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饭 || 作者 党小娟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5-18 发布于上海


一碗饭

作者  ‖  党小娟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

《风景汉唐 情系故乡》《叙思缅故人 追忆铭初心》《初探会宁红军村》《一代人的回忆》《过年总在记忆里》《瑞雪美颜桃花山 游子回家带你转》《那盏灯盏》《那时的母亲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年前猪肉飘香》《抗疫进行曲》《月圆中秋忆童年》《驾照学成记》《青春映笑脸  魅力健步行》《观看电视剧山海情有感》《电影〈金刚川〉之观后感《那一眼泉》《再登桃花山》《歌于四季听》《荞麦花》《我的几位同学+朋友》《父亲》《夏河拉卜楞寺》《若尔盖郎木寺》《扎尕那》《青江驿之看戏》《关于社戏》《两束花儿》《牡丹竞艳》《云顶山的鲁冰花》《忆我的老师(1)》《忆我的老师(2)》《忆我的老师(3)》《大卅屲的回忆》《“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张家沟的狗蹄子花》《放羊轶事》《鹅掌花儿》《过年走亲戚》《嫂子嫂子》《回家》《飘舞的绳子》《忆我的高中时代》《婆婆大人》《兰山游记》《即将失去的家乡》《我的姐姐》《爷爷——我想您了》《一碗扁豆面》《拾地达菜》《大院里的老人们》《忆我的高中时代》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一乡一习俗”。看到南北地区差异巨大的饮食习俗,就知道全国甚至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婚丧嫁娶的独特方式和饮食习惯。

之所以会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不久在亲戚那里过事情的时候吃的那顿一碗饭,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久远的从前。

在我们这里,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家乡过事情的(一般指红白喜事)时候吃的那顿“一碗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从大锅饭到包产到户的生产积极性还在高涨,但是由于长时间的贫困使得好多家庭都还处于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因而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维持基本的温饱是每个家庭的第一要务,所以那种有肉有丸子有各种炒菜的饮食是难得经常见的。每当过事情的时候,尤其是谁家娶媳妇的时候,一碗饭可谓就是一顿解馋的大餐了。好多时候,去村里或者邻村去贺喜答情的时候,一般是家长系列首先出面,一来是对对方邀请的尊重,二来是为了吃那顿“大餐”。在我们家,经常是父亲去别人家吃席,偶尔有母亲前去的时候,做父亲的一般是不会带着孩子的,而母亲则会带着一个孩子前往更加显得热闹一点,顺便让孩子凑凑久违的热闹,吃吃宴席上丰盛的菜品啥的。我母亲年轻时因为能干,爱干净,再加上做的饭食好吃,所以经常被村里人在过事情的时候叫去帮忙,这样一来,我和弟弟就有了前去找妈妈然后顺便出门浪的理由,顺理成章的在午之将近或者天之将黑的时候吃一顿人家宴席。到了人家主家的时候,主人们看到我们是妈妈的孩子,然后会热情地叫过厨房去,然后给我们一些好吃的,或者一碗热气腾腾的“一碗饭”,外加香气扑鼻的油饼子,吃起来那个舒坦劲儿,到现在都觉得回味无穷!

说到这里,或许不知道人的想知道什么叫“一碗饭”,那么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家乡俗称的“一碗饭”说白了是一碗粉汤,这碗粉汤区别于平日里老百姓的粉汤在于,平时的粉汤就是锅里倒入油把洋芋丁(或者熟萝卜菜)和肉臊子炒好了以后加入盐和调料那些,再就是加入提前泡好的粉条,然后让洋芋丁和粉条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锅盛到碗里就可以吃了。过事情的一碗饭就是平日的一碗粉汤的加工版,在一碗粉汤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大肉丸子、一块红白肉(也就是肥肉)、一块鸡肉、外加一个熟鸡蛋,这四样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饭面子”。有了这个“饭面子”的陪衬,这碗平日里不起眼的粉汤摇身一变就成了所谓的“一碗饭”。在吃席的时候,这个饭面子一般是一人只给一份的,至于粉汤,你胃口大的,饭量好的人可以从看席的人那里多请示几碗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一碗饭啊,不知道为啥,在过事情的时候吃起来分外的香,以至于在九十年代条件还不太好的时候,有的家庭的女人都可以吃三五碗粉汤呢,可见那个年代的困难,人们普遍吃的饭缺乏油水,然后农活又繁重,所以吃那么多都是很正常的事儿,人们只是在拉家常的时候会说“谁谁吃了几碗粉汤”之类的,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罢了。

还有吃席的时候,都是乡里乡亲的随来随坐下,凑齐了一桌子就开始上席,一桌一般是八到十个人,条件好的家庭会有炒菜,四个凉菜或者六个到八个凉菜不等,或者有瓜子、洋糖、虾片等的小吃相伴,条件不好的就是小吃系列加一碗饭就是最盛情的款待。

对于现在的家庭,后来在过事情的时候好多都是“十三花”、牛肉泡馍、羊肉泡馍或者几大凉菜、几大炒菜,有荤有素,排场很大,物品吃食也很丰盛的场面,但是我还是最想念那顿一碗饭,无论任何时候它带给我的视觉和味蕾享受,以及那种怀念的感觉是其它盛世佳肴所不能比拟的。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