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往事追忆 还记得那年春节三天年 2022年第46期(总767期)

 文化安顺 2022-05-18 发布于贵州

还记得那年春节三天年

黄鹤生

1964年,我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在安顺县蔡官区白坟公社林场后,1966年初,文革前夕的最后一个旧传统春节,就是在那里过的。如今50多年飞逝而去,一个个春节匆匆而过,又一个个过后就忘。唯独留下当知青的那年月,在农村过年的美好印记,也是我知青酸楚生活中,唯一有欢愉的、岁月冲淡不了的记忆——那年春节乡下过的三天年。

年初一,生产队的年轻伙伴贵生一早就敲开了我的门,喜气洋洋送来几十个杯盖大小,印有红花红鱼双凤朝阳吉祥图的“印拓粑”给我过年;然后不由分说拉起我就走,说是有车去安顺,带我同他们去宁谷看“对石头龙”。上车后,我才明白,乡下过年最好玩的是三天年:初一看“对石头龙”(意打石头仗);初二听唱山歌;初三看“跳神”(意地戏)。我一下子兴奋起来,问这问那不知不觉车到安顺。宁谷是在城南门南关厢坐马车出去15里处,载人的马车很喜庆,1米多高2米长的木板顶棚车,花花绿绿的彩条布围满四周,驾辕的一匹高头大马,头上挂着红绸花脖上一大串黄铜铃雄纠纠气昂昂,讨人喜欢。一车8个人,每人一角五分钱,车老板扬鞭一甩马蹄声起,不多时就轻车熟路跑到了宁谷大桥。

“印拓粑”  图片来源网络

桥边寒风刺骨,朔风吹得呼呼的响,扑面而来像刀刮般生痛,但一股股人流全然不顾,一窝蜂的过桥奔往一里路外的“石头龙”战场。

说战场,其实是以横着的一条大路为界,两边几十亩空旷的大田坝,据说是不种麦子专留着打石头仗的场地。

此时,只见两边几十个十多岁小孩,吼着尖嗓唱着山歌“正月里来正月正(音征),大田坝头石头飞,石头探路幺妹找,跟哥回家把磨推”,边跳边甩出小石打向对面。同去的贵生介绍说,这是娃娃们先出来逗打挑衅试探,大人们在后面哩!我们赶紧随着观战人流爬上附近高坎上,还未到顶,大战“打响”了,只见路界北是上苑村潘孟寨的上百个男人,横排弯腰甩出酒杯般大小的石块石片,齐声“乌唬”“乌唬”“乌唬”呐喊冲天!冲锋向前!路界南的大寨、山井等村,也是数百个男人随阵阵吼声甩出飞石应战抵挡,不让对方冲过路界来。刹时间,飞石片片下雨般交汇在路中间!乱石块块上下翻转撞击响声震耳!可惜当时没有相机留下这一鏖战瞬间。我爬上高坎大开眼界,突然只见路北面的中间人且战且退佯战往后,左右两边几十个剽悍男人蜂拥而上,冲至前方,他们穿着长衣大衫,布兜里装满片石,不停地摸石打向对方,就像一挺挺“机关枪”“扫射”出去!这突然出现的“敢死队”猛虎般冲击下,路南的人马不少被打伤败下阵撤退而去。路北人顿时大喊大叫,吹着响亮的口哨欢呼第一回合的胜利!贵生告诉我,大寨山井这边非怪该输,他们先犯规了,按规矩飞石不能高过人的膝盖,可他们开始就甩打高石占了上风(意便宜),上苑那边才想出了用“敢死队”突击的主意,反击获胜。我问道:“伤员自己负责吗?”贵生说:“当然是各边负责!但是你甩石高过膝盖伤及对方上身或死人了,对方是要找你的!”

下午续战更加精彩激烈,我们仍在高坎上观看。双方仍是由小打再到大打,数百上千人参战,小石块小石片在一个个勇敢石手的弯腰技巧下,离地两尺上下翻飞“唰唰唰”的响。西北风横扫着田坝上空,呼呼呼助威助战,飞蝗般的片石撞击得哐哐作响,再现一场远古时期土著人之战!正当双方一冲一让,一进一退激战之时,路南边大寨、山井方飞出的片石在对方落地叭叭炸响,接着是又一股股黄烟四处弥漫开来,熏得对方人在烟雾中乱跳起来,顿时南边人齐声呐喊着“冲啊!”飞出一阵阵片石把北边人打得落荒而逃!这时我们才明白,聪明的大寨、山井一方是将一个个鞭炮捆在片石上,点燃后甩飞出去,变成了一颗颗“手榴弹”,那烟雾是用叫“黄烟”的鞭炮捆在石片上点燃打出去,炸开后散出股股黄烟。

就这样,下午之战后,双方各一胜一负扯平,领头人约定明日再战。

今天的“对石头龙”看得惊心动魄!精彩万分!

年初二,我把贵生送的“印拓粑”烤得金黄蘸上蜂糖美美吃了一顿后,又同他约上寨子里一群男女青年去大河坝听唱山歌。

大河坝在白坟公社厦耳大队与普定县接壤的山岔河一支流下游处,河宽十来米,冬天河流干涸,河床沙坝上形成过年时的小乡场。河两岸是土山包,小树丛生,竹林掩映,正是对山歌的好场地。

普定三岔河上的铁索桥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我们去到歌场时,河坝乡场已热闹非常,各种吃食小摊、玩具刀枪、鞭炮烟花、年画汽球、甘蔗糖果都上场摆开,男娃娃吹着胶泥烧制的“哇乌”乌乌乌的叫,女娃娃吹着玲珑透明的玻璃“乒乓”,振动发出“乒乓乒乓”的响……,各种声音交织出山乡年味浓浓。

河坝两边山歌刚刚开始。只听我们对面山包树丛中一首山歌唱过来:“正月里来正月正,大河坝里来淘金,哥提锄头妹现宝,挖个金妹小亲亲。”这边接着一声轻脆的姑娘歌声唱到:“正月里来正月正,大河坝里来淘金,不是歌场淘金手,闭紧嘴巴别出声!”姑娘们的一串串笑声飘了过去,对面一男声立即回敬道:“正月里正月正,大河坝里我淘金,不会撑船不掌舵,山歌无本句句真!”就这样,在年轻人的情歌对唱中,山歌对唱拉开了序幕!河那边歌声又起,歌声脉脉传情:“郎在山上打石头,妹在大地放花牛,牛不抬头是吃草,妹不抬头是害羞。”河这边赶紧挑逗性的接上:“墙外移花墙内栽,花高墙矮露出来,胆大蜜蜂得花采,胆小蜜蜂不得挨!”“乌啊!”“乌啊!”男青年们跟着一片起哄帮腔!女青年不示弱地唱到:“刺梨花朵八瓣开,我娘养我不会栽,栽在深山岩石上,情不合来花不开!”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显得自豪无比!听惯了革命歌曲的我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大方开朗的山歌,首首动听句句传情!比喻逼真!韵味十足!

听到下午时,一个戏剧性的对歌插曲让人捧腹大笑,笑得叫人直不起腰!场面是这样的:河对面一尖尖嗓声非常的悦耳好听,他唱到:“你是哪家小幺幺,哪个叫你挑煤烧,挑煤闪到细腰杆,哥哥心疼又心焦。”

歌声感动了这边一漂亮年轻姑娘应答:“小哥哥来小哥哥,哥找妹来妹跟哥,跟哥去过好日子,好比矮子在爬坡!”那边高兴得情不自禁道:“小妹孃来小妹孃,跟哥回家水不挑,大房大屋随你住,又吃肉来又喝汤!”对方可能是想看看这边对歌的姑娘,唱歌老者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这边姑娘眼尖,一看是拿着叶子烟杆的老者,明白了他是憋着假嗓唱的对歌人,受到这种欺骗,一群姑娘齐声合唱骂道:“细耳草鞋后跟高,你是哪家老挨刀,你是哪家挨刀老,有人养来无人教(音交)!”老者脸红筋涨不好意思的跑开了!

屯堡人山歌对唱  图片来源网络

就这样,整个山歌场,歌声悠悠,高亢回荡,不绝于耳!歌场收尾,山歌不乏耐人寻味:“生不离来死不离,除非虾儿变鲤鱼,妹孃先走哥赶后,奈河桥上等百回!”“生不丢来死不丢,好比链子扣连扣,链子不断扣不断,树连根来根连兜。”

动人的山歌声在山野深处绵延回响。歌声传情,情深意长,其乐融融,其情陶陶!歌声让男女青年从不相识到相恋,直至死不分离的坚贞爱情唱得淋漓尽致。那随口编来,对唱如流,妙语连连,诙谐幽默的山歌,让人感到生活的美满,今天的幸福,美好的未来。

年初三,我们就在寨子里看“跳神”(地戏)。寨子里是宋家大姓,今年请宁谷木山堡宋家的地戏队来本村跳。因而今年的后寨格外热闹,四面八方各方亲友及几十里之外的人,都在年初二就赶到寨子里住下来。因此那天我吃完早饭去寨子门口大院坝时,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男女老少把戏场四周围得水泄不通。还好,贵生们搬梯子爬上戏场边的谷草堆顶上,我也爬了上去,往下看一览无余。

安顺木山堡地戏队春节到轿子山厦耳后寨演出合影

中午时分,地戏队先是香蜡纸烛雄鸡酒水敬神,跪拜作揖进行“开箱”(面具箱)仪式后,正式演出开始了。只见戏头(队长)高举一丈许,上绣“杨家将”的戏牌,伴着敲得震山响的锣鼓出场了,随后是杨家将的大郎至八郎将士鱼贯而出。我在高处看得特别清楚,每个演员都是头顶黑纱,戴着色彩鲜艳,精心雕刻,神情古朴,眼珠突出,立体感强,不同角色的木制脸壳(面具),耳旁插着五颜六色的闪闪发亮的野鸡毛,上身披战袍,下身穿战裙,脚上一双白布鞋,背插4小面三角战旗,一声声长呼短唱,举刀亮相,威风凛凛,博得观众欢呼喝彩!戏场很大,长宽各5丈有余,露天的大平坝子便于演员们翻跳武打。演员们伴着鼓点绕场一周后,第一折戏——“杨家将沙滩会”便开演了。整个戏场气氛热烈闹腾,观众聚精会神不时拍手叫好。随着戏文的展开,一套套武打场面逼真动人,剧情有文有武,有方言道白,让人时而紧张,时而松驰,时而引人发笑,尤其是那高亢嘹亮的假嗓唱腔唱词唱段,紧紧扣住观众心弦。站唱和武打是跳神的重头戏,唱腔是无器乐伴奏的方言自腔自调自唱,但却是有板有眼,唱词不错半句。我虽不全听懂,但那腔那调和韵味也还听得津津有味!他们武打功夫真不错,在激越的鼓点紧紧配合下,演员们或大步流星追杀,或鲤鱼跳龙门般翻滚倒踢,只见“战场”上飞舞的战袍,逼真的舞刀弄枪,一招一式,一刀一刺,发出声声呐喊,把精湛的演出推向高潮!

2002年春节屯堡地戏开箱仪式 李立洪 摄

看到下午五点钟结束。这场杨家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的剧情演出,感动得观众热血沸腾,悲喜交加,热泪盈眶!我看得感人肺腑,听得动人心弦,深深感到中华文化的悠久流长,以及粗犷古朴,神秘原始的各种民间文化内涵是何等的丰富多彩!因而,历史学家称安顺“跳神”为“戏剧的活化石”既是美誉也是肯定和盛赞!

春节,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同节日。

过年,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礼仪最隆重、气氛最热闹、内容最丰富、景象最多彩、天伦最团聚、时段最绵延、时空最跨越的一个古老优秀传统。

由于中国地域广袤,“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特色。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在我国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传统民俗,其博大精深,丰富内涵中,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闪光点点!尤其是农村,它透着泥土的芳香和生活的底蕴,带着浓浓厚重淳朴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这对于凝集民族精神,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英雄意识和激发自信心自信力无不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正因为如此,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年春节过的三天年。




· 作者简介

黄鹤生男,1964年安顺二中毕业,随即上山下乡安顺县白坟公社知青,1970年参加湘黔铁路会战,1972年经招工进省建四公司工作,曾任第四工程处党支部书记。2000年退休,2007年移居贵阳。平日含饴弄孙,聊作文字,以度夕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