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银元时代的生活日常-1 下

 中式评级 2022-05-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银元时代的生活,其实是令人好奇的,所以就有了“民国时期的收入和物价”“民国城市物价指标”“甚或想做民国的少爷小姐需要多少钱”都能带出一波话题……
既然因为这枚银元带出了那个年代消费的信息,那我们就来看看银元频出的江苏地区的与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米价。墨印研究小组翻阅了与民生相关的《江苏省志-粮食志》

  

其中提到:
民国8年(1919年)以前,苏、锡、常每石米价一直盘旋在5~7元之间。民国9年,收成歉薄,加之出口,价格开始上升。至民国12年无锡、苏州、常州平均价均涨至10元以上。
苏州、无锡、常州民国9~12年米价表

单位:元/石

  

民国14~15年,兵灾相连,米价上涨。无锡石米价12.30元,常州13.15元,苏州13.40元,南京11.88元,比民国13年分别上涨37.1~67.5%。

民国18年,苏北遭灾。6月份盐阜地区石米从7.00元涨至13.00元,苏南则因粮商运米出国,米价陡涨。民国19年6月份,石米价无锡为15.06元,常州为16.74元,南京为16.68元,苏州为19.00元。秋收后粮价开始回跌至9元左右。

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民国13~19年米价表

单位:元/石

  


民国20~22年,粮食连续丰收,洋米又输入倾销,米价大跌。民国23年1月,无锡粳米每石6.60元,常州3月每石6.65元。
   南京、无锡、徐州、吴县木渎、宜兴和桥、南通二甲、泰兴黄桥、宿迁、沭阳、海门等10个市场的综合粮价,从民国19年至25年基本稳定。高低差幅原粮平均为27.3%,成品粮平均为37.1%。具体变化如下(单位:元/担):

注:民国24年11月4日前为银元,后为法币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统治地区粮价年年上涨,特别是民国30年后,因日伪加紧掠夺,私商投机倒把,粮价上涨更猛。是年底,无锡、常州石米价格高达法币130多元。民国31年6月,汪伪政府发行“中储券”,禁止法币流通(2折1兑换中储券)后,粮价狂涨,到民国34年8月无锡粳米每石由159元涨至90万元,上涨5659倍。


南京、无锡、常州、常州日伪统治时期粮价

单位:元

  

注:1.币制:南京、无锡、常州1942年6月前为法币,6月后为伪中储券。有“△”符号者为伪中储券。徐州市1944年前为伪联银券,后为伪中储券。
  2.南京市米价为北门桥中熟米零售价。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统治区粮价曾短暂平稳。民国35年,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粮价开始疯涨。民国34年9月29日,南京市每石中熟米批发价为2100元(法币,下同),11月16日涨到7000元,民国35年12月达到47933元,一年零二个月上涨21.8倍。为此,国民政府于民国36年2月颁布《评议物价实施办法》,规定各市县物价评议委员会核定主要民生日用必需品价格,要求商店明码标价出售。违者按“条例”惩处。结果,当年12月又涨至718560元,民国37年8月,平均价为5054万元,其中8月21日为6000万元,比民国34年9月上涨28570倍。

民国34年9月至37年8月南京市中熟米价格变化情况

单位:元/市石

 

注:1.币制:南京、无锡、常州1942年6月前为法币,6月后为伪中储券。有“△”符号者为伪中储券。徐州市1944年前为伪联银券,后为伪中储券。  2.南京市米价为北门桥中熟米零售价。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统治区粮价曾短暂平稳。民国35年,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粮价开始疯涨。民国34年9月29日,南京市每石中熟米批发价为2100元(法币,下同),11月16日涨到7000元,民国35年12月达到47933元,一年零二个月上涨21.8倍。为此,国民政府于民国36年2月颁布《评议物价实施办法》,规定各市县物价评议委员会核定主要民生日用必需品价格,要求商店明码标价出售。违者按“条例”惩处。结果,当年12月又涨至718560元,民国37年8月,平均价为5054万元,其中8月21日为6000万元,比民国34年9月上涨28570倍。

民国34年9月至37年8月南京市中熟米价格变化情况

单位:元/市石

 

民国3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以金圆券为本位币(法币300万兑金圆券1元),统按8月19日当地市场公开交易价格折合金圆券为最高限额。违者惩处。按其限价,南京中熟籼米每石价19元,无锡、苏州中粳米每石价20元。然而由于国民政府败局已定,对群众金圆券失去信用,结果米价愈限涨之愈猛。国民政府不得不于11月1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补充办法》,取消限价。当月南京市中熟籼米每石涨至339.29元,比“八·一九”限价上涨16.9倍,到民国38年4月,国民政府崩溃前夕,暴涨至519875元,比限价时上涨27361倍,其中4月19日至21日平均价为132.50万元,比限价时上涨69736倍,折法币计算,与民国25年1月价格比较,则上涨5200多亿倍,面粉上涨6469多亿倍,豆油上涨8362亿多倍。



 

“猪油壹元-张價祥-常中”这枚墨印留给我们太多遐思——

“常中”一词即产生了不同的推测。其一,墨印小组的研究人员大胆设想是人名,其二也有人推测这个词可能是地名,是一个镇或一个村。

它究竟真的是商业用途还是另有他用呢?

墨书的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这道疑问题同样抛给广大收藏爱好者继续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