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汗等于排毒?警惕这个夏季养生误区

 为什么73 2022-05-18 发布于北京

原创 潘毅工作室 中医老师潘毅 2022-05-18 12:00

   本  期  导  读    

《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道:“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东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内经》根据一年之中,阴阳四时消长变化,推论出在不同的季节,人体受邪的部位亦有所不同,夏季正是“病在心”。

之前在春夏养生的直播间里,也有人问过我关于“夏养心”的问题,今天跟大家详细聊聊。

图片

心气通于夏,

注意与心相关的病

夏季养心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为什么夏季要养心,而不是其他脏腑呢?

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就有答案,“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是四时之中阳气最盛的,心同样是人身“阳中之太阳”,天人相应、二者同气相求。所以,心气通于夏气。

既然,心与夏相通,心气就有可能受到夏气的滋养,也可能受到夏气的侵扰,发生波动变化。

夏季养生的重心就是养心,关于养心的问题可以参考下面的调理方式。

警惕汗出太过易“伤心”

“心在液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人体的阳气蒸发津液从汗孔而出,叫做汗。出汗的主要功能,其实是散热和调节体温,而不是现代人常说的排毒,也并非出汗越多越好。

夏季气候炎热,加上人体阳气发泄,气血津液运行于体表,出汗也会较多。但要注意的是汗液由心阳蒸发排出“汗血同源”,汗出过多就容易让心阳、心血受损,可能引起心的病变,诱发心病宿疾,或者使与之相关的病情加重。

比如,为什么马拉松在参赛之前必须要做相关的心脏检测,因为这项运动容易导致猝死,也就是心脏骤停。在中医看来,也是“心在液为汗”的道理,本来马拉松就是高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长时间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人会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再进一步,“气随津脱”同时耗伤了心阴心阳,就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中医叫做心阳暴脱。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让大家夏季就不要运动,也不要出汗,而是提醒大家要注意量力而行。

适度运动是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年青人可选择跑步、游泳、打球、舞蹈、瑜伽等,老年人或者体弱的人群则可以选择温和一点的运动,如散步、八段锦、气功、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等。

运动时间,要避开烈日当空的午间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为宜。更要注意运动以后的体感,出汗以后神清气爽而不是疲惫,就算是适度适量了,《黄帝内经》称之为“形劳而不倦”。

心火上炎,要分虚实

心的生理特性是“心火宜降”,从阴阳交感的角度来看,脏腑位置在上部的,功能要往下降,才能与下部脏腑交感。心的阳气最多,心气通于夏气,夏季暑热盛、气温高,心火一旺就会容易出现心火上炎的表现,例如,心烦、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舌尖红绛、口干舌燥等问题。可以适当吃点苦瓜、绿豆汤、西瓜来消暑清火。

但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夏季气温高,就要多吃些性味寒凉的食物或者喝凉茶给自己“下火”,特别是婴幼儿、经期女性、体弱阳虚这类人群。我们经常说的上火,也分“虚实”。一般来说,症状重、突发急发的,多属实热证,用清热降火的方法也比较适合;而症状轻、病情反复发作的,多数就是虚证或者虚实夹杂,尤其在南方,见得比例较大的是上热下寒证,若纯用寒凉的药物、凉茶,效果不会太好,甚至会加重病情。

暑易扰心神

等到夏月6、7、8月,炎暑之季、暑热当令的时候,要小心“暑易扰心神”。心在五行中属火,又是阳中之太阳,阳气最盛,对于具有火热特性的暑邪会特别敏感,暑邪也容易内扰心神,所以,天气炎热,人汗流浃背之时会容易有心烦的表现。

人在感受暑邪之后,会表现为伤暑或者中暑

“伤”与 “中”的区别,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伤”类外伤擦伤,这里“中”是动词,即如中箭,部位更加深入。

伤暑,起病慢、病情较轻,可以理解为一般的感暑;中暑,发病急、病情较重,直中心神,可见神昏、四肢冷、抽搐,有叫做暑厥。由于今天以预防的层面为主,关于中暑的处理,此处先按下,待天气更加炎热的时候再详述。

伤暑者,一派热象,应予以清暑清热的药食材:可以选择荷叶、冬瓜、西瓜、西瓜翠衣、绿豆、竹叶等,在暑热天可以安排相应食疗用作为日常保健。

除了警惕上述疾病,夏季养心还有可以这样做:

1、午睡能养心

中医指的午睡与午时相关,午时指11时~13时心经当令之时。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午时阴生”,人体也要顺应天地气机从阳入阴,此时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元神主事”。人在处于休息状态时就是元神主事,用元神自调节功能顺应天气气机的转换。小睡30分钟至1小时可养心,如果睡不着,闭目养神、放松身心也有好处。

2、顺时养生,补心正当时

如果有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的问题,可借助“心气通于夏气这个好时机,进行合理的调补。

心气虚,多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脸白、舌淡、心悸、精神不振、嗜睡、胸闷等问题,可用人参;

心阳虚,则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会出现畏寒肢冷、或者遇寒症状加重的表现,温心阳最常用的就是桂枝、附子;

心血虚,则与西医所说的贫血大概有九成的重合度,表现为面色苍白、萎黄,舌淡、脉细、心悸心慌。适用的食药材就有黄芪、枸杞、桂圆、阿胶、当归等等。

这里的常见进补食药材仅供大家参考,临床上不少人的病常有兼证,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建议还是找医生面诊调理为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