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 | 小满 · 醒脾化湿,养心安神!

 快乐英平 2022-05-21 发布于江苏

小满

2022年5月21日
农历四月廿一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8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籽粒几近饱满,眼看着就要丰收了,却未完全成熟,因此得名“小满”。

小满时节,从气候特征来看,全国各地依次进入夏季,天气渐渐由暖变热,且降水进一步增多,民间有谚“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2022年小满节气由5月21日9时22分开始。

小满三候
OFGRAIN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图片

小满养生的中医理论

小满时节是全年最接地气的15天,从地下升起的阳气正稳步向上,充满地面;人与天地相应,体内的阳气也正走向壮硕。换上平底鞋,乡间走走,接接地气。

中医认为,人体有机整体,人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身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气温越来越高,暑湿邪气正盛,因而此时要及早注重“未病先防”,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Part 1起居养生

白昼渐长,养阳养心

1、汗满贪凉易伤阳

小满时节,正值五月下旬,气温逐渐增高,毛孔开放,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若频繁使用空调、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邪气乘虚而入,机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因此,古人提出保养阳气,避免贪凉阴冷,乘凉时盖好腹部防止受寒。

除此之外,注意脚部保健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民谚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
2、睡午觉、凝心神

午时是养心黄金期,小睡15-30分钟午觉,有益心脏健康。调神安神 ,实为养心之首要。心平气和 ,血脉流畅,则有益心脏健康。

日常养生 Tips
勤耕“中丹田”- 膻中穴
图片


位置:膻中位于胸之内、肺之间、心之外、胃之上、乳之旁,所以它对心、肺、胃、乳的功能以及整个胸的功能(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一套体系)都有调控和辅助作用,被称为“气会”“中丹田”。
方法:按揉。用手掌大鱼际的部位(这个部位对应着心肺,是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置于两乳之间膻中所在部位,上下按揉,以有热感心内渗透为适宜。过程中如出现打嗝,则为通气现象。
作用:舒适缓和的刺激心肺,助于缓解心率失常。

Part 2饮食养生

健脾养胃

在饮食上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促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少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

中医讲,脾主运化,夏季湿气重,湿毒困脾,堆积在体内,到了冬天的时候脾胃就会容易出现不适。小满时节,建议多吃一些利水渗湿、芳香醒脾、益气养阴的食物。
推荐食材
  • 薏苡仁、莲藕、冬瓜、白扁豆、山药、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鸭肉等。

  • 冰箱里取出来的水果放到常温再吃。时令水果为樱桃、芒果、无花果。

  • 多吃赤小豆、小米、绿豆、小麦、莲子、山药、枸杞、红枣、龙眼肉、百合、马蹄等健脾养心润肺的食物。

喝粥补水、养胃、护脾
天气渐热后,人体水分丢失较多,多进稀食汤饮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小满节气茶

陈皮银花茶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湿气加重,需要继续养心健脾胃,可选用陈皮银花茶。
    【制作方法】陈皮 3 克,金银花 10 克,放入茶杯中,倒入开水,冲泡 5 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陈皮有健脾胃、疏肝理气的作用,金银花可以清热解毒,陈皮银花茶可用来治疗口舌生疮、胸闷腹胀等症状。

Part 3运动养生

顺势而动
配合饮食养生,运动要做到与自然规律相协调。多进行广泛的户外活动,与自然万物同气相求。此时人们容易疲倦走神,故应经常到户外吸纳清阳之气。

中医讲,“汗血同源”,出汗过多,易耗伤津血及阳气,可致气血两伤。大量出汗,容易导致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烦渴等症状。因此,宜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站桩等运动方式,建议饭后一小时再运动,不可空腹剧烈运动,锻炼时间不宜过长。

《遵生八笺》中小满坐功

小满导引术的练习,不仅有利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等经脉的运行,亦可消除阴阳经的偏盛偏衰之弊。

图片


具体方法为: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 一手手心向上用力托举,一手手心向下,用力下按,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功效:可缓解肺脏邪毒积滞引起的胸胁胀满、面红鼻赤、心烦心痛、掌心发热等症。

Part 4中医养生

Part 5情志养生

致闲少欲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意思是说:“少欲、安,才能保证体内真气正常运行,强调志不贪,心知足,理性看待前进路上的每段过程和结果,不要过于计较一时得失”。

舒畅心情
中医有云:“风火相煸”,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心火偏旺,容易脾气暴躁、烦躁不安,而心理、情绪与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此时要调适心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抑郁、焦虑、生气等情绪。《内经》里“怒则气逆, 甚则呕血及飧泄”等, 讲的就是情志失调导致身体发病。【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