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人思维与强者思维

 探为观指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把富人思维总结成“对自己的一切都要求很高”。原以为自己概括出精髓了,但是仔细一想,这不能涵盖富人思维的全部方面。但是,这句话倒是能概括另一个概念:强者思维。
那么,富人思维应该如何概括呢?以我目前的理解,富人思维是始终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资源?第一项资源就是时间,每个人都有。第二项资源是信息,这样东西是可以区分三六九等的。第三项资源是自己的名声。第四项资源是某种技能、知识、经验等。第五项资源才是金钱和其他物质资源。
这里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就是人脉或者关系,到底算不算一种资源?从字面上理解,这当然是一种资源。但是,如果追根究底地问:人脉究竟来自于哪里?我们就能够发现,真实有用的人脉,来自于自己可以为别人提供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所以,这里就先不把人脉列为一项资源,而是作为自己拥有的其他资源的衍生品。
那么,富人思维是始终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这句话怎么理解?首先,还是要强调一下“始终”二字。非富人偶尔也会在部分事务上,展现出某些富人思维的特点,比如对待客人非常大方。
但是,由于非富人无法在所有事务上,都运用出富人思维的效力,导致这个人群无法在个人总价值方面获得显著提升。因此,非富人无法实现自身总能量的飞跃提升。
然后就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这句话怎样理解?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自己花出去的每一份资源,都要产生最大的效益。
大家第一反应到的资源,应该就是时间资源。时间资源,无论我们用不用它,它都在流逝。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一直在持续地花费这项资源。那么,富人思维在这里如何体现?当然是每一秒的流逝,都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有工作的时候,当然雇主最大,毕竟是雇主付钱了。那么不需要工作的时候,可以自主支配时间时,每一秒的流逝,应该怎样产生最大效益呢?总体上讲,就是用时间投资自己。
人有两方面的存在:精神的存在和物质的存在。精神存在于大脑中,物质存在于肉体中。大脑的提升来自于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读书、看视频、与人交谈等。肉体的提升大部分来自于锻炼,也就是健身。少数情况来自于美容护肤以及其他先进医学科技。
有人说,真正的精英阶层,不忙事业的时候,要么在学习,要么在健身。即便是陪伴家人的时候,也是所谓的“高质量陪伴”,也就是共同做一些有意义、促进感情提升、思维提升、健康提升的活动。
这些活动当然就是在利用时间进行对自己的投资了,确确实实称得上富人思维。与之对应的穷人思维,当然就是利用时间进行取悦自己的消费了,比如打游戏、漫无目的地逛街、去娱乐场所纯玩儿等等。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往深处探讨,就要开始区分做同样一件事情,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实现最大化了。比如,去往一处地方,坐公交车两元钱,但要半小时;打车二十元钱,只要一刻钟。这时候怎么选?
这里当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排除经济极端贫困的情况。在正常的经济条件下,富人思维很显然会选择用金钱换时间,以上面的举例来讲,就是用18元钱买15分钟。
如果我们往更加深处讨论,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去往一处地方,坐公交车两元钱,要30分钟;打车二十元钱,要28分钟。请问,这时候怎么选?那就要看更多的背景信息了。
去这个地方要干什么?公交车挤不挤?去往目的地有没有预期的时间目标,比如约定了与人几点见面等等。这一系列的背景信息,都是一条条检验富人思维的题目。
比如,去往目的地是要和客户谈判,这条线路的公交车很挤,乘坐体验非常辛苦。这时候,18元钱的差价就能够买到体力上的放松与休息,让自己获得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这钱就该花。
再比如,去往目的地有时间限制,因为约了朋友几点见面,而现在出发已经卡着点儿可能要迟到了。这种情况下,18元的差价花得也值,毕竟守时是一种信用,代表自己的名声。
再比如,目的地就是自己的住所,到达后也没有与人有约或者其他重要的事情,两分钟的时间差根本不要紧。那么,这个时候18元的差价值不值得花,就可以思考一下。
有人会说,这么一点儿钱还用思考,你不是一辈子都挣不到大钱了吗!这个想法就天真了!相反,白手起家的有钱人,大多数都是很节约的。一个18元或许对个人财富总水平没有太多影响,但是10个、100个、1000个18元,对自己的影响就不一样了。
因此,勤俭节约并不一定是穷人思维。相反,勤俭节约恰恰是一种资源利用方式,它使得我们可以把部分资源省下来,投入到其他产出更大的地方去。所以说,富人思维是始终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这个利用效率,是全局的效率,而不是局部的效率。
所谓全局效率,通俗地讲就是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在对待外人的态度上,有的人我们一定要大方,有的人我们要尽量回避,这就是因为在不同的人身上花费资源所带来的回报不同,也正是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
对什么样的人我们一定要大方?这个范围很广,比如曾经给过我们帮助的人,比如身上有我们能够学习的地方的人,比如虽然与我们难有交集、但却德高望重的人,等等。对于这些人,我们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金钱和物质资源,都是值得的。
这个“值得”不一定在于对方能够给与我们什么,而在于对方的价值与我们付出的资源是匹配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曾怠慢了这些人。
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对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尽量回避?就是那些吝啬给人帮助的、浑身恶习不值得别人学习的、名声和品德都很差的人。看起来大家都知道要远离这类人,但事实上,很多人的酒肉朋友恰恰就是这些人。无论这些人有钱与否、有权与否、有名与否,远离这些人都是对自己宝贵资源的节约。
那么,开头的时候,为什么说“对自己的一切都要求很高”,讲的是强者思维呢?道理也很简单,真正的强者都是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自己是一切问题的起源,也是一切问题的解决,这是强者的思维。
怎样才能让自己有能力成为一切问题的解决(当然,说“一切”只是一种态度,没人能真的解决一切问题)?答案就是对自己要求高。这里的“要求高”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对自己的输入。自己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产品、住的房子等等,要求要高。在自己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前提下(当然,涉及到具体量化如何界定“可负担”这个问题,又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这里暂且不讨论),要顶格给自己最好的。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自己的潜意识形成“我就配得上最好的东西”这样的意识;二是反过来迫使自己努力维持这种有品质的生活状态,并且有动力追求更好的。做到这两点,离强者还远吗!
第二层含义是对自己的输出。这一点同样重要。自己对外界展现出来形象(包括言行举止和穿着佩戴)、自己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自己做事情的结果等等,都必须“要求高”。
一个人对自己要求高,就会懂得自律。对自己全方位地要求高,就会全方位地自律。同时,一个人又舍得给自己最好的,这样的人还不是强者吗!
普通人要成功,一定要找到一项自己能做好的事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正反馈循环。所谓正反馈,就是自己努力付出,然后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然后进一步努力付出,然后再获得回报。这样就能使得自己被正反馈循环推向成功的顶点。
强者思维让人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就是为了实现一个高目标。而在实现高目标的时候,给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物质享受,就是一个正反馈激励。持续的正反馈激励形成正反馈循环,人就在这种持续对自己高要求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
我们在这里讨论富人思维和强者思维,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变成富人和强者。我们要学习富人和强者在变富变强之前,如何成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被压缩成两句话:始终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且对自己的一切都要求很高。不断地实践这两句话,我们终能以量的积累换来质的飞跃,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富人和强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