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欲退兵湖南,一封密信让他改变心意:上井冈山

 梦想童年594 2022-05-20 发布于江西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65年5月25日,毛主席再度登上井冈山,38年的风霜雨雪,旧貌换新颜,望着远处生机盎然之景,他顿生苍穹豪迈之感,于是挥笔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回首往昔,历历在目...

井冈山作为我党初创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由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而谁能料想,当时,正是一封不起眼的密信,坚定了毛泽东等同志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决心...

文章图片1

一封密信,一条道路

1927年9月的一个普通的晌午,江西省莲花县城沉浸在炎炎夏日之中,有一个穿着打扮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青年,戴着硕大的斗笠,近乎奔跑般地大踏步地奔向江西省莲花县,每踏出一步,斗笠边缘就甩下来一串汗珠。

路上的人们讶异于这个疲于奔命的青年,有人称,这是赶着回家奔丧;有人则说,这是被大太阳晒糊涂了,以为走得快风能大一些,更凉快。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被人看作怪胎的青年,正要送出一封信。

那名送信的小兵名叫宋任穷,正是因为他所送的这封信,后来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在解放后,宋任穷也成为了我国的开国大将,只是1927年9月的那个晌午,在当时的小宋看来,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彼时,宋任穷同志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队代表,身为士兵的他,为什么要顶着炎炎烈日,坚持来到莲花县送信呢?

文章图片2

把时间回退到1927年的七月下旬,当时,位于湖南省浏阳县的工农义勇队,收到了一项命令——立即赶往江西参加南昌起义。

然而,当宋任穷跟随工农义勇队抵达南昌后,地下党组织突然传来消息:南昌起义已于8月1日爆发,未保存实力,请尽快撤离!

错过了起义时机,该如何是好?当时的起义军领袖作出决定:起义部队退守至铜鼓县,等候消息。

然而,敌人十分狡猾,在叶挺和贺龙南下后,就张开了反攻的势头。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下达了通知,大肆逮捕共产党人,江西省委得知消息后,迅速转到地下。

撤至铜鼓县的工农义勇队为了领取下一步任务,便派宋任穷去寻找已经转移至地下的江西省委,而宋任穷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历经周折才才终于见到了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汪泽楷。

对于宋任穷的到来,汪泽楷十分高兴,他紧紧握住宋任穷的手:“我正好缺一位送信人,你来得正好。”

说完,汪泽楷立刻转身进屋,从一本不起眼的书中取出一封信:“这封信务必交给毛泽东同志,你现在就动身前往莲花县,那里有我们的战友。”

文章图片3

听到毛泽东的名字后,人困马乏的宋任穷便一下子打起了精神。

他明白,这封信的重要程度,没有过多准备,便匆匆打个包袱,戴上斗笠便前往毛泽东同志所驻扎的莲花县。

经过长途跋涉,和几次险些中暑倒地,宋任穷凭着年轻力壮的身体,成功赶到了莲花县和萍乡交界之处。把信送到了毛泽东手中。

而在此之前,毛泽东同志正和于洒度、苏先俊、卢德铭等人在秋收起义后,便产生了分歧路线,而本信的送达,让毛泽东坚定了前往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想法。

文章图片4

我党受共产国际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成立之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一直把攻占中心城市进而夺取政权作为主要任务方向。

而毛泽东则持反对意见,他建议前往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而毛的想法并不是凭空产生,正是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当时大城市主要被国民党势力所统治,农村地区统治薄弱,当时国家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人数占比远远大于资产阶级统治者,农村能有利于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

急流勇退,缓缓图之

然而,并不是所有成功的经验,都能够被复制粘贴,毛泽东在几次作战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此之前,他曾毅然决然地表示:“浏阳不能打!打了必然出问题。”

而于洒度、苏先俊和卢德铭等人自然不肯赞同毛泽东的想法,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如今看大家花费几年的布局筹划被毛泽东一句话全部否定,当然会忿忿不平。

文章图片5

“我们一共有1600多人,还是算在伤员在内的。这种情况,要怎么和浏阳的两个团抗衡,你们有想过没有?”

毛泽东客观地陈述利害,而于洒度对这种观念感到愤怒,他表示,国民党的军队一向松松散散,毫无组织纪律性,那里的队伍就算有两个团,也可以轻松击败。

“毛泽东同志,作战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白天不能打,我们可以夜袭嘛。”

苏先俊也站出来支持于洒度的想法。

毛泽东神情严肃:“古人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人的动向,数量,纪律,粮草我们都不清楚,就盲目地认定他们'不堪一击’,这样的仗打了也是失败的。并且,即便打下浏阳,我们的部队尚且分散,怎么守住浏阳?”

文章图片6

这一番话说出口,三人虽然心中仍然不服气,但是也没有什么反驳的余地。

卢德铭沉默许久,随即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说道:“毛委员,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要是一律按照计划蛮干,肯定会吃大亏。”

于洒度和苏先俊问道:“要是不打浏阳,那么长沙一定攻不得了,我们该去哪里呢?”

毛泽东眉头紧锁,随即看向远处,说道:“回湘南。”

文章图片7

毛泽东做出回去的决定并非空穴来风,更不是退缩心理,选择退兵回湘南,其目的正是要保护当下数量稀少、珍贵的资源——兵力。

当下敌强我弱、敌众我寡,若不保护革命的星星之火,又怎么能实现燎原的理想?

此时,卢德铭已经认同毛泽东的想法,而剩下两个人——于洒度和苏先俊仍然执拗着一口气:“毛泽东同志,且不说你的决定对错,要是中央问责...”

“...责任由我毛泽东一人承担!”

毛泽东站起身来,目光炯炯。

“各位且看当下局势,说要进攻长沙,可是有一支队伍打进去了吗?如今退守湘南,是以逸待劳,以退为进,刻不容缓,请各位莫要再做迟疑了。”

在经历一番周旋,于洒度和苏先俊终于动摇了攻打的念头:

“好吧,毛泽东同志,既然你坚持如此,那么我们就按照你的想法做,不过,汇报信你要自己写。”

文章图片8

于是,这支部队稍作休息,第二日清晨就匆匆上路赶往湘南...

在行程中,起义部队遭遇了几场惨烈的战斗,而卢德铭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几场战斗下来,军队元气损伤惨重,部队边打边撤、不与敌军发生纠缠,硬着头皮一路朝湘南进发。

几日后,部队粮草已经不足,而在哪里驻扎仍然是个问题。

毛泽东一连几天没有好好睡觉,刚打了个盹,就被一个士兵摇醒:

委员,委员,快醒醒,前面是莲花县,城里的守军听到我们来了,都吓跑了!”毛泽东大喜,赶忙命令部队进城筹备粮草。

进入莲花县后,毛泽东便见到了当地党组织的负责人,二人稍作休息,便展开对未来的讨论...

胸有成竹,进军宁岗

毛泽东将当前局势娓娓道来,并称,退守湘南并非无奈之举,是有其道理可言的。话未说完,只听门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个小伙子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来,摘下斗笠,焦急地问道:“是毛委员吗?”

这个人便是千里迢迢赶来的宋任穷,他立刻走到毛泽东面前说:“毛委员,是汪泽楷同志让我来的。”

毛泽东含笑道:“知道了,汪同志叫你来做什么?”

宋任穷赶忙从荷包中取出那封皱巴巴的信件,递给毛泽东。

文章图片9

“好,同志,你这么远赶来辛苦了,等会儿我让人安排个地方,你好好休息。”毛泽东点了点头,对身旁的警卫员道:“你去请余师长和苏团长过来,就说毛泽东有事商量。”

屋里只剩毛泽东一人,他点了根香烟,把信件拆开仔细观看。一支香烟燃尽,他满意地点点头,心中已有答案...

少顷,苏团长及余师长就来到毛泽东的寓所,毛泽东举手示意,“湘南我们不去了,江西省委通知我们去宁岗,我认为这个地方不错。”

文章图片10

听了这话,余洒度有些坐不住,他有些不情愿地说道:“前几天说去湘南,大伙都有些怨气,这如今又要去宁岗,换来换去,是搞什么名堂?”

苏先俊应和道:“这番行为还是多考虑考虑为好。”

毛泽东摇摇头:“审时度势,我当初认为湘南好,是因为不知道有宁岗这个好地方,如今江西省委说,宁岗利于屯兵蓄粮,为什么不能去?”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选择是有其深刻道理可言的,因为:

  1. 宁岗(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邻近粤鄂,影响比较大;
  2. 离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广州比较远,反动势力薄弱;
  3. 受大革命的影响,各县普遍建立过共产党、工会、农会等组织;

第四,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五,这里有自供自给的农业经济,便于解决部队的给养。

文章图片11

说明利害关系后,于洒度沉默了半晌,又道:“宁岗这个地方,被袁文才霸占着,他们能愿意把地方拱手相送吗?这个方案有风险,我们的人员刚刚减员了不少,可赌不起。”

说罢,苏先俊也说道:“与其相信一个土匪能收容我们,还不如把他的山头抢过来,一个山头,包围住缴械就好了。”

对于这个观点,毛泽东坚定拒绝:“这种想法太狭隘了,我们不能用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思想,团结我们所能团结的力量才是正途。这是组织的安排,而且各位信不过我毛泽东,还信不过省委吗?”毛泽东苦笑道。

井冈山如他所言,的确是适合革命扎根的好土壤,而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也曾组织过革命军反抗国民党,是走投无路才来到井冈山。

据此判断,袁文才并不是“土匪”,而是被“逼上梁山”的。

文章图片12

于洒度和二人面面相觑,他们虽然对毛泽东不满,但是看在组织上的要求,也不好说什么不对,只有应允。

毛泽东心中一块石头落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未过两日,大部队便动身前往宁岗,快要抵达时,从山脚跳出来几个黑影:“是工农革命军?”

为首的那个膀大腰圆,径直地走了过来,原来,这几个人就是袁文才的手下,袁文才不久前收到书信,特地派人前来迎接。

得知袁文才派人接应,毛泽东赶忙走过来,同来者打招呼。

几番交谈,毛泽东确认袁文才是党的人,且还十分支持革命事业,这才放心前往。

文章图片13

袁文才并不了解毛泽东,可毛泽东却对袁文才所做的事业如数家珍,二人见面,一见如故。

袁文才:“我对革命事业一向是支持的,派人和你们见面,一是担心你们见到我直接开打,这也是我为难的地方。”

毛泽东:“你(袁文才)和王佐劫富济贫的做法,我看没有什么不妥,梁山好汉不也是如此吗?我党不是地方豪强,不搞吞并思想。”

紧接着,毛泽东又委派专人取出一百支枪,当场赠送给袁文才。

这件事也大大出乎袁文才的意料之外,袁文才立刻表示,工农革命军可以在茅坪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同时,也给了毛泽东的部队发放粮食和军饷。

就这样,工农革命军和袁文才、王佐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

后来,袁文才也正式加入工农革命军,并为此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文章图片14

然而,就在军队驻扎没多久,于洒度和苏先俊就坐不住了,他们坚定地认为毛泽东和土匪们混在一起,是有自立山头的想法,想要去跟省委告状,为此,还特地叫来送信的宋任穷。

于洒度:“你送的那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好好坦白,我们一定不会把你透露出去。”

宋任穷无奈道:“汪同志把信给了我,我连睡觉都捂着那信,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二人闻听此言,脸色变得很难看,“既然如此,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当天晚上,二人便带着几个心腹离开了井冈山。

宋任穷不解,便将此事和身边的同伴讲述。有人道:“这两个人是不满毛泽东,不满我们的政策罢了,哪里是觉得信有问题?我看不过是在找借口离开。”

这句话正应验了二人最终的结局,不到一年,二人就叛变了革命党,转而投靠敌军。

1929年10月,于洒度对革命产生悲观情绪,离开工农革命军,转而投靠国民党,仅仅过了四年,就因走私毒品,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1928年1月,苏先俊被捕后叛变,导致我党一名同志牺牲。1930年,工农革命军攻入长沙,苏先俊被处决。

对于革命的悲观,对于自身意志的不坚定,使他们二人最终误入歧途,走向了灭亡。

而我党的星星之火,则在井冈山逐渐地发展起来,并呈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着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登上井冈山,顺利地与毛泽东会师。

文章图片15

朱德此时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支新兴力量,不仅仅是保存了一批得力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还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成功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会议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经验,明确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坚定了同志们坚持革命,永不动摇的思想,得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结论。

同时,会议决定全面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文章图片16

这次决定开展的土地革命,也成功打下了我党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星星之火逐渐升起了燎原之势,毛泽东的构想也在渐渐地变为现实。

如果不是宋任穷当初费劲千辛万苦、排除艰难险阻,将江西省委的那封信送到毛泽东手中,中国革命的历史恐怕要改写。

如果不是毛泽东当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前往井冈山开展群众路线,不知道中国的革命之路还要经历多少坎坷磨难?

结语

党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个伟大的转折点,也离不开我们中国人敢为人先,与命抗争的伟大精神。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回首38年过往,如同弹指一挥间,毛主席的凌云之志和大智慧,也将指引我们未来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