方法。随着时间的推进,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将加深自己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强大的个人竞争力。

前面说过,做不到这样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信息渠道的匮乏,第二就是懒惰。关于信息渠道,今天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只要多勤奋地搜索,并将获得的信息交叉验证,就能筛选和过滤出尽可能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进而帮助决策分析。关于懒惰,这个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轻松安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它有它对应的代价而已。欢迎进一步参阅相关文章《关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部分通用原理的学习感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