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妈说:人到中年,没啥不能聊的。今天要和大家聊聊两性话题 我的好友希希妈结婚10多年,和老公一直平平淡淡。中途她为了陪伴女儿,索性与老公分房睡。这一分就是4年,直到前阵子……大家现在都是什么样的状况?仍然是“你侬我侬”,还是觉得”多看一眼都是多余“?欢迎看完后一起聊聊哦~ 文:希希妈 要是一年前有人和我说,“夫妻不能分房,会影响感情”,“性生活很重要,无性婚姻太痛苦了”,我大概会反驳:分房才是婚姻的“保鲜剂”,无性才是女人极致的独立。在婚姻里把自己过成单身,多酷! 不过就在上个周末,我和先生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分房。恢复同床的第一天,我们有了久违的一次夫妻生活——坦白说,是两次。先生的表现也是让我心下惊诧:真是铁树开花,老汉变猛男啊!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看到了新的可能,用先生的话说:“以前是完成任务,现在是有情感交流的。” 01“分房睡挺好的,省得男人磨叽。” 现在回想,当初为什么要分房?好像也不是因为什么大冲突或者正儿八经商议决定的,就“自然而然”吧。那个时候,女儿刚上小学,我每天下班检查作业、辅导功课,睡前讲故事、读绘本,每天晚上10点前基本忙个不停。第二天还要早起给一家人做早饭,所以睡眠时间很紧张。而先生每天都加班,回来基本10点以后,等于我刚想睡他又把我吵到了——我睡眠极浅,一点声音就容易醒。要是再碰上他还想干点啥,真是又恼又累:伺候完小的还要伺候大的,女人结什么婚啊,累死我算了!后来女儿粘我要和我睡,加上先生经常加班、出差,就睡到了隔壁儿童房。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习惯。其实也听了很多分房睡不好的说法,比如会影响夫妻生活,会让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错位。 但我总觉得每个人情况不同,我和他属于从结婚开始就进入老夫老妻状态了,两个好人,柴米油盐,搭伙过日子。激情什么的都是奢侈——就这么说吧,如果一周前你问我上次性生活是什么时候,我大概都要“考古”一下。之所以如此,大约是因为我最早进入婚姻的时候就是不情不愿的,更多的是借婚姻逃离“糟糕”的原生家庭。后来发现两人性格、志趣差异太大,但孩子都有了,日子总要往下过的——这的确是我的逻辑,我佩服那些因为不爱了而离婚的妈妈,但我选择自己的路。其他都好调和,落实到“性”确实是个死结:女性更多的是先有爱后有性,找不到爱意,身体上就很难有欲望和冲动。所以,对我来说,分房睡毫无压力,反而有点“正中下怀”。一开始也的确挺好的。 我和女儿基本同睡同醒,作息相当规律。而且我一直觉得,即使夫妻之间没有“爱情”,也可以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氛围。只要大家都是爱孩子的,都是有责任心的。总体来说,家庭氛围算不上很好,但也不算坏,女儿性格活泼大方,嘻嘻哈哈,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02“我感觉心力被女儿耗尽,却没有人给我补充。”但时间长了,我还是发现了问题:一方面是女儿越来越粘我,甚至到了我想要逃离的程度。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孩子真是”欲求不满“的”小恶魔“,她才不管你是不是早已身心俱疲,还在那里磨着你: ”妈妈,你给我讲个故事,就1个……你都好久没给我讲故事了。“”妈妈,你给我读下这本书,我就喜欢妈妈读的声音。“ 你看,明明是索求,却让你很难拒绝。一个女人如果长期承担“妈妈”的身份,而作为“妻子”、“女人”的那部分缺失,只有消耗,没有补充,内心的力量就会慢慢枯竭。这样的状态即使再伪装,身边的人也是能感受到的。有一次女儿说:“妈妈什么都好,就是不爱笑。”她说这话的时候大概是开玩笑的,脸上笑嘻嘻的,但我内心却像被猛击了一锤:原来,我心里的苦闷也是藏不住的。那一刻,既心疼自己,又担心这样的状态会影响女儿。 都说妈妈的脸是孩子的天,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才能养成真正快乐、健康、有力量的孩子。如果我一直郁郁寡欢,又怎么给到孩子快乐的童年呢?另一方面是我和先生的相处模式,似乎让女儿对“未来的婚姻”失去了信心。虽说我有意识地和孩子爸爸保持友好,但这个只能保证不会太差,很多生活的细节和真实场景是没法骗人的。从她的角度看,先生实在不是个好伴侣:情商低、不会哄妈妈,不懂女人的心思——而这些,或多或少,也有我的表达在里面。比如我有时候生闷气,女儿很容易就察觉到,就会问我:“妈妈怎么了?”我也会忍不住说:“你爸惹的。” 有时都不需要我说,女儿看到听到我和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忍不住摇头:“爸爸情商太低了。”然后过来拍拍我: “妈妈,你怎么会看上我爸的?”我虽然解释: ”你爸也有你爸的优点,比较实在。“但脸上的失落一定也让女儿看在眼里了。而这,在女儿那里很可能都归咎于爸爸的不是。女儿就常说:“妈妈,你要是不结婚一定过得更好。”还表示:自己长大肯定不要结婚的。虽然以后孩子结不结婚我都能接受,但我希望那是她基于对自己、对婚姻足够了解下的选择,而不是因为我的婚姻样板给她造成片面印象甚至“阴影”。很多时候,看到书上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妈妈相爱。我都有深深的遗憾和压力。就算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我也想试试改变现状。 03“消失”的爸爸,其实一直在那里说为了孩子,其实也是为了自己,为了整个家庭。 有一个说法我是很认同的:家,是需要爱意的流动的。这个流动不只是孩子和妈妈之间,也包括夫妻之间、孩子和爸爸之间。这样的氛围,才更滋养人。分房期间,有时候先生也会到我们房间来”串门“,坐在床边或者躺在床上和我聊聊天。女儿看见了就很不高兴:”爸爸,这是我的位子,你什么时候走啊?“有时爸爸反驳几句,女儿还会气得哭起来。这让我意识到:孩子的认知已经出现了偏差,在她眼里,妈妈就是应该陪自己的,爸爸则应该靠边站。而我自己呢,整天对着一个小朋友,很多心事和压力无处倾诉和排遣,也变得紧张、易怒。有时候女儿巴拉巴拉和我说着什么,我会突然恼怒:“能不能别说了,好吵啊。”然后又自责内疚:“对不起,妈妈就是太累了。”而先生因为不在场,也没机会一起好好交流,对这些“毫无察觉”。 一个恃宠而骄的孩子+一个压抑不满的妈妈+一个“消失”的爸爸,这大概就是过去四年里我们家的基本写照。也试着让先生和女儿对调房间,但往往女儿一闹,也就算了。 这次可能是自己的情绪积压到了一个极点,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状态“纠正”过来。不求什么恩恩爱爱,但至少彼此之间都有交流和沟通,整个家的关系不要失衡。可能因为我的态度够坚决,女儿这次反而很配合。虽然还是有点情绪低落,但并不抗拒,只说睡觉前还要妈妈陪着入睡。我就又给先生发了信息(当时他还在外地出差):“以后我们还睡一个房间,必要的沟通还是要的呢。” 一开始先生没有回,我以为又是泥牛入海,一拳打在棉花上。没想到半天之后,收到信息:“好的,等我回去,深入沟通。”哎呀,居然还会玩带色的梗了呢。加分!第二天,先生出差回来,我们有了单独的空间,彼此说说话,我的情绪放松了许多——和陪着孩子时刻劳心劳神的感觉还是很不同的。我忽然觉得:爸爸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我们都太久没有看到彼此。也可能是半个多月没见了,有点新鲜感,总之,“鬼使神差”,有了久违的夫妻生活。先生的表现也是令我吃惊,原先古板、程序化的过程,竟然也有了新鲜的变化。 04“不可能完美,但能好一点是一点”当然,并不意味着“完美”,事实上我只是不排斥,但即便如此,还是明显感觉到情绪压力得到释放,人不再那么焦虑了。不只是性,更多是感受到对方的关心和体贴,这个对女性或许更有“疗愈”作用。更让我欣慰的是,先生的情商好像突然也高了。以前说话跟吵架似的,尤其对女儿,特别像个封建家长,板着脸假威严。 现在却能和颜悦色,十分耐心地听女儿说家里的猫如何学会了上厕所。我也才第一次知道,男人被满足,也会有情绪安抚舒畅身心的效果。最近的聊天画风:(以前经常因为不回信息被我拉黑) 原来,天天加班很晚的男人们,是可以早回家的…… 原来,大直男也是会说出“你想我了么”这样的“鬼话”……当然,这样的“热情”也会渐渐冷却下来,但总体上,家里氛围还是温馨了许多。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委曲求全”不过是自欺欺人。 以前我可能会被类似的话刺激到,甚至升起“无名怒火”,继而沮丧:是啊,我就是个懦夫,没有勇气摆脱现状。但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心平气和。逃离不满的婚姻是勇气,直面难道不是更需要勇气吗? 这样的勇敢,不是认命,而是在既有的现状里梳理出可以变好的线索,一点一点去修正、优化。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情情爱爱早就看淡了,求的是个“大局”“基本面”,80分没有,从60分提高到65分也是好的。至于这次的改变能维持多久,会不会过段时间重蹈覆辙,我也不那么在意。变,是永恒的。而生活,早已教会了女人应对的韧性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