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里的一段话,推测秦始皇要传位给扶苏,事实真的如此吗?

 瓦尔登的船夫 2022-05-19 发布于北京

今天看到有的博主因为《史记》中的一段话,便推测秦始皇要传位给扶苏,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看这句原话: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这段话简单理解就是秦始皇感觉自己的病越来越重了,便下旨让扶苏回咸阳奔丧,很多人便凭借这句话理解为秦始皇指定扶苏回来主持葬礼,进而以主持葬礼为基础推测秦始皇想传位给扶苏,其实是想多了。秦始皇真实目的是想在自己下葬之前,所有儿女都能回来奔丧。

当时秦始皇的所有子女都在咸阳,小儿子胡亥跟在自己身边,只有扶苏因为始皇帝的旨意被发配到了边疆,《史记》原文:

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

身为边关守将是不能擅离职守的,身为监军的扶苏同样如此,如果秦始皇不在临死之前下旨让扶苏回来,很可能会出现秦始皇下葬,扶苏想奔丧而不能奔丧的窘境,甚至出现贸然奔丧导致擅离职守被军法处置的悲剧。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否想传位给扶苏呢?史书中没有定论,那我们可以参考后世汉宣帝与太子的一段对话。

汉宣帝就是之前电视剧《乌龙闯情关》中刘病已的历史原型,别看电视剧中他是个小混混,但在真实历史中,汉宣帝的历史成就远高于汉武帝,而且在丰功伟绩的背后几乎没有瑕疵。

之所以将这段对话当做参考,是因为在此之前汉宣帝的太子跟扶苏干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父亲处理信奉儒家的官员后,来替这些儒生求情,并对父亲的执政方针提出异议。让我们来看看汉宣帝是怎么回答的:

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句话真是总结得太精辟了,简单来讲就是做皇帝既要用霸道也要用王道,哪个好用就用哪个,甚至还可以掺和在一起用,通俗来讲就是一手拿棍棒,一手握甜枣。真的像儒生吹嘘的那样效仿周朝礼制就是扯淡。

这些儒生眼高手低,只会高谈阔论毫无实践经验,并且擅长搬弄是非,用春秋笔法删改史书进而帮助自己借古讽今,把人心都玩坏了,怎么能委以重任。我死后祸乱我汉家江山的就是我这个太子啊。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按照正常情况这个太子就要被废掉了,但汉宣帝这个太子的情况十分特殊,这就牵扯到中国历史中著名的爱情典故故剑情深。

原来汉宣帝小时候流落民间,与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相识于微末,等到汉宣帝被迎立为皇帝后,大将军霍光权倾朝野,一心想扶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此时根基尚浅的汉宣帝不惜冒着跟霍光撕破脸的风险,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大意是说在我贫寒的时候,很喜欢一把古剑,现在我十分想念它,众位大臣有谁有办法帮我找把它找回来?

很快便有大臣明白了皇帝所说的古剑指的是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于是大臣们便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由此可见汉宣帝对自己这位是于微末的结发妻子多么情深,只可惜许平军在生下儿子不久后便被霍光的妻子下毒害死了。

虽然汉宣帝在霍光死后为自己的妻子报了仇,但天人永隔成了永久的遗憾,而且许平君生下的这个孩子便成了汉宣帝心中唯一的念想,这个孩子便是前面提到的顶撞汉宣帝的太子,所以汉宣帝明知道这个太子将祸乱汉家天下依旧没有忍心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如果没有这一层情感因素,汉宣帝能说出这样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想废太子了。同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汉宣帝跟秦始皇都是属于雄才大略,王道霸道兼用的一代明君,扶苏和汉宣帝的太子都干了同样一件事,那就是为儒生说话,也几乎都被儒家那一套学说洗脑了。

扶苏跟秦始皇之间可没有许平君皇后这一层情感关系,所以很明显秦始皇根本就没有想传位给扶苏的意思。与此相反,秦始皇将胡亥带在身边,并让他跟随赵高学习秦国的法律制度,倒是有很浓厚的传位意向。

客观来讲,秦二世继位以后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同时又除掉了权臣李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超额完成帝王霸业的任务了,只是他没有想到效率太高导致赵高一家独大,把自己弄成了傀儡。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信奉儒家学说的扶苏继位了,在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四起权臣当道,需要雷霆手段帝王心术才能力挽狂澜的历史环境中,他能表现的比胡亥更好吗?我觉得只会更糟。

最后补充一下汉宣帝的太子名为刘奭(shì ),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他的妻子名为王政君,后来终结了西汉王朝的儒生王莽正是她的侄子,汉宣帝一语成谶。

2022.05.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