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三十七)“稂”是狗尾草还是狼尾草

 载几藏书 2022-05-22 发布于山东

“莠”和“稂”出现在《诗经》《齐风·甫田》、《曹风·下泉》、《小雅·正月》和《小雅·大田》中。这两个字的意思相似,常连在一起使用,如稂莠,稂莠不齐,不稂不莠等。

《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和《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之“莠”,都是一种草本植物,有的解释为田间似禾的杂草或危害农作物的恶草,有的直接解释为狗尾草。

狗尾草(原变种)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各地俗称大致相同,或叫狗尾巴草、莠子、毛莠子等。因其茎能治眼痛,故一名光明草。其形态似谷而小。狗尾草是一种常见的杂草,生于荒野、地边、道旁等。

狗尾草有两个亚种,一是巨大狗尾草,一是厚穗狗尾草。厚穗狗尾草只产台湾,大陆不产。巨大狗尾草与狗尾草(原亚种)的不同是植株粗壮高大,基部数节具不定根。圆锥花序粗长,可达20多厘米,稍弯曲。刚毛长达12毫米。巨大狗尾草的穗很像谷子,只是果实称秕粒状,不像谷穗那样向下弯垂的,看起来轻飘飘的。

还有一种大狗尾草。大狗尾草与狗尾草十分相似,只是植株通常比狗尾草高大,花序穗垂头,小穗较大。民间一般将狗尾草(原变种)、大狗尾草、巨大狗尾草、金色狗尾草等统称为狗尾草。

“莠”,《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禾下生莠。”《毛传》的解释是“莠,似苗也”(按,苗指谷子)。《康熙字典》解释说“《孟子》'恶莠恐其乱苗也’。《赵注》:'莠之茎叶似苗。《鲁语》马饩(xi饲料)不过稂莠。’《注》莠草似稷而无实(按,莠草不像稷)。”这些解释是把“莠”解释成了巨大狗尾草。徐光啟(明)《农政全书》莠草子考:“生田野中,苗叶似谷而叶微瘦,稍间开茸,细毛穗,其子比谷细小,舂米类折米。熟时即收,不收即落,味微苦,性溫。”所指是狗尾草(原变种)和大狗尾草。

“稂”,现代的文字工具书有三种解释:①为莠一类的草,对禾苗有害。如《辞海。②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谷子,亦称“狗尾草”。如《新华字典》。③狼尾草。如《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书对“稂”的解释有四种:①《尔雅·释草》“稂,童粱。”郭璞注“稂,莠類也。”没有明确所指。②《据毛诗陆疏广要》:“《笺》云:稂当作涼。涼草,萧蓍之属。”郑玄的这一说法不知所指,也少有人响应。③《毛诗陆疏广要》说《尔雅》里的“孟,狼尾”,今人叫狼茅字,好像指的就是“稂”。《本草纲目》“野狼尾草”释名说野狼尾草就是《尔雅》里的孟和狼尾。引“藏器曰:野狼尾生泽地,似茅作穗。《广志》云:子可作黍食。《尔雅》云︰孟,野狼尾。似茅,可以覆屋,是也。”“时珍曰:野狼尾茎、叶、穗、粒并如粟,而穗色紫黄,有毛。荒年亦可采食。许慎《说文》云:禾粟之穗,生而不成者,谓之蓈。其秀而不实者,名狗尾草,见草部。”清·《九谷考》说“稂,狼尾草;莠,狗尾草。”现代的《中药大辞典》说狼尾草别名稂(《诗经》),童粱(《毛诗传》),孟、狼尾(《尔雅》),董蓈(《说文》)。④《说文解字》:(稂)“禾粟之莠生而不成者,谓之童蓈。”《说文解字注》:“童粱即童蓈。”陆玑《毛诗草木疏》释“浸彼苞稂”:“稂,童梁。禾秀为穗而不成崱嶷然,谓之童梁。今人谓之宿田翁,或谓守田也。甫田云:不稂不莠。《外传》曰:马饩不过稂莠皆是也。”古今所指都是巨大狗尾草。 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所指也是巨大狗尾草。

巨大狗尾草山东俗称莠谷。这种植物好像总喜欢与谷子混生。因为它的形态和谷子非常相似,在幼苗时,就是很有经验的老农也分不清。等到秀出穗后,谷与莠谷就一目了然了:莠谷的禾穗毛茸茸轻飘飘的不成弯垂状,但茎、叶却长得似乎比谷子还要粗壮。上世纪农村还实行生产队集体生产时,社员们每年都要到留作谷种的地里去拔莠谷,但是总也拔不干净,年年拔,年年生,以至于社员们怀疑莠谷就是谷子的变异者,也就是古人说的“稂”是“禾秀为穗而不成”者。

如上,如果把“莠”解释为狗尾草,把“稂”解释为巨大狗尾草(童粱),那么,《齐风·甫田》里的“维莠骄骄”,“维莠桀桀”和《小雅·大田》里的“不稂不莠”都很好理解,也符合实情。但如果把“稂”解释为“狼尾草”,那么“不稂不莠”就不好理解,也不符合常情了。《小雅·大田》“不稂不莠”的意思是说农田管理的很好,地里没有狗尾草之类的杂草。说狼尾草生长在沟边溪旁没有疑义,但如说农田里有狼尾草,就像说农田里有小树苗一样。狼尾草生长在农田里的概率比小树苗生长在农田里的概率还要小的多,除非那农田两年以上无任何管理。

再看《诗·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中的稂。

《毛传》解释“浸彼苞稂”说“稂,非溉草,得水而病也。”意思是这个“稂”指童粱,即巨大狗尾草。联系《曹风·下泉》一诗是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敬王避居于洛阳东郊的狄泉(翟泉)即诗中的“下泉”,作者有感而发,那么《毛传》的这种解释也不无道理。但巨大狗尾草一般是单生或成疏丛小片生长,少有从基部分生成多茎的小丛,言“苞(丛生)”似不太确切;巨大狗尾草一般生长在山坡、路边、灌木林,尤喜生农田或翻动过的熟土之地,有时也生在沟渠边水旁的湿地上。

如果将“浸彼苞稂”之“稂”解释为“狼尾草”,那就好理解了。《曹风·下泉》共四章,前三章起兴句分别是“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浸彼苞萧”中的“萧”,《说文解字》解释说是艾蒿,现在的各《诗经》释本也多解释为艾蒿。据《中国植物志》,古时所称的艾蒿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称的艾蒿,而是包括了如宽叶山蒿、野艾蒿、南艾蒿,白叶蒿、蒙古蒿、红足蒿、五月艾、陆生蒌蒿、魁蒿及歧茎蒿等多种。五月艾、蒌蒿、南艾蒿等都是丛生,喜生在潮湿的地方。说冷冽的泉水浸润着丛生的狼尾草,那就符合这种植物的生活特性,也与“浸彼苞萧”、浸彼苞蓍”相类而协调。

《诗经》里的稂给古今学者们出了一道难题,逼得一些学者不得不用“好像是”或是“萧蓍之属”等说法。不知还有什么样的解释。我认为,比较起来,说“稂”是指巨大狗尾草更靠谱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