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臼视频】冰川冰臼航拍视频 ▼ △ 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整理,视频下载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 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 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时, 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 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 最终形成深坑, 这些坑极像南方舂米的石臼, 因此称为冰臼。 【形成原理】冰臼形成原理示意图 ▼
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 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 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 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 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冰臼是在2010年在北京发现的白龙潭冰臼。 冰臼的三大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 【冰臼图片】相关冰臼图片预览 ▼ ![]() ![]() ![]() ![]() ![]() ![]() ![]() ![]() 在我国, 冰臼的首次发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 当时也仅仅是在黄山、庐山和西藏等地有过零星的记录, 世界上也仅有北欧、北美、南极等地, 2010年延庆巨大石坑被称为我国地质学界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 我国最初对冰臼的研究是源自于西方, 而最初翻译的名称就是冰臼。 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冰臼是在2010年在北京发现的白龙潭冰臼。冰臼的三大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古代冰川融化后,大量冰川融水(包括0℃以下压融水和0℃以上的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向下流,强烈冲击、研磨冰川下的岩石而形成一个个孔穴。 由于冰川作用,在巨厚冰层覆盖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溶化沿着冰川缝隙向下流动,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而形成深坑,于是形成冰臼。 滴水穿石'钻'成奇观 如此奇特的'冰臼'是如何形成的?年逾七旬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专程赶赴白龙潭,亲自下到坑底进行拍照、勘测。 '当时延庆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千米以上的冰川,冰川融化过程中,水垂直落下来冲击巨石形成巨坑。'韩同林告诉记者,冰臼的形成,即古冰川融水沿冰层的表层裂缝,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滚流'水钻',对下面坚硬的花岗岩石进行强烈冲击而成。 '之所以叫做冰臼,是因为其具有口小、肚大的特点,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经过冰川融水携带巨大滚圆砾石的冲刷、研磨,小山的表面打磨得十分精密,摸起来光滑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