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概论 学习笔记

 ymkst 2022-05-21 发布于湖北

原创 叶蓁 汉语言文学知识 2020-08-03 11:1724个

第一篇:文学概论导言部分

一、文学理论的定义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文学和文学活动。
1、文学: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2、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3、文学产生的源泉:
社会生活
4、文学创作的主体:
作家
5、中国文学的基本体裁: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6、文学活动的过程:
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7、如何理解文学和文学活动?
 理解文学和文学活动,还必须与人的本质力量联系起来考察。
文学是人创造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文学活动中,作家把自身物质的、精神的力量投入其中,创造出让千万人感动、联想、想象、回忆、前瞻、欢笑、流泪、思考的文学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活动是一种只有人才有的活动,是展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活动。
三、文学理论的性质
1、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文学理论并不是固定的,静止的和僵化的,它总是生机勃勃的开放创新的,随着文学活动的实践发展而发展。
文学理论正确与否,是否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关键要看其是否根植于文学活动的实践,并经受了这个实践的检验。
我们的文学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总结历代文学活动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吸收古今中的各种文学理论成果,并坚持在新的文学活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
2、文学理论在研究文学活动中总是要对文学的人文精神予以研究和评价,所以文学具有人文性
(中国古人说“诗言志”、“诗缘情”,作家的情志体验和创造以及读者欣赏作品时的再创造,都是发现和挖掘人的精神力量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情怀和人文价值。
不同的文学理论工作者其价值倾向是不同的,同样的文学现象会因为研究者的价值倾向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文学理论研究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
在阶级社会里,人文性还反映着阶级性不同,阶级判断人文价值的标准是不同的。
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中人文性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学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学理论研究的全过程。)
3、文学理论家是的是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从既有文学活动的事实出发,通过观察、感悟和研究,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论概括,来揭示文学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分析和科学总结文学活动的实践,透过复杂繁多的文学现象把握其内在本质,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文学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须接受文学活动实践的检验,只有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文学理论,才能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还要求其知识系统与实俱进,在解释文学活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更新、发展。  )
四、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文学理论研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文学研究方法,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文学现象,把握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接受的规律。
五、文学分支
1、文学哲学
以哲学的方法研究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假等问题。
2、文学社会学
 以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问题。
3、文学心理学
以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情感与理性、体验与认识、想象与灵感、回忆与幻想、意识与无意识等问题。
4、文学语言学
以语言学的方法研究韵律与节奏、语体与修辞等语言问题。
5、文学价值学
以价值学的方法研究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审美价值等。
6、文学信息学
以信息论的方法研究媒介与受体、出版与传播、市场与流通、接受与反应等涉及传播和接受的问题。
7、文学文化学
以文化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宗教、伦理、民族、性别、地域、民俗、传统、现代等文化问题。
六、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
( 马克思主义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把文学放到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历史进程中去把握,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是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文学的本质。)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文学理论研究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把文学活动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文化语境中具体分析。)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强调,从人类改造自然和求得自身全面解放的社会实践中来认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赋予其崭新的内涵和评判标准,使人们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形成科学认识。)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了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人民是文学表现的主体。
以人民为主体创造历史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脱离了人民及其生活,文学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另一方面,人民是文学服务的主体。
一切文学作品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深受人民欢迎、是否对人民有深刻影响始终是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人类文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住人民检验又给予人民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的作品,才能成为优秀之作。)
七、文学“七论”
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
八、文学“七论”所形成的有机的“问题链”
分别回答了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问题文学的创作过程问题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问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问题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问题以及文学自古到今的演变规律和在当代的发展变化问题

注:字体加粗部分为小标题、标红部分为关键词、重点句;

学习笔记整理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