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沙俄战火中重生的城市-瑷珲城

 黑龙江波涛 2022-05-18 发布于黑龙江

位于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的瑷珲城最早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当时,永乐皇帝下诏在黑龙江的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立瑷珲城,以对付元朝的残余势力。瑷珲城从始建到现在,经历了悠久的岁月洗礼,它饱经数度战乱的沧桑,是天然的历史见证者。

瑷珲城名字来源于邻近的瑷珲河,并且有“艾辉”、“爱乎”、“艾虎”、“艾浒”等多种称呼,而这些称呼的来源出奇一致,都来源于达斡尔语音译,翻译成汉语就是“可畏”的意思。

清朝时期,瑷珲成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与内陆交往不便。直到1685年,清政府才同意黑龙江军驻地迁移,从江左岸迁往江右岸,也就是今天瑷珲城的位置。迁移后的新城市,名字仍然沿用了瑷珲,也就是现今的瑷珲古城。

瑷珲城,是当时黑龙江沿岸一代最大的城镇。《盛京通志》对当时瑷珲城的记载:“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十步,门四;西南北三面,植木为廓,南一门,西北各二门,东南临江,周围十里。”

新建的瑷珲城,不仅有影响深远的商业区,同时还建起了许多庙宇,比如城隍庙、龙王庙、文庙、真武庙、关帝庙、大佛寺、魁星阁等。瑷珲城先后出现过9位大将军,可谓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原来在城南的松林里有9座石碑,每一座石碑上,都用汉、满两种文字雕刻着关于9位将军的故事,这些石碑都是极有价值的文物。不幸的是,这些石碑在动乱的年月被毁掉了,再也看不到了。

1900年8月3日,沙俄入侵,入侵者的重兵从南、北、东三面夹攻瑷珲城。瑷珲城的军民们,在瑷珲副都统北路翼长凤翔的率领下,竭力抗击沙俄,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筑起一道血肉城防。无奈寡不敌众,经过顽强的抵抗之后,瑷珲城最终还是失陷了。

沙俄侵略者在瑷珲城施展暴行,竟然点起一把大火,把这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点燃了。瑷珲城绝大部分建筑都在这场人为的大火中被烧毁了,只有一座魁星阁在大火中幸存下来。

1906年春天,副都统姚富升受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遣,来接收饱经战火的瑷珲城。姚富升到任后,多方奔走,争取民心,他还亲自赶赴海兰泡,也就是今天的俄布拉戈维申斯克,与沙俄的侵略者艰难交涉,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迫使沙俄侵略者在1907年5月撤出瑷珲。

沙俄侵略者虽然撤退了,但是留下来的,却只有一片瓦砾,昔日繁华的瑷珲古城不复存在。于是,在姚富升的带领下,善后司旗对城址进行仔细勘查,在一片残破的瓦砾上,重建瑷珲新城。新建的瑷珲新城有四座城门,分别位于城池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南门外还建了一座城隍庙,在城内的十字街中间,还有一座雄伟的钟楼,外加衙署公所、城隍庙和学堂。除了这些建筑,剩下的都是民宅。

当然,交易区是必不可少的,城东临江留马路街基和南北门外的大街两旁,都是交易区。

民国时期,瑷珲县公署档案中的《中国地理大词典县邑调查表》中有这样一段关于魁星阁的记载:“城内东隅有魁星楼一座,高约三丈余,均为砖木砌成,上塑魁星像,登楼俯瞰城郭,历历在目。庚子之乱,全城尽被焚毁,惟此楼巍然独存,实可为古迹之一也。”

据考证,瑷珲魁星阁建于1892~1900年间,也就是清光绪十八至二十六年间。

登上魁星阁,于高处远望,可以看到瑷珲城的全貌,甚至十里大江,也能尽收眼底,一览全貌。然而当侵略者来临,他们的铁蹄踏进瑷珲,江东大片领土失守,被侵略者硬生生夺走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1933~1939年间,伪满混成15旅步兵18团,1944年伪满瑷珲守备队把魁星阁作为岗楼。在被征用期间,作为军事要地,当然是不允许普通人进入的,游人们即使来了也会避而远之。

瑷珲魁星阁从建成到现在,已有100多年,这100年间,魁星阁饱经沧桑,历经战乱。最大的考验,是在1900年的时候,沙俄入侵者占领古城瑷珲,并在古城放火,整个古城都在大火中变成了废墟。幸运的是,魁星阁却奇迹般地在大火中保存了下来。时隔45年,1945年的8月,魁星阁不幸被苏联红军的炮火击中,导致魁星阁阁顶塌陷。到了1950年,魁星阁遭遇了最大的灾难,竟然被当地居民拆毁,只留下了长条形的基石。直到1975年6月,瑷珲历史陈列馆破土动工,在魁星阁的原址,竖起了“魁星楼遗址”的标牌。

1980年,原瑷珲县委、县政府提出重建魁星阁。这个提议得到了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支持。1980年7月,重建工程破土动工,但是旧时的图纸已不复存在了,这给重建造成了很多障碍。

幸运的是,当时任嫩江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的陶茂璞,珍藏过一幅瑷珲魁星阁的老照片。根据这张照片,有关专家精心绘制了新的图纸。重新建立的魁星阁,就是根据这张图纸,复原老照片而来。经过3年的施工,魁星阁终于重建成功,并于1983年7月16日,由中共黑河市委、市政府为魁星阁举行典礼。而“魁星阁”的三字匾额,更是由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亲笔题写。

来自黑河市逊克县的个体雕塑家王卫德在一年之后,为魁星阁雕塑了魁星像,这也是魁星阁重建的最后工程。重建后的魁星阁,高16米,底边边长8米,古朴大方,气势恢宏。到了2002年下半年,鉴于魁星阁与瑷珲历史陈列馆新馆不协调,对魁星阁进行了二次重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