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作家虹影讲述10年流浪经历 透露还将重返自传写作

 置身于宁静 2022-05-21 发布于浙江

20年前,虹影以一个私生女出身的女性眼光,记录了她在特殊时代艰难成长的困境,写出《饥饿的女儿》。大胆直率的私人经验描写,曾引发读者大量争论与思考,也让虹影获得巨大声誉。2016年春天,虹影的自传体代表作《饥饿的女儿》,回到其在国内首次出版地成都,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纪念版。在虹影的作品中,巴蜀地域特色很是浓重。川渝一家,虹影表示自己是半个四川人,“对成都也有较深的感情。在这儿有很多老朋友,但由于一些原因,近些年来“自己回成都的次数很少。”4月8日、9日,虹影现身成都,携手梁平、洁尘、何小竹等四川文化圈多位好友一起,与读者深入交流,畅谈自己这么多来在外漂泊的生活、创作的心路历程,深受欢迎。

梁平、洁尘、何小竹轮番与虹影对谈

老友赞虹影“天才”:令读者喜欢 令同行羡慕

熟悉虹影作品,尤其是她的自传体小说的读者都了解,虹影在讲述苦难故事时,文字残酷又冷静。语言的冷与故事的苦之间,构成一种压抑与冲动的内在张力,使她的叙事平添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8日晚在成都方所,在与成都著名诗人梁平对谈时,就重点聊到“苦难记忆与现实生活”的对照,对于一个作家的意义。而两位同是重庆人,对于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当下,也成为交流思想火花的触碰点。

作为一名女作家,虹影的小说中,对女性的内心世界有着异常细致的刻画。但虹影并没有有封闭在个人和女性的内心世界里,而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历史结合,将私人经验映衬在大时代幕布上。在私人的家庭经历描述中,显示出的是中国一段当代史的剪影。4月9日上午,虹影在成都市图书馆,与诗人何小竹展开了一场主题为“女性生活与世界的关系”的文学对谈。下午,她则与成都女作家洁尘,在成都购书中心就“女性记忆与我们的生活”展开了探讨。洁尘说,作为虹影的老朋友和写作同行,对虹影本人和她近年来的改变,一直很关注,“从读她的《饥饿的女儿》开始,我就发现,虹影是一个天才型作家。除了她大胆自剖个人成长故事之外,她的文笔、节奏,以及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元气,都是令读者喜欢,令同行羡慕的。”洁尘还说,“虹影本人和她的作品气质,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天才女作家:萧红。”

给女儿写完童书后

还重返自传写作讲述10年流浪经历

虹影透露,她最近的写作转型到儿童文学题材,契机是写给女儿看。谈到将来的写作计划,虹影说,“等我女儿长大了,不需要我写童书了。我肯定会写其他题材的。”很多人喜欢她的自传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不知道这些成长故事写完了吗?虹影会不会再写自己真实的故事?虹影的回答是肯定的,“肯定还会写。有些故事还没写完。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我是处于离家流浪的状态。这10年我是什么状态?很多读者都很想知道。我自己也很想写出来。我已经写了初稿。还需要继续沉淀和修改。因为我写这10年的流浪,不光是写我自己,还要写出80年代的时代气质。”

携中英混血女儿同行

自己的书,会给女儿看 不讳言苦难

此次回到成都,虹影还带着她9岁的中英混血女儿一起来。在女儿的陪伴下,虹影也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访问。虹影说,女儿是第一次跟她来成都,“她很喜欢成都。对成都的很多事物都感兴趣。”提到最希望女儿长大了呈现怎样的素养和性格,虹影首先提到,“我最喜欢她能独立、坚强,一个有主见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很软弱很依赖人的那种女孩子。其次,我喜欢她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最好是我读过的书,她都能读完。”虹影还透露,自己写的书,也会让女儿读,也不会给她讳言社会上一些苦难的故事,“因为我认为,对孩子不能一味地告诉她,世界都是玫瑰色的。孩子也需要认识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等苦难到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毫无防备。等她再大一点,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会送她去一个地方好好锻炼、磨练一下,更加深入了解真实的世界。”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摄影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