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8)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20 发布于上海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

读伤寒论原文的预备

《伤寒论》虽上智之士,亦终身读不明白。预备者,预备一读便明白也。

欲明白《伤寒论》逐条原文的意义,须先明白《伤寒论》整个的组织。欲明白 《伤寒论》整个的组织,须先认识《伤寒论》整个的定律。

定律一

一部《伤寒论》分荣卫表病,脏腑里病,如内容六瓣之一橘。荣卫如橘皮,脏腑如六瓣。初病在荣卫,由荣卫入脏腑。脏有三阴,腑有三阳。三阴脏者,太阴脾脏,少阴肾脏,厥阴肝脏。三阳腑者,阳明胃腑。太阳膀胱腑,少阳胆腑。荣病则热,卫病则寒,腑病则热,脏病则寒。荣何以病热,荣秉木火之气,卫何以病寒,卫秉金水之气。腑何以病热,腑属阳,阳盛也。脏何以病寒,脏属阴,阴盛也。阳何以盛,平日阴气伤也,阴何以盛,平日阳气伤也。阳盛则阴微,阴尽则人死。故腑病皆用寒药,下阳以救阴。阴盛则阳微,阳尽则人死。故脏病皆用热药,救阳以平阴。

一个整个的造化,如内容六瓣之一橘。六气圆即整个的造化。三阳右降,阳是阴足也。三阴左升,阴中阳足也。阴阳俱足,运动自圆。《伤寒论》的病,阴阳偏,运动不圆之病也。《伤寒论》的方,调和阴阳,以复运动之圆之方也。

定律二

三阴三阳,本是平的。平中却有不平处,则少阳胆腑无腑病,而有经病。经在表里之间,病则寒热参半。因胆虽是腑,有一半却是肝脏也。

荣卫病用汗法,腑病用下法,脏病用温法,经病用和解法。和解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温,却一方之中,含有汗之温之意,和而解之也。

定律三

平中又有不平处,则阳明寒证,三阴有热证。阳明病寒,乃阳明阳退所成之病,非阳明本病,三阴病热,太阴病热,乃太阴湿气,郁住木气所成之病,非太阴本病,少阴厥阴病热,乃少阴厥阴阳复所成之病,非少阴厥阴本病。阳明本病,腑阳盛当下之病。三阴本病,脏阴盛当温之病也。

定律四

平中更有不平处,则荣卫少阳,独有坏证。病在荣卫,经医治误,表病里病,牵缠混乱,故曰荣卫坏病。病在少阳,经医治误,经病里病,牵缠混乱,故曰少阳坏病。

三阳腑三阴脏平列,定律也。腑病热,脏病寒,定律也。平列中之不平列,定律也。三阳三阴平列为经,平列中之下平为纬。认识定律,然后认识仲圣整个《伤寒论》的真相。然后知王叔和编次之误后人也。

读《伤寒论》如学绘彩色画,须先将青红黄白黑五色的本色认明,自然能辨别五色混合之杂色。《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皆汗下温和四方所变化。亦如绘画之多少杂色,皆青红黄白黑五色所构成。《伤寒论》的病,荣卫表病,脏腑里病,少阳经病也。下列各方,表病之汗法方,里病之温法方,下法方,经病之和法方也。了解此四方之法,全部《伤寒论》之法的纲领得矣。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桂枝汤

桂枝汤

芍药三钱,炙草二钱,大枣肉六钱,生姜二钱,桂枝三钱

治荣卫外感于风。项强、头痛、身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

水四杯,煎成二杯,温服一杯,饮热稀粥一杯。覆衣取微汗,如不汗,再服一杯,如仍不汗,再煎一剂,服如前法。禁生冷黏滑肉面酒酪五辛臭恶诸物。

此治荣卫表证,偏于疏泄之病之法也。风者,空气中疏泄之气。荣者,人身中疏泄之气。风伤卫气,卫气不能交荣,荣气郁盛,故发热。荣气疏泄,故汗出,风性缓,故脉缓。荣卫行身之表,荣卫病,故脉浮。卫伤荣郁,荣卫不和,故项强、头痛、身痛。荣气疏泄与风同性,风多故恶风。荣气疏泄与风同性,故风不伤荣,卫气收敛与风异性,故风伤卫。卫被风伤,病却在荣。

此方用芍药收敛荣气之疏泄,以交卫气为主。用桂枝者,桂枝实表阳,调荣卫也。荣气偏郁,运动不圆,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生姜助胃阳以资鼓动,大枣补胃液以养荣卫。芍药敛荣气之疏泄者,降胆经也。服此汤后,中气复而荣卫和,故汗出而病解。已经自汗伤津,故饮热粥助津液以作汗也。荣卫和,故出汗。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麻黄汤

麻黄汤

麻黄三钱  杏仁三钱 炙草二钱 桂枝二钱

治荣卫外感寒邪(伤寒),项强、头痛、身痛、骨节疼痛、无汗恶寒、脉浮紧者。

水五杯,先煎麻黄,减二杯。去沫,入诸药,煎二杯,温服一杯。覆衣取微汗,不用饮粥。馀如桂枝汤法。

此治荣卫表证,偏于收敛之病之法也。寒者,空气中收敛之气。卫者,人身中收敛之气。寒气伤荣,荣气不能交卫,卫气郁盛,故恶寒。卫性收敛故无汗,收敛故脉紧。荣卫行身之表,故脉浮。荣伤卫郁,荣卫不和,故项强头疼身痛骨节疼痛。卫气收敛与寒同性,寒多故恶寒。卫气收敛与寒同性,故寒不伤卫,荣气疏泄与寒异性,故寒不伤卫而伤荣。荣被寒伤,病却在卫。

此方用麻黄疏泄卫气之收敛以交荣气为主。用桂枝者,桂枝益表阳,调荣卫也。卫气偏郁,运动不圆,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用杏仁者,卫闭则肺逆作喘,杏仁降肺逆也。不用生姜大枣不饮热粥者,未经自汗,中气与津液未伤也。服此汤后,中气复而荣卫和,故汗出而病解。此证项强身痛,较桂枝汤证重,卫气闭束之故。荣卫和,故出汗。

桂枝善实表阳。桂枝汤证自汗出,表阳虚,桂枝之实表阳,桂枝与芍药之收敛相辅而行也。麻黄汤证之用桂枝、麻黄发汗,最虚表阳。桂枝所以善麻黄之后也。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桂麻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芍药钱半  桂枝钱半 麻黄钱半 杏仁一钱  炙甘草钱半  生姜一钱  红枣肉三钱

治荣卫双郁,发热恶寒、无汗、项强身痛、八九日不解、形如疟者、脉虚(微)

此荣卫双解之法也。外感之病,偏于疏泄,汗出发热。偏于收敛,无汗恶寒。荣卫之气,如环无端。单卫郁者少,单荣郁者亦少。荣郁卫必郁,卫郁荣必郁者实多。

此荣卫双郁,多日不解。既现荣卫双郁之证,而脉转虚。虚者,不偏紧不偏缓,微弱之象。微弱之脉,病势不盛。荣卫单郁者病重,双郁者病轻。单郁者,一方隔绝之势。双郁者,双方欲和之机。双方欲和而未能,故用桂麻二方,减轻合用以和之。服后得欲似汗即解矣。

荣卫单郁,中气大虚,易入脏腑。荣卫双郁,双方平衡,中虚较轻。故病八九日有如疟状,仍(久)在表也。

 此三方为治外感表病大法。荣郁发热,偏于疏泄。卫郁恶寒,偏于收敛,是对待的。表病不解,入脏病寒,入腑病热,亦是对待的。对待之间,中气之事也。

 中气不足,故荣卫偏郁。中气败甚,故表病入里。里气偏寒之人,故脏病。里气偏热之人,故腑病。

 荣卫之气,外发则吉,内陷则凶。荣卫病,总以早得汗而解为好,汗则外发也。

发热者,荣气之郁,恶寒者,卫气之郁。荣热者,木火之本性,卫寒者,金水之本性。五行之性,运动圆,则无所谓金水,无所谓木火,无所谓寒,无所谓热。运动不圆则分,分则郁,胡则荣卫各现其本性,荣卫各现其本性者,中气虚之,不能运化调化也。

桂枝汤为治外感受风而病疏泄的大法。麻黄汤为治外感受寒而病收敛的大法。桂枝汤之芍药其性降敛,专降胆经而敛相火,其作用是向内的,不是向外的,故虚劳小建中汤,即是桂枝汤加重芍药与加饴糖。桂枝汤治外感,小建中汤治虚劳。虚劳与外感,病证悬殊,方药则同。医家如肯将此病证悬殊,方药则同之点研究彻底,古中医学早已大明于世。读者于小建中汤之发热,已认识其为胆经相火不降乎?于桂枝汤证之发热,已认识其为胆经相火不降乎?如未认识,请速认识。如已认识,请再作整个的认识,不止明了虚劳之发热,明了伤寒之发热,且能明了温疹之发热也,且能明了时病与一切病之发热也。

乡村无医药之处遇外感发热之病,用酸菜汤半碗,无盐者加盐少许。煮开热服,立刻汗出而愈。春夏温热病,发热不退者,服之立效。本书温病时病篇,发热不退,无舌干黄胎者,乌梅二枚,白糖一两煎服之后,无不立刻汗出热退。

 但是一层,无医药的乡村,方能有这合于古圣人遗教的成绩。若是有医药的乡村,乃至于有明医有儒医的都会,则不惟无此成绩,且更以酸菜汤乌梅白糖汤,治(愈)时气发热为戒。谓酸味之物有收敛作用,其作用是向内的。时气发热而服酸菜汤乌梅白糖汤,岂不将时气温热,敛在腹内,烧心烂肺而死。因《伤寒论》的卷首,有王叔和妄加的序列。王叔和说道,冬月伤寒,登时病作,就要吃麻黄汤,这就是伤寒病。若冬月伤寒,登时不病,寒毒藏于肌肤,不知不觉,安然无恙。三个月后,寒毒变成温毒,发起热来,这就是温病。大家将王叔和的话,不加思想,紧记在心。以为春天发热的时气病既是冬天藏在体内的寒毒变成的温毒,当然不可食酸收之药了。明医儒医如徐灵胎,与着《温病条辨》的吴鞠通,着《温热经纬》的王孟英,着《时病论》的雷少逸,着《世补斋》的陆九芝,诸前辈先生。无不尊重王叔和于理不合,于事绝无之言。所以全国一致,流毒至今。徐灵胎尝谓小儿在胎吃母体血秽,又谓催生丸服下,小儿下地,将丸握于手中,男左女右,前辈不求澈底,真是可笑。

西医用稀盐酸治发热不退之时气病,服下之后,立刻汗出热退。今之医家,闻酸菜汤,乌梅白糖汤能发汗退热,则哗然大笑,闻西医用稀盐酸发汗退热,则肃然起敬。我不知所存何心也

乡村治外感发热,用酸菜汤而愈,如外感恶寒,用葱姜豆豉汤而愈。葱姜疏泄,豆豉养中而兼宣通,亦合麻黄汤用麻黄之疏泄以开卫气之闭敛的意义。乡村治外感发热又恶寒者,食香油酸辣面汤。酸以敛荣郁之疏泄,辣以泄卫郁之闭敛,面以补中,香油以润津液,立刻汗出而解。此又合于桂麻各半汤之原理也。生姜伤肺,外感莫用。可多用葱豉较为稳当。乡村又用绿豆芝麻茶叶葱姜豆豉,治秋季外感甚效。秋季外感,燥热伤津,绿豆芝麻茶叶,润燥生津,葱姜开结,豆豉养中气,皆合古圣法则者。

发热恶寒,有出于荣卫者,有出于脾胃者,有出于肾家者,有出于胆经者,有出于肺家者。出于荣卫者,荣卫为风寒所伤,郁而自现本气,以上所述是也。出于脾胃者,脾胃为饮食所滞,脾滞则现阴寒,胃滞则现阳热,阳则发热,阴则恶寒。或脾胃将败,则脾胃分离,亦现寒热。出于肾家者,详处方基础篇肾气丸。出于胆经者,详下文柴胡汤。出于肺家者肺主皮毛,皮毛主一身之表。肺气伤,则牵连表气,而发热恶寒。肺家之发热恶寒,时止时作,不似荣卫之发热恶寒无休止也。肺家之发热恶寒,详时病篇热伤风与秋燥感冒。五项发热恶寒,惟风寒感伤荣卫者,身痛项强,寒热甚盛也。

自来注桂枝汤证,皆曰风中肌腠,用桂枝汤以解肌。注麻黄汤证,皆曰寒伤皮毛,用麻黄汤以散寒。试问桂枝汤的芍药,其性收敛下降。既是肌腠有风,芍药不将肌腠的风愈加收敛出不来乎。寒在皮毛,如何会发热恶寒,又如何会骨节疼痛乎。此两方皆发汗之方,麻黄性散,服后汗出病解。芍药性敛又何以服后亦能汗出病解乎。仲圣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内外疾病方药的祖本。桂枝汤麻黄汤,又为起首之方。吾人读诸前辈的大注,起首便引人堕入五里雾中,无怪今之身任整理中医之责者,主张废除阴阳五行也,其实是欲废除中医书的理论耳,不知原理之害也。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四逆汤

四逆汤证治

附子三钱 干姜 炙草各二钱

治太阴病,自利、腹自痛、腹满而吐、食不下、脉沉而微。

此治太阴脾脏病之法也。脾乃阴脏,阴中阳足,则脾经上升,与胃经合成圆运动。阴阳和平不病寒也。病则太阴阴盛,胃阳消灭,则病湿寒。寒湿偏多,故自利,腹满,吐而食不下。水寒火灭,木气失根,郁而冲击,故腹自痛。此火土两寒,中气将脱,危险极矣。

此方用炙草补中气,用干姜温中寒、除湿气,用附子温肾水之寒以救火。火土俱复,阳与阴平,运动复圆,所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太阴湿土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脾阳素虚之人,病即由表入里,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面色灰黯,口淡不渴也。土败阳微,故脉沉微。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附子汤

附子汤证治

附片  白术 茯苓 人参 炒白芍各三钱  

治少阴病,手足寒、背恶寒、蜷卧、但欲寐、骨节痛、脉现弦细。

此治少阴肾脏病之法也。伤寒病,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阳腑病热,阴脏病寒。少阴肾脏,病则阴寒。水寒克火,火灭土亡,危险极矣。

 四肢秉气于中土。中土阳亡,则手足寒冷。阳入于阴则寐,水寒无阳,则蜷卧欲寐,而不能寐。肾主骨,肾寒则背脊恶寒。水寒土湿,木郁风生,则骨节痛。此病致死极速。

 此方用附子温补肾阳。人参茯苓白术,补土泄湿,芍药和木息风。附子温补肾阳,易动风木之气。附子与芍药并用,肾阳复而风木不动也。此中医五行之妙用也。火土复而木气安,阳与阴平,运动复圆,是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少阴寒水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肾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神色黯淡,恶寒气微也。水寒土败,阳微气少,故脉微细。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乌梅汤

乌梅汤

乌梅三十枚  蜀椒 当归各四钱  桂枝 党参 附片各六钱 干姜二钱  黄连 黄柏 细辛各三钱

治厥阴病,厥热往返,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脉细急数

共捣筛蜜为丸,如梧子大,服二十丸,日叁服,稍加至叁十丸。乌梅先用醋浸一宿,饭上蒸,捣如泥,和各药为丸。用时如无丸药,可减轻用分量六分之一,煎服,日叁服,隔二小时服一次。

此治厥阴肝脏病之法也。厥热往返者,厥为寒冷,厥阴乃阴寒已极,微阳初生之气。厥阴风木,子气为火,母气为水。厥阴病则风动无定,或见子气而病热;或见母气而病寒;故热后复厥,厥后复热。平人之厥阴不病厥热者,中气旺而水火交也。厥阴一病,风木克土。中气既败,水火分离。于是厥而复热,热而复厥。热多则火土复而人生,厥多则火土亡而人死也。

 消渴者,风木之气,因水寒脱根而疏泄上冲。疏泄伤津,故渴而欲饮,饮而仍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者,足厥阴肝经为风木,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肝经木气上冲,而心包相火又因中气虚败,不能下降。故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者,风动耗津故饥。土气已败,故不能食。蚘乃木中阳气所生,中下既寒,蚘不安居。食后胃上加温,蚘避寒就温,故上行而吐出。心烦者,蚘乃肝家阳气所生,蚘动则阳动,阳动故心烦。

 此病水寒火热,木枯土败。方用附子蜀椒细辛温水寒,而培木气之根。黄连黄柏清火热,以保木气的津液。桂枝当归温养木气,以息风气。人参干姜以温中补土。细辛温降寒水,乌梅大生木液而补木气。风盛则木气自伤,惟乌梅能补木气也。水温火清,木荣土复。阴阳平和,运动复圆,是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肝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气微而躁烦不安也。木气动而耗津,故脉弦细。微阳拔根,中气虚极,故脉急数。

乌梅丸为肝脏阴寒之方。黄连黄柏大寒之药,乃如是之重者。水寒则木郁生风,风又生热,热又伤津,津伤则风更动。寒不去风不息,热不去风更不息。寒温并用,木气之个性使然。此方虽寒温并用,仍以温水寒为主,清火热为辅。六气中惟风木复杂。风木能研究澈底,余皆澈底矣。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大黄四钱 枳实 芒硝各二钱  厚朴八钱

治阳明病,胃家实、日暮潮热、六七日不大便、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拒按、脉大而实。

此治阳明腑病,肠胃燥结实证之法也。承气者,承中气也。中气左旋化阳,右转化阴,阴阳平均,中气乃治。阴进则阳退,阳盛则阴消。阴阳偏胜则中气伤而人病。阴阳偏绝,则中气亡而人死。三阴病,阴盛阳绝。大承气汤证,阳盛阴绝。当此之时,阴阳平均的中气,几乎有阳无阴了。日暮潮热者,阳明燥金气旺于申酉之时。燥金气旺,每日申酉加热,如潮来之有定时。此时胃中阳旺,故阳明病必此时热增也。谵语者,胃中津液消亡。心火不降,烧灼神昏也。手足濈然汗出,六七日不大便者,胃肠燥极也。腹满痛拒按者,肠胃有燥屎结。伤寒论云胃中有燥屎,乃胃中食物,被燥气炼干云耳,故曰胃家实也。

阳明燥金,大肠主气,胃土从化。金气以收敛为能,故金燥必结,故燥屎坚硬也。

 此方大黄芒硝,攻下燥屎。枳实厚朴,开通滞气。阳退阴复,中气承接(阴阳平和),运动复圆,是以病愈。

 此方妙处,在大黄枳实性寒,芒硝厚朴性热。厚朴分量,适与大黄三味平均,寒热混合,则生圆运动的作用。如不用芒硝厚朴之热,只用大黄三味之寒,直攻而下,一定将人下死。脉实而大,阳热充满之象。与三阴脏病,阴盛阳微,是对待的理法。(世谓芒硝性寒,错误)

 但是要用大承气汤,须先以小承气汤试探。服小承气汤后,放屁,是有燥屎。可用大承气汤。若不放屁,是无燥屎,便不可用。小承气汤,大黄二钱,枳实一钱,厚朴二钱。

此六气运动不圆,阳明燥金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胃阳偏旺之人,病即由表入里,表证罢而里证作,或表证未罢而里证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蒸蒸发热,汗出气盛,而舌胎干黄。数日之后,乃成此证。不比三阴病成之速也。此病表证未罢,里证续作。当先解表,然后下里。与三阴表证里证兼现,当先温里,然后解表,是对待的理法。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桃仁三钱  桂枝二钱 炙甘草二钱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治太阳(荣卫)腑病,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内有蓄血、小便利者、脉象沉实。

此治太阳膀胱腑病之法也。太阳之腑,膀胱也。膀胱位于少腹。膀胱有热大肠血瘀,故小腹急结。血热必神乱,故人如狂。热实,故小便利。热结在里,故脉沉实。

此方大黄芒硝以下膀胱腑热。桃仁以下瘀血。膀胱腑虽有实热可下,而胃中却无可下之物。硝黄极伤胃气,故用炙草以补胃气。用桂枝者,达表气也。因大肠膀胱之经,在荣卫之内。膀胱本腑有热,其经气即将荣卫之热引入本腑而成此证。故用桂枝将其经气,仍达于表也。小便如不利,内热未实,便不可下。如血自下,血去热退,不必服药当自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太阳腑热之病也。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血热阳盛之人,病即由表入里,表证不罢,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时,但觉少腹急结,忽然发狂也。以上阳明太阳腑病。腑病忌发汗。

整个《伤寒论》的病,曰表病、曰里病、曰经病。表曰荣卫、里曰脏腑、经曰少阳之经。脏乃脾脏肾脏肝脏,腑乃胃腑与膀胱腑。胃腑之病最多,膀胱腑之病最少。六气圆,三阳与三阴平列。《伤寒论》整个病证,实是三阴脏与阳明胃腑平列。因少阳胆为经病,而无腑病。太阳膀胱腑病,有两证。膀胱腑热,必胃腑热。故膀胱腑病,可以附属于阳明胃腑病。吾人研究《伤寒》一书,只须将内容六瓣之一橘的譬喻。(荣卫加橘皮,三阴脏、三阳腑如橘瓣)。将此比喻整个认识之后,再由六瓣之三阳中,认为阳明胃腑病与三阴脏病相对,将太阳膀胱腑病附于阳明胃腑病,另将少阳经病划出三阳腑病之外。于是表则荣病热卫病寒,里则腑病热脏病寒。少阳之经病半热半寒的《伤寒论》的两大原则了然,全书证治皆有系统矣,不止事半功倍而已。

膀胱乃太阳之腑,乃里病非表病也,其经在荣卫中,只占荣卫六分之一。荣卫乃三阴三阳六经之表,六经之表的荣卫病,原文称为太阳病。伤寒论表面限界,遂起纠缠。兹将太阳膀胱腑病,在读法预备中,列于阳明胃腑病之后,将太阳二字列入里病,将表病二字归入荣卫。名实确定,使学者认识于先,以为读伤寒论原文,易于了解地步也。

伤寒论,六经六气,太阳膀胱腑之经,属于寒水之气。膀胱腑病乃病热,而不病寒。少阳肾脏,乃病寒病。脏阴腑阳,阳热阴寒,自然之理。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肾经病寒,膀胱经乃随之而寒。阳水之气主外,阴水之气主内。内温外清,则封藏得令。阳水清则寒而善藏。阳水善藏。阴水乃温。六经名词,太阳寒水四字,非在宇宙人身的解剖学的伤寒论上,将表里病证的原理方法,实地考求,彻底分清,无不被各注家之说所迷惑也。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法半夏 生姜 人参 炙草各三钱  大枣肉六钱

 治少阳经病,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耳聋、咽干、胸满、胁痛、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象虚小弦数。

 此和解少阳经病之法也。少阳胆经,居荣卫之内,脏腑之间。此经一病,阴阳不和。阴郁则恶寒,阳郁则发热。郁而不解,故寒热往来。胆经不降,相火上逆,故口苦耳聋目眩咽干。胆经自头至足,循耳后,下胸,环胃,循胁。胆经不降,故胸满胁痛不食心烦喜呕。胆经与三焦经同属少阳相火。胆经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经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经气结滞,故病有以上诸证。

此方柴胡升三焦经之下陷,黄芩降胆经之上逆。胆经逆胃经必逆,半夏生姜降胃经之逆。相火上逆,中气与津液必伤。姜枣炙草人参补中气生津液。中伤火逆,脏阴易动。故重用补中之品,以防止脏阴之动也。火陷中虚,故脉虚小。木火结滞,故脉弦数。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预备—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法半夏各三钱 大黄 枳实  生白芍各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六钱    

治少阳经病,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耳聋、呕而下利、胸下痞硬、脉象右实左弱。  

此和解少阳之经兼下阳明腑热之法也。如小柴胡汤口苦目眩寒热往来等证,又兼呕而下利胸下痞硬。呕利为胆胃二经热滞,痞硬为胆胃二经横结。于小柴胡汤去参草之补中,加大黄枳实以各二钱以下胃热,加芍药二钱以降胆经而舒胃经。一面和解少阳之经,一面下胃腑之热也。

小柴胡汤证,脉象虚小,略兼弦数。虚小者,中阳虚,而三焦之气下陷。弦数者,木火病而胆经之气上逆也。大柴胡汤证,脉象右洪而实,左弦而弱。右洪而实者,阳明胃腑热滞,左弦而弱者,木气结而津液伤也。   

此二证,大柴胡汤证少,小柴胡汤证多。因中虚不运,荣卫乃病。中虚之家,胆经相火易为上逆,相火上逆,中气更虚,故小柴胡汤证多。胃阳盛乃病大柴胡汤证,胃阳盛则中气少有虚者。中气不虚,荣卫偶病,自能汗解,不至传入少阳经也,故大柴胡汤证少也。名曰入少阳经,其实乃少阳经自病。

 此六气运动不圆,荣卫表病,未得汗解。脏腑阴阳,又不偏动。少阳经气,被迫而成半表半里证也。

 大柴胡汤证呕而下利胸痞,与太阴吐而不利胸痞,明辨于下。吐而下利又加心痞,乃太阴寒证。太阴之吐利,不发热,不出汗,胸痞不硬。今一面下利,又出汗发热,乃胆胃热也。发热而呕,乃少阳之热呕,非太阴之寒吐。呕无物有声而声大,吐有物声微。于少阳热呕之中,加心痞而又硬。乃少阳经逆(结)塞心下,非寒痞也。于发热出汗呕而痞硬之中,加以下利。此热利非寒利也。

曰少阳经病,必有口苦耳聋肋痛诸证。太阴脏病,无有口苦耳聋肋痛诸证。

寒利利下如注,肛门不热,利时无屁,粪为灰色,一滑即下,一泻之后,精神立刻短少。热利有屁,利如喷出,粪为稀水,多有黄色,稀水之中,必杂硬粒,停而又下,不觉其滑,其射皆远,泻后精神不衰,反觉松快。

寒利色灰舌无苔而口淡。热利舌有黄苔而口苦。阴阳不同、虚实各判也。

阳腑阴脏。腑病阳热,脏病阴寒,一定之理。少阳居三阳之一,却无腑病者,少阳胆腑附肝脏而生,入胃腑而下,居其他脏腑之间。阳盛则胃腑病热,阴盛则肝脏病寒。故胆腑本身无有本病只有经病。经病现时,必项强已罢,继以口苦等证也。

一部《伤寒论》,如内容六瓣之一橘。表病宜汗法、里病宜下法,宜温法。少阳经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温。柴胡汤之柴胡却有汗意,黄芩却有下意,大枣、生姜、党参却有温意,所以能和解也。

少阳经病,不可汗者,汗所以通表气。少阳胆经秉气木火,居表里之间。汗伤木火津液,必干燥生烦,而成坏病也。不可温者,温所以扶脏气之阳。胆经木火正郁,热药必助其逆升而不能降也。不可下者,少阳相火一病,上热不降,中土失根。下之必伤中败土,至于危亡也。惟有和之一法,不损其本来之气,调和其升降之郁,故病愈也。表里之间有少阳经,少阳经之内是脏腑,少阳经之外是荣卫。故少阳解决,整个表里方能分清。然必整个的表里认识,半表半里的少阳经方能认识耳。

人身气化,表有荣卫,里有脏腑。表里之间,有少阳之经。伤寒论立汗法以治表病,温法下法以治里病,和解法以治经病,表里经病,是整个组织的病。汗温下和法,是整个组织的法。病有变动,法有加减。先知整个的组织,握定原则,一切分则,自能解决。

上列各方,逐方明了之后,汗法三方,可并为一方看。温法三方,可并为一方看。下法二方,可并为一方看,和法二方,可并为一方看。又将四方并为一方看,能将四方并为一方看,然后能明了人身气化一整个的组织。

如此预备成熟,然后读本书的伤寒读法篇,不惟能彻底明白伤寒论,一切温病霍乱等病,一切外感内伤等病。皆可用一个圆运动的理法,以归纳之。然后见古中医学,用一个原则,支配一切分则的办法。简而易也。

伤寒论为外感内伤百病治法的祖本。外感之病,亦因内伤。脏阴素伤,而后腑阳病热。腑阳素伤,而后脏阴病寒。收敛之气素伤,而后荣气病热。疏泄之气素伤,而后卫气病寒。所以伤寒各方,皆系调和脏腑,调和荣卫之法,而无驱风逐寒之法。如素无内伤之人,虽偶感空气中的风寒,觉得身体不适,安卧片刻,中气运动,自然汗出病解。更无由表入里。由表传经之事。

其实由表入里,乃里气自病。由表传经,乃经气自病。荣卫表病。乃因于风寒之伤。而亦荣卫自病。认清此点,仲圣之心法传矣。

全篇结论

人秉造化阴阳五行六气而生,阴阳五行六气者,人身之原质也。故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医理,无不根据阴阳五行六气。

仲圣伤寒金匮,为中医方法祖本。仲圣自叙云,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又云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脏。仲圣撰用素问难经,素问难经乃说阴阳五行六气之书。仲圣经方,只言某病用某方,不说阴阳五行六气,何也?无法说也。

此篇天人一气,整个阴阳五行六气,圆运动的河图。与仲圣经方,合为一事,设法说明。只须认识河图,即能认识阴阳五行六气,即能认识经方的法则,即能认识中医学的所以然。然后再去读前贤医案,经方的规矩准绳为经,前贤的活泼方法为纬。深造在乎各人,理论自归一致,岂不善欤。此篇所以名曰处方基础篇是也。

历代整理中医,以前清乾隆年间,诏修《医宗金鉴》为极盛。书成无有效果,何也?不言所以然,无系统无原理故也。

然则系统学,言所以然矣,有原理矣。于整理中医有效果乎?曰,不设养病院,不在病人身上实地证验,不在病人身上实地学习,徒耗空言,仍无效果也。如在病人身上实地学习,只须三年工夫,便可造成彻底负责良医。古人云,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系统学要有效果,非设病院以求征信不可。学修机器,要在机器厂学,学医治病,不在人身上学,徒在纸片上学,中医学纷岐杂乱,原因亦在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